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及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827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64047.9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甘薯储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及预处理方法,其中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包括进出门相对设置的愈伤室和冷却室,所述愈伤室背离所述冷却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和所述愈伤室之间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冷却室背离所述愈伤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送风风机。该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通过对甘薯进行产后贮藏前的高温短时愈伤-冷却的预处理,以绿色无污染的物理方法,可有效加快甘薯块根愈伤组织的形成,缩短预处理时间,从而达到减少甘薯储期腐烂和水分损失,保证储藏品质,延长储藏期限的目的。

    哈密瓜的太阳能干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678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08035.3

    申请日:2019-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哈密瓜的干燥方法。本发明首先确定太阳能干燥是最适宜干燥哈密瓜的方式。通过对比不同干燥温度,风速及切片厚度对哈密瓜切片干燥过程和干制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干燥参数范围为:干燥温度40~60℃,风速2~4m/s,切片厚度2~8mm;构建了哈密瓜综合评分体系,确定了评价哈密瓜干品质的主要指标及权重,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构建了回归模型优化太阳能干燥工艺,最终确定最适宜干燥温度为47.5℃,风速为2.8m/s,切片厚度3.7mm。本发明干燥方法显著缩短了干制时间、有效提高了干制效率,同时所制备的哈密瓜干燥产品在口感、滋味、色泽、气味等方面具有最佳的品质。

    一种温室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68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16346.0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控制方法,包括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三通接口、集热器和电控装置,三通接口的第一接口与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的出风口连接,三通接口的第二接口与第一风道连接,第一风道与集热器的入风口连接,集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风道与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的入风口连接,第二风道上设置有循环风机和第二风门,三通接口的第三接口与第三风道连接,第三风道与放热口连接,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的出风口上设置有电阻加热器。本发明的温室供热系统及其供热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变蓄热有效放热率低的问题,同时可实现蓄热与放热间的自由切换,具有储热容积小的优点。

    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及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827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010464047.9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甘薯储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及预处理方法,其中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包括进出门相对设置的愈伤室和冷却室,所述愈伤室背离所述冷却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和所述愈伤室之间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冷却室背离所述愈伤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送风风机。该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通过对甘薯进行产后贮藏前的高温短时愈伤‑冷却的预处理,以绿色无污染的物理方法,可有效加快甘薯块根愈伤组织的形成,缩短预处理时间,从而达到减少甘薯储期腐烂和水分损失,保证储藏品质,延长储藏期限的目的。

    一种温室供热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3105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673420.1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室供热系统。该温室供热系统包括: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循环风机、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第三风门、电阻加热器、放风口和集热器;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集热器的入风口连接;集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风道与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的入风口连接;循环风机和第三风门均设置在第二风道上;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的出风口上设置有电阻加热器;第一风门设置在第一风道上;同路相变蓄放热器的出风口还通过第三风道与放热口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温室供热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变蓄热有效放热率低的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储热容积小的特点。

    香蕉果实保鲜催熟LED箱盖设备及其保鲜催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024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0236918.6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香蕉果实保鲜催熟LED箱盖设备及其保鲜催熟方法,包括:箱盖;LED灯组,设置于所述箱盖内的顶部,LED灯组包括红紫蓝橙四条光色灯带,红光的波段范围为660‑675nm、紫光的波段范围为400‑405nm、蓝光的波段范围为450‑460nm、橙光的波段范围为610‑615nm;触控操作屏,设置于所述箱盖的顶部且与所述LED灯组相连,用于控制不同光色灯带的开闭;控制箱,设置于所述箱盖内且与所述触控操作屏相连,用于基于香蕉果实的成熟度和储运时间选择不同的单一光色或光色组合进行照射。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满足在一个设备中同时对香蕉精准保鲜和催熟两方面储运需求。

    一种太阳能相变异路蓄放热干燥农产品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7830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010677666.6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相变异路蓄放热干燥农产品加热系统。该系统中空气循环集热器通过风道与相变蓄放热器的蓄热风口连通;太阳能循环风机设置在空气循环集热器的出风口处;蓄放热循环风机设置在相变蓄放热器的放热出口处;所述相变蓄放热器设置在干燥室内;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设置在太阳能循环风机与相变蓄放热器之间的风道处;控制器分别与太阳能循环风机、蓄放热循环风机、第一风门以及第二风门连接。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太阳能相变异路蓄放热干燥农产品加热系统,解决生产型太阳能蓄热加热干燥农产品装备存在蓄热体体量大、热损失严重、蓄热加热不同时、相变蓄热有效放热少、自动控制难等问题。

    香蕉果实保鲜催熟LED箱盖设备及其保鲜催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024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36918.6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香蕉果实保鲜催熟LED箱盖设备及其保鲜催熟方法,包括:箱盖;LED灯组,设置于所述箱盖内的顶部,LED灯组包括红紫蓝橙四条光色灯带,红光的波段范围为660‑675nm、紫光的波段范围为400‑405nm、蓝光的波段范围为450‑460nm、橙光的波段范围为610‑615nm;触控操作屏,设置于所述箱盖的顶部且与所述LED灯组相连,用于控制不同光色灯带的开闭;控制箱,设置于所述箱盖内且与所述触控操作屏相连,用于基于香蕉果实的成熟度和储运时间选择不同的单一光色或光色组合进行照射。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满足在一个设备中同时对香蕉精准保鲜和催熟两方面储运需求。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板栗的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8183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00426.8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板栗的方法,包括:将板栗预处理后送到果蔬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设备的干燥室中进行干燥;所述的干燥条件是干燥温度为15-35℃,干燥风速为1-5m/s,板栗的装载量是0.2-1.8kg。本发明结合河北迁西板栗资源优势,以带壳整颗板栗为对象,利用太阳能-热泵联合手段,开展板栗干燥特性研究,掌握板栗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建立板栗干燥动力学模型,优化板栗干燥工艺,对板栗太阳能--热泵干燥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行考察,为实现板栗干燥过程自动化、改善质量、提高干燥效率奠定基础。

    一种太阳能相变异路蓄放热干燥农产品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7830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77666.6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相变异路蓄放热干燥农产品加热系统。该系统中空气循环集热器通过风道与相变蓄放热器的蓄热风口连通;太阳能循环风机设置在空气循环集热器的出风口处;蓄放热循环风机设置在相变蓄放热器的放热出口处;所述相变蓄放热器设置在干燥室内;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设置在太阳能循环风机与相变蓄放热器之间的风道处;控制器分别与太阳能循环风机、蓄放热循环风机、第一风门以及第二风门连接。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太阳能相变异路蓄放热干燥农产品加热系统,解决生产型太阳能蓄热加热干燥农产品装备存在蓄热体体量大、热损失严重、蓄热加热不同时、相变蓄热有效放热少、自动控制难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