-
公开(公告)号:CN10949611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811612829.1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通道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自调节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端的冷却液引导模块和下端的微通道原件模块;所述微通道原件模块由多个微通道原件阵列排布构成,所述微通道原件包括微通道外壳、设置在微通道元件外壳内的的电子元件,所述微通道外壳为六面均设置有腔壁的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外壳的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两侧的微通道外壳顶部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由于本发明微通道元件的长度极短,因此在此结构上产生的压降要远小于常规的微通道换热元件,泵送功率较小,可以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4445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561198.3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流道相联通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本体1,所述微通道本体1为两端贯穿的矩形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本体内的腔体包括分配段(A)、多流道换热段(B)、集流段(C),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腔体底部均设置有多条间隔壁2,多条所述间隔壁2将多流道换热段(B)的腔体水平分隔出多条直流道(3);设置在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与之腔体长度相同,且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两端分别与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贴合,所述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的长度均小于其所在腔体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90014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43573.X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热虹吸回路的双锥度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冷凝端、蒸发端以及连通冷凝端、蒸发端的制冷剂输送管,所述冷凝端为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腔体内设置有微通道冷凝器;所述蒸发端为吸热箱,所述吸热箱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腔体结构,所述吸热箱的空腔内设置有微通道散热器,所述微通道散热器顶端设置有贯穿吸热箱顶端的制冷剂出孔以及制冷剂入孔,本发明设计的散热器是由制冷剂气体冷凝后造成的负压和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的受到重力作为循环动力,因此在得到强大的换热性能的同时也可以做到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49611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612829.1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通道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自调节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端的冷却液引导模块和下端的微通道原件模块;所述微通道原件模块由多个微通道原件阵列排布构成,所述微通道原件包括微通道外壳、设置在微通道元件外壳内的的电子元件,所述微通道外壳为六面均设置有腔壁的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外壳的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两侧的微通道外壳顶部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由于本发明微通道元件的长度极短,因此在此结构上产生的压降要远小于常规的微通道换热元件,泵送功率较小,可以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210778560U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20972394.5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流道相联通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本体1,所述微通道本体1为两端贯穿的矩形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本体内的腔体包括分配段(A)、多流道换热段(B)、集流段(C),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腔体底部均设置有多条间隔壁2,多条所述间隔壁2将多流道换热段(B)的腔体水平分隔出多条直流道(3);设置在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与之腔体长度相同,且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两端分别与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贴合,所述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的长度均小于其所在腔体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210143203U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822217701.7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自调节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端的冷却液引导模块和下端的微通道原件模块;所述微通道原件模块由多个微通道原件阵列排布构成,所述微通道原件包括微通道元件外壳、设置在微通道元件外壳内的的电子器件,所述微通道元件外壳为六面均设置有腔壁的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元件外壳的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两侧的微通道元件外壳顶部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由于本实用新型微通道元件的长度极短,因此在此结构上产生的压降要远小于常规的微通道换热元件,泵送功率较小,可以节约能源。(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978680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407779.7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热虹吸回路的双锥度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冷凝端、蒸发端以及连通冷凝端、蒸发端的制冷剂输送管,所述冷凝端为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腔体内设置有微通道冷凝器;所述蒸发端为吸热箱,所述吸热箱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腔体结构,所述吸热箱的空腔内设置有微通道散热器,所述微通道散热器顶端设置有贯穿吸热箱顶端的制冷剂出孔以及制冷剂入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散热器是由制冷剂气体冷凝后造成的负压和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的受到重力作为循环动力,因此在得到强大的换热性能的同时也可以做到节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