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材料协同3D打印钇钡铜氧超导电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1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87508.2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材料协同3D打印钇钡铜氧超导电缆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材料协同3D打印钇钡铜氧超导电缆的方法,采用双材料协同3D打印技术,内通道进料口控制导电银浆,气压控制在0.1~0.3MPa,外通道进料口控制YBCO前驱打印浆料,流量控制在1~1.5ml/min;打印针头与3D打印平台的机械运动平台相接,进行YBCO超导前驱丝的打印,随后冷冻干燥后进行排塑及成相退火,得到金属芯YBCO超导丝线,按照一定布线结构热压烧结后,得到YBCO铠装超导电缆。本发明克服了YBCO超导材料极端脆性和高度的各向异性,改善了由于其多晶结构而导致的晶界“弱连接”现象,成功制备出超导性能优异的金属芯YBCO超导丝线,并加以铠装得到YBCO铠装超导电缆。

    一种界面内部形貌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793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7445.9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内部形貌重构方法,首先,通过粗糙界面摩擦实验获得界面形貌和界面摩擦力实验结果;然后,将表面形貌的方向角度分为不同的特征方向,利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深度学习技术分析界面形貌,得到界面形貌对应特征方向的分布比例,据此得到形貌取向占比识别结果,再与界面摩擦力实验结果联合构建“摩擦力‑取向占比”标度率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结合弹簧质量块模型与摩擦力的关系,计算得到目标样的形貌取向占比;最后,根据形貌取向占比和基于特征方向的界面内部形貌重构公式得到重构形貌。本发明可实现目标样摩擦过程中任意时刻形貌重构和预测,重构界面形貌与实际形貌的功率谱密度,吻合较好。

    一种钇钡铜氧超导电缆芯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0714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589226.3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钇钡铜氧超导电缆芯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钇源、钡源和铜源加入聚合物溶液中进行搅拌,得到超导前驱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3D打印方式对所述超导前驱纺丝溶液进行打印,得到芯丝;将所述芯丝进行冷冻干燥,后进行排塑及晶体生长处理,得到超导芯丝;将所述超导芯丝表面进行保护处理,得到所述钇钡铜氧超导电缆芯丝。本发明首次将3D打印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超导纳米丝线的制备中,突破了YBCO超导材料的现有的制备方法,将制备的产品形式拓展到了一维芯丝,丰富了产品种类,所得钇钡铜氧超导电缆芯丝具有精度高、结晶性好、超导电性优良的特点。

    一种铸造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石膏模具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621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810053312.7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nventor: 刘先明 周又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石膏模具的制备方法,铸造粉是采用硅质改性的石膏粉,其包括石膏粉与有机硅乳液按质量比为0.5:1~5.5: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石膏粉与硅质改性,操作方便,工艺适用范围宽,成本低且环保。模具品质较佳。

    一种可测量AFM力学参数的纳米探针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89392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315177.6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测量AFM力学参数的纳米探针制备方法,制备纳米探针所需产品包括:无针尖微悬臂探针、直径为2-5um或5um-10um的微球、环氧乙烷树脂胶、专用调拌刀具、带有精确刻度的标准载玻片或者SEM、生物型AFM带有光学显微镜及成像系统;微悬臂的纳米探针和生物型AFM联用。该纳米探针制备方法无需每次成像完之后更换针尖、校准激光,再更换带微球的针去测量力学参数的步骤,使操作简单,使测量的力学参数更加准确。

    一种低温超导股线性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3621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79933.4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超导股线性能测试系统,包括内部具有真空室的低温密封容器,与所述低温密封容器密封安装的GM制冷机,包覆在所述低温密封容器外围的磁体,设在所述低温密封容器内部的真空室中、且位于所述GM制冷机的二级制冷头上方的应力加载装置,以及设在所述应力加载装置与GM制冷机的二级制冷头之间传热组件;测试样品放置在应力加载装置上。本发明所述低温超导股线性能测试系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能耗大、结构复杂和实用性差等缺陷,以实现能耗低、结构简洁和实用性好的优点。

    极端低温状态下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40114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146216.5

    申请日:2011-06-01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nventor: 赵沛 周又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端低温状态下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测量装置,包括产生驱动电磁场的驱动线圈、被测的超磁致伸缩元件、提供极端低温环境的低温液氮装置,用于对超磁致伸缩元件施加压力的气压装置。上述的驱动线圈和超磁致伸缩元件置于杜瓦液氮装置的极端低温环境中。在气压装置和超磁致伸缩材料之间设置了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超磁致伸缩材料所受压力;超磁致伸缩元件上贴有应变片,用于测试超磁致伸缩元件的变形量。本发明为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测量超磁致伸缩元件的特性提供了便利,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在常温下测量超磁致伸缩元件特性的局限。

    一种超导体动态表面磁场及热分布的多点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59905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89973.8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体动态表面磁场及热分布的多点测试系统,包括由水平设置的铜质支撑板与竖直设置的铜质支撑杆组成的支架;在所述铜质支撑板上,自下向上依次设有激振器、铝制托盘与超导体测试装置;在所述铜质支撑杆上,水平设置有高度可调的铝梁,悬挂在所述铝梁上的永磁体,以及用于将所述永磁体固定在铝梁上的永磁体固定螺栓。本发明所述超导体动态表面磁场及热分布的多点测试系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变形测量传感器适应性差、测量数据有效性差、测量准确性差与检测精度低等缺陷,以实现变形测量传感器适应性好、测量数据有效性好、测量准确性好与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373-4.2K环境下超导材料的多场耦合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23160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01640.5

    申请日:2011-07-19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373-4.2K环境下超导材料的多场耦合测试系统,包括大型变温实验箱,加套在大型变温实验箱内部的液氦超低温真空杜瓦瓶;设置在液氦超低温真空杜瓦瓶的底部的箱体底部的杜瓦瓶托架,与液氦超低温真空杜瓦瓶及大型变温实验箱配合设置的力学测试实验装置与液氦加注管,设置在大型变温实验箱内部的多个加热体,设置在大型变温实验箱的箱体后方的风循环装置,以及与风循环装置轴承连接的风循环电机。本发明所述373-4.2K环境下超导材料的多场耦合测试系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功能弱、适用范围小、试验时间长与成本高等缺陷,以实现功能强大、适用范围广、更换试样方便、节约试验时间与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液氮环境超导薄膜材料内部损伤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42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1320.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氮环境超导薄膜材料内部损伤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涉及磁光观测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检测设备需要抽真空、热屏蔽以及通过热传导冷却,实验装置过于复杂,无法满足观测需求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液氮容器、样品台、液氮、观测媒介、分光棱镜、观测组件、光源组件;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分别经过分光棱镜及观测媒介至磁光膜顶部,并经过磁光膜反射至观测媒介及分光棱镜进入观测组件;样品台的顶部设置待测超导薄膜,超导薄膜的顶部设置磁光膜。本发明采用PMMA作为观测媒介,实现了在液氮环境中对超导薄膜材料表面磁场的清晰观测,无需抽真空、热屏蔽,大大降低了实验装置的复杂性和测试成本,提升了测试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