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7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332541.9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16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单胞属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588。本发明所述的假单胞属菌株在较低温度、偏碱性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反硝化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7587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104687.5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色芽孢杆菌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498。本发明所述的脱色芽孢杆菌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孢菌和胶孢炭疽菌等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可显著降低草莓种植过程中病害导致的死棵现象。该菌株可用于农业生物防治、微生物菌剂及功能性有机肥的发酵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217587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04687.5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色芽孢杆菌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498。本发明所述的脱色芽孢杆菌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孢菌和胶孢炭疽菌等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可显著降低草莓种植过程中病害导致的死棵现象。该菌株可用于农业生物防治、微生物菌剂及功能性有机肥的发酵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8359001B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810320807.1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芋螺毒素突变体多肽,以及该多肽在制备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分子探针和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由成熟的芋螺毒素lv1c经第九位精氨酸和第十一位赖氨酸替换成丙氨酸而获得,由此命名为lv1c‑AA,其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所示。本发明的芋螺多肽lv1c‑AA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该多肽具有比lv1c更加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具有抑制神经元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在镇痛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抑制吗啡滥用导致的成瘾症状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57266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0399170.4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玫色锁掷酵母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119。本发明所述的近玫色锁掷酵母菌株具有生长繁殖速度快和所产乳糖酶活力高的特点,具备高效分解乳糖的能力。本发明所述的近玫色锁掷酵母菌株尤其适用于生产乳糖酶。
-
-
公开(公告)号:CN11025726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399170.4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玫色锁掷酵母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119。本发明所述的近玫色锁掷酵母菌株具有生长繁殖速度快和所产乳糖酶活力高的特点,具备高效分解乳糖的能力。本发明所述的近玫色锁掷酵母菌株尤其适用于生产乳糖酶。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7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32541.9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16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单胞属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588。本发明所述的假单胞属菌株在较低温度、偏碱性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反硝化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59001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320807.1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芋螺毒素突变体多肽,以及该多肽在制备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分子探针和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由成熟的芋螺毒素lv1c经第九位精氨酸和第十一位赖氨酸替换成丙氨酸而获得,由此命名为lv1c-AA,其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所示。本发明的芋螺多肽lv1c-AA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该多肽具有比lv1c更加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具有抑制神经元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在镇痛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抑制吗啡滥用导致的成瘾症状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