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1377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195448.3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波传输的信道建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将收发天线通过无线方式,耦合到不同直径的金属管道上,耦合距离不超过1/4波长;发送端高度固定,改变接收端高度以及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距离,采集接收端在该高度下无线信道的测量数据,并提取路径损耗值,构建具有接收端耦合距离影响的路径损耗模型;路径损耗模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拟合,得到路径损耗模型中各参数的修正值,修正后得到最终路径损耗模型;将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接收端耦合距离输入最终路径损耗模型,即可得到相应情况下的收发端信道路径损耗值。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更便于指导IIOT环境中信号覆盖和工作节点的优化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8399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50963.2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环加载单极子天线,属于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任意介电常数的接地板(1)上垂直加载二维扇形单极子天线(2),并通过同轴馈电结构(4)与接地板(1)连接,在扇形单极子天线(2)与接地板(1)的夹角处加载金属条带(3),可以实现多模谐振宽带特性,且通过改变馈电点的位置能够实现背射和端射特性(通信功能),使天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并实现增大带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高方向性的特点,在未来低复杂度、高性价比的如长距离通信等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824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81323.0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7/01 , H04B7/04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的相位补偿方法,根据RIS辅助的三维几何模型获取移动发射机、智能反射面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关系、角度关系以及移动发射机、智能反射面和接收机之间通信的信道脉冲响应(CIR)表达式,根据CIR表达式提出通过RIS优化进而消除由于发射机移动而产生的多普勒效应,使得接收机信号总功率最大,为通信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保障。RIS的核心思想是将信道特性从不可控变为可控,这反映在一些新的功能与波吸收和异常反射,所以就可以通过控制RIS进行相位补偿,可以有效地消除多普勒效应引起的接收信号强度异常波动,使得接收机信号总功率最大,进而使得现有移动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得到一定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62889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184365.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馈电线极化平面多层异质介质集成天线,由上辐射介质基板(2)、馈电激励基板(1)和下辐射介质基板(3)三层基板依次上下叠合构成;上下两面的金属层(10)和两条金属化墙(11)在馈电激励基板(1)中形成介质填充波导(12);介质填充波导(12)是天线的馈电波导,其一端是天线的馈电端(121),另一端是开路的输出端(122);介质填充波导(12)宽壁在输出端(122)方向的输出边缘(123)的形状是内凹和对称的,输出边缘(123)的对称轴是介质填充波导(12)宽壁的中心线。本发明实现了辐射介质块的多层异质集成,且实现了内嵌的馈电激励单元与辐射介质块的平面异质集成,同时具有行波馈电激励线极化辐射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281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74786.7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段室内信道构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预设场景中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不同位置的第一测量数据;获取行人在预设场景中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不同位置的第二测量数据;根据第一测量数据和第二测量数据获取由行人引起的路径损耗模型;获取预设场景的初始模型并根据初始模型和路径损耗模型获取信道模型。本发明通过在预设场景中获取第一测量数据和第二测量数据,并根据第一测量数据和第二测量数据获取由行人引起的路径损耗模型,包含行人因素干扰的路径损耗模型,使其更准确地表示室内行人在信号收发两端之间不同位置遮挡时带来的路径损耗,使测量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77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543191.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7/042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接收天线选择与发送功率分配的联合设计方法,包括:基于相似度最大化准则,一根根将基站接收天线剔除,并比较基站接收端选择不同天线数时的上行能量效率,从而确定使上行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站接收端天线数;在基站接收端最优天线数为Kopt的情况下,设计基站接收天线选择矩阵;基于设计的天线选择矩阵,设计发送端功率分配矩阵,再基于该功率分配矩阵重新设计接收天线选择矩阵,重复此过程,直至前后两次能量效率的变化小于一个阈值,最终得到最优的基站天线选择方案和对应的用户发送功率分配方案。本发明可在提升系统上行能量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基站的硬件与能耗成本,大大简化了天线选择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99568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161544.5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面零向频扫天线,属于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任意介电常数的介质基板(1)上加载第一扇形贴片(1’)和第二扇形贴片(1”)。第一扇形贴片(1’)和第二扇形贴片(1”)的圆周处分别采用垂直短路壁与介质基板(1)连接。在第一扇形贴片(1’)上加载槽(2)、同轴馈电探针(3)和短路销钉(4),使天线前三个辐射模式被激发、扰动、聚合,并在水平面上对称地产生可随频率变化进行扫描的辐射零点;同时,通过增加第二扇形贴片(1”),实现水平面单方向的零向频扫功能。本发明实现的零向频扫天线扫描范围广、灵敏度高、体积小、剖面低且结构简单,在物联网的各种无线传感系统、测向系统以及抗干扰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2889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184365.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馈电线极化平面多层异质介质集成天线,由上辐射介质基板(2)、馈电激励基板(1)和下辐射介质基板(3)三层基板依次上下叠合构成;上下两面的金属层(10)和两条金属化墙(11)在馈电激励基板(1)中形成介质填充波导(12);介质填充波导(12)是天线的馈电波导,其一端是天线的馈电端(121),另一端是开路的输出端(122);介质填充波导(12)宽壁在输出端(122)方向的输出边缘(123)的形状是内凹和对称的,输出边缘(123)的对称轴是介质填充波导(12)宽壁的中心线。本发明实现了辐射介质块的多层异质集成,且实现了内嵌的馈电激励单元与辐射介质块的平面异质集成,同时具有行波馈电激励线极化辐射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01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14946.8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5/02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在非对称大规模MIMO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质阵列的下行信道估计方法。首先,构建基于互质阵列的上下行非对称收发系统模型,并关注阵列宽带信号带来的频域方向偏移;其次,进行上行接收估计出上行信道,并由此恢复路径数,到达角,路径增益等信道参数;最后,利用上行信道恢复出的信道参数重建下行信道;对于宽带信号还可以利用不同频点上的群稀疏特性提高信道估计精度。本发明利用互质阵列角度分辨率高的特点,解决了恢复出的上行信道无法直接用于下行信道预编码的问题。本发明在非对称架构中有效地利用部分天线估计完整的下行信道,在降低上行链路接收压力和提高信道恢复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0289494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73549.7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模零点频扫天线,属于物联网与微波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介质基板上的扇形平面磁偶极子,在扇形平面磁偶极子的扇形贴片上对称设置矩形槽;扇形平面磁偶极子通过第二短路钉和第三短路钉固定在介质基板上,扇形平面磁偶极子的张角为第一圆心角,第三短路钉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圆心角的角平分线的两侧,配合后形成三个谐振点。本发明能够在使用平面结构的同时,通过扇形磁偶极子加短路钉和开槽,产生三个谐振点,利用零点根据频率有明显变化,从而能达到宽角度扫描的效果,该天线体积小、结构简单、剖面低,无需外加复杂的移相功分网络即可实现频率的宽角度扫描,在物联网的各种无线传感与各种射频识别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