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1660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02918.0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多特征融合的火灾视频检测及预警方法,在获取视频的图像序列后,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出前景区域,再得到检测的候选区域;其次,对候选区域提取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检测火焰时作为SVM分类器的输入判断是否含有火焰,而检测烟雾时则将特征的判别结果进行逻辑组合选取和计算后得出是否含有烟雾;最后,若检测出含有火焰或烟雾,则依据其增长趋势进行火灾判别,当判定构成火灾时就对监控现场进行火灾警报,否则只在后台进行火情警告。本发明可以结合现有监控系统,应用于商场、仓储等场所,降低了火灾检测预警成本,且检测方法泛化能力及适用性好,可以提供可靠的火灾检测及预警功能,具有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60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0802918.0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多特征融合的火灾视频检测及预警方法,在获取视频的图像序列后,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出前景区域,再得到检测的候选区域;其次,对候选区域提取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检测火焰时作为SVM分类器的输入判断是否含有火焰,而检测烟雾时则将特征的判别结果进行逻辑组合选取和计算后得出是否含有烟雾;最后,若检测出含有火焰或烟雾,则依据其增长趋势进行火灾判别,当判定构成火灾时就对监控现场进行火灾警报,否则只在后台进行火情警告。本发明可以结合现有监控系统,应用于商场、仓储等场所,降低了火灾检测预警成本,且检测方法泛化能力及适用性好,可以提供可靠的火灾检测及预警功能,具有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881474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10749878.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分级保护架构,从数据的重要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的角度,该架构借助物联网设备中的Zigbee、Lora、NB‑IOT等设备以及移动终端能够自主上传数据的特性,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级存储;该架构采用分布式布局实现将采集到的一级数据进行共享,以保证数据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该架构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完整保存了整个系统里的二级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性、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同时也对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了加密保护,并根据用户的访问等级赋予不同程度的数据查询权限;该架构利用缓存技术保存用户的访问习惯,保证用户在每次访问时都能直接访问到用户感兴趣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80333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111377.7
申请日:2019-02-1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后悔度的双连接基站选择方法,以后悔度为核心,将后悔度定义为当前时刻用户所连入基站处得到的吞吐量与之前时刻从其他基站得到的吞吐量的差值,即用户如果选择了其他的基站,是否能产生更大的吞吐量,若是,则产生后悔;而当前时刻计算出的后悔度的大小会决定下一时刻用户选择每个基站的概率,且后悔度越大,则此基站下一时刻被选中的率就越大,本发明可以减少用户的切换次数并提升用户得到的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80333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111377.7
申请日:2019-02-1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后悔度的双连接基站选择方法,以后悔度为核心,将后悔度定义为当前时刻用户所连入基站处得到的吞吐量与之前时刻从其他基站得到的吞吐量的差值,即用户如果选择了其他的基站,是否能产生更大的吞吐量,若是,则产生后悔;而当前时刻计算出的后悔度的大小会决定下一时刻用户选择每个基站的概率,且后悔度越大,则此基站下一时刻被选中的率就越大,本发明可以减少用户的切换次数并提升用户得到的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88147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49878.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分级保护架构,从数据的重要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的角度,该架构借助物联网设备中的Zigbee、Lora、NB‑IOT等设备以及移动终端能够自主上传数据的特性,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级存储;该架构采用分布式布局实现将采集到的一级数据进行共享,以保证数据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该架构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完整保存了整个系统里的二级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性、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同时也对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了加密保护,并根据用户的访问等级赋予不同程度的数据查询权限;该架构利用缓存技术保存用户的访问习惯,保证用户在每次访问时都能直接访问到用户感兴趣的数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