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真实地质情况的中深层地埋管砂箱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818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011552906.6

    申请日:2020-12-24

    Inventor: 罗勇强 许国治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模拟真实地质情况的中深层地埋管砂箱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砂箱、地质分层营造组件、地热梯度营造组件、地下水渗流营造组件和地埋管单元;地质分层营造组件用于模拟不同深度的土壤环境;地热梯度营造组件用于模拟不同深度地质层不同的温度;地下水渗流营造组件向砂箱中渗透水分模拟地质层存在渗水情况;地埋管单元的地埋管为同轴套管地埋管,测量该同轴套管地埋管入口和出口处的温度差,获知在地埋管在砂箱中的换热情况。通过本发明,模拟地热梯度、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三种因素的复合作用,营造出单一地质条件或多种地质条件,提供简单便捷的实验系统。

    一种模拟真实地质情况的中深层地埋管砂箱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81844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552906.6

    申请日:2020-12-24

    Inventor: 罗勇强 许国治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模拟真实地质情况的中深层地埋管砂箱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砂箱、地质分层营造组件、地热梯度营造组件、地下水渗流营造组件和地埋管单元;地质分层营造组件用于模拟不同深度的土壤环境;地热梯度营造组件用于模拟不同深度地质层不同的温度;地下水渗流营造组件向砂箱中渗透水分模拟地质层存在渗水情况;地埋管单元的地埋管为同轴套管地埋管,测量该同轴套管地埋管入口和出口处的温度差,获知在地埋管在砂箱中的换热情况。通过本发明,模拟地热梯度、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三种因素的复合作用,营造出单一地质条件或多种地质条件,提供简单便捷的实验系统。

    一种结合光催化和热回收的幕墙集成热泵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88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1368.6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但不限于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合光催化和热回收的幕墙集成热泵系统与方法,包括光催化系统,热泵系统,与光催化系统和热泵系统耦合的通风系统,用于通风系统的热回收系统。光催化系统包括玻璃幕墙,光伏板,风机,TiO2光催化层,照射灯。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以及热气旁通管道。通风系统包括室外新风管,室内排风管,再循环空气管,室内送风管,室内废气管,旁通管道,预热器以及空气过滤器。该系统将光催化技术、热回收与集成幕墙热泵相结合,降低了建筑的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更高效、更环保的空气净化和调节功能,为建筑的节能改造和翻新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一种结合建筑虚拟储能的数据中心电力-热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617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22175.0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中心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合建筑虚拟储能的数据中心电力‑热力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中心历史用电量、制冷量、室内温度等数据;根据用电负荷与制冷量的相关关系,通过预测用电量来预测未来制冷需求;判断制冷需求以及电价变化,利用建筑虚拟储能和峰谷电价差,提前调节制冷量,实现数据中心室内温度对散热需求变化的及时响应,避免能源浪费,提高系统稳定性。本发明从电力和热力两个方面出发,以最低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以建筑热惯性、室内温度范围、散热量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了一种电力‑热力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系统稳定性,还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

    一种建筑节能降碳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2939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69211.8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节能降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降碳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构建了高精度建筑BIM模型。运用BIM技术构建了西安大厦的数字孪生模型,模型不仅详尽地描绘了建筑的物理结构,还模拟了人员流动、设备运行等关键运营细节。通过有策略地简化模型,确保了模型既高效又准确。校正后的模型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预测误差仅0.10%,凸显了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极高一致性,验证了模型校正的高精确度,符合深入研究的高标准要求;本发明实现了碳排放最小化与舒适度最大化的平衡优化。通过智能调整空调设备的运行策略,本方法在确保居住舒适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建筑的碳排放。

    基于地下洞穴跨季节储热-埋地式水体-末端水箱的三级储热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56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22174.6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但不限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储热及供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下洞穴跨季节储热‑埋地式水体‑末端水箱的三级储热系统及方法,包括热收集系统,三级储热系统、换热系统以及用户侧;热收集系统通过换热水体在水泵运转下与所述跨季节储热水体换热,结合地下洞穴储热水体进行储热;换热管段从跨季节储热水体侧吸取热量并通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过程将热量传递给用户端的循环水系统。本发明通过多级储热,利用洞穴岩壁的保温性能,和洞穴容量储存大量水,利用高压环境使水体保持高温,实现了高品位热量高效的跨季节取用和可再生能源的持续、稳定、高效利用,构建了低碳、清洁的供热系统。

    利用光伏发电与沙土高温储热的建筑梯级供热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820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016258.1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光伏发电与沙土高温储热的建筑梯级供热系统和方法。所述建筑梯级供热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子系统、与该光伏发电子系统分别连接的沙土储热子系统和地源热泵子系统、与所述沙土储热子系统和地源热泵子系统均连接的用户供热水循环子系统;其中,沙土储热子系统包括通过空气管道依次连接的电加热器Ⅰ、沙土‑空气换热室、空气‑水换热器和风机,风机的出口与电加热器Ⅰ的空气入口连接,使得空气管道构成闭式循环回路;沙土‑空气换热室中填充沙土,用于存储已加热的空气中的热能。本发明最大化地将光伏在无法并网时产生的电能有效用于建筑供热,并与地源热泵结合,实现建筑供热的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利用光伏发电与沙土高温储热的建筑梯级供热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820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16258.1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光伏发电与沙土高温储热的建筑梯级供热系统和方法。所述建筑梯级供热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子系统、与该光伏发电子系统分别连接的沙土储热子系统和地源热泵子系统、与所述沙土储热子系统和地源热泵子系统均连接的用户供热水循环子系统;其中,沙土储热子系统包括通过空气管道依次连接的电加热器Ⅰ、沙土‑空气换热室、空气‑水换热器和风机,风机的出口与电加热器Ⅰ的空气入口连接,使得空气管道构成闭式循环回路;沙土‑空气换热室中填充沙土,用于存储已加热的空气中的热能。本发明最大化地将光伏在无法并网时产生的电能有效用于建筑供热,并与地源热泵结合,实现建筑供热的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一种模拟真实地质情况的中深层地埋管砂箱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3815232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3158597.2

    申请日:2020-12-24

    Inventor: 罗勇强 许国治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模拟真实地质情况的中深层地埋管砂箱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砂箱、地质分层营造组件、地热梯度营造组件、地下水渗流营造组件和地埋管单元;地质分层营造组件用于模拟不同深度的土壤环境;地热梯度营造组件用于模拟不同深度地质层不同的温度;地下水渗流营造组件向砂箱中渗透水分模拟地质层存在渗水情况;地埋管单元的地埋管为同轴套管地埋管,测量该同轴套管地埋管入口和出口处的温度差,获知在地埋管在砂箱中的换热情况。通过本实用新型,模拟地热梯度、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三种因素的复合作用,营造出单一地质条件或多种地质条件,提供简单便捷的实验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