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翅片的浸没式射流冷却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68015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8719.0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翅片的浸没式射流冷却模块,包括内壳体、顶板和翅片机构,内壳体的顶部敞口,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内外贯穿的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顶板安装在内壳体的顶部,并封住内壳体的顶部;翅片机构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下表面,并穿过内壳体的顶部延伸至内壳体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将波形翅片错位排列的方式,使得冷却介质在翅片间的流速分布更加合理,提升了电子元器件和冷却介质之间的换热能力,同时充分考虑了浸没式射流换热机理,大幅提升了高功率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一种基于金刚石-铜高导热复合材料的两相换热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92122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50658.0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芯片级高功率电子元器件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金刚石‑铜高导热复合材料的两相换热模块。本发明的基于金刚石‑铜高导热复合材料的两相换热模块包括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限定出冷却流道,所述散热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却流道的两相冷却介质入口接头和两相冷却介质出口接头,所述散热腔的一侧内表面内侧设有伸入所述冷却流道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腔的一侧外表面设有金刚石‑铜高导热复合均温板,所述金刚石‑铜高导热复合均温板处安装电子元器件。优点: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利用金刚石‑铜高导热复合均温板将热量传导至冷却通道内的散热结构,随后由流经流道内的两相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散热效果较佳,散热效率高。

    一种双循环两相冷却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32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46667.7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循环两相冷却系统,涉及电子设备散热装置领域,供液循环单元、负载冷却管网和板式换热器的热媒管路串联构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内填充有气液两相载冷剂,制冷循环单元和板式换热器的冷媒管路串联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内填充有气液两相制冷剂,电气控制单元与供液循环单元和制冷循环单元通讯连接。本系统成功发掘了气液两相液冷散热技术的应用潜力,负载和载冷剂之间的换热系数提升,相同热流密度下负载相较于载冷剂的温度升高约降低50%,相较于传统单相液冷冷却系统质量更低,结构尺寸更小,系统能效比更高。兼顾两相冷却系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具备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微肋结构的气液两相液冷换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61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32249.3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肋结构的气液两相液冷换热装置,属于电子设备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基于微肋结构的气液两相液冷换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冷却液进口管和冷却液出口管,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封盖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导热片,所述壳体内设有微肋结构。有益效果:利用微肋结构增大了换热表面的拓展面积,进一步提升了电子元器件和冷却介质之间的换热能力,菱形微肋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气液两相换热机理,减少了气液两相流在肋片间的流动阻力,合理分配了介质在肋片间的流速,有效提升了装置内表面的温度均匀性。

    一种雷达数据标定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826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02452.X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达数据标定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属于数据标定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导入雷达转动角度数据和雷达测量真实数据集,其中,雷达测量真实数据集是预先将雷达转动角度数据输入至预设雷达设备中进行测量,并在测量过程中获得的数值;构建雷达测量模型,通过雷达测量模型对雷达转动角度数据进行测量得到雷达测量模拟数据集;对雷达测量真实数据集和雷达测量模拟数据集进行差值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雷达数据标定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实时、动态以及在线标定的目标,克服了传统的采集与数据处理线下处理耗时长的问题,提升了雷达的标定效率以及准确性,大大降低了人员劳动的强度。

    一种自触发液气相变散热模块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32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06831.1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触发液气相变散热模块,涉及弹载电子设备散热领域,包括壳体、自触发材料和相变材料,壳体内具有相变材料腔,相变材料位于相变材料腔内,壳体外壁具有排气口,排气口和相变材料腔通过自触发通道连通,自触发材料封堵于自触发通道内,自触发材料的液化温度高于相变材料的汽化温度,相变材料在常温下为液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相变散热过程的长时间快速热响应能力、液‑气相变散热的自触发功能,并提高了相变过程的极限散热能力,保证了大功率相变散热模块的长时间快速热响应需求。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相控阵天线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605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16953.1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相控阵天线,包括通过管路形成循环回路的相控阵天线本体和氟利昂冷却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氟泵驱动氟利昂液体进入相控阵天线,氟利昂流经天线吸收热量由液体变为气体,使天线内的电子设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安全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