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用插座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05000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580066581.1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电用插座(10)是具有安装电缆锁定部(50)的电缆锁定部安装部(30)的充电用插座(10),电缆锁定部安装部(30)具有:锁定壁(31),具有供电缆锁定销(40)插入的锁定孔(31A、31B);销锁定部(35),通过卡定于电缆锁定销(40)而防止该电缆锁定销(40)脱出;以及位移限制部(支撑壁(36)),当电缆锁定销(40)向靠近销锁定部(35)的方向位移时,在该电缆锁定销(40)与该销锁定部(35)不接触的位置抵接于该电缆锁定销(40),从而限制该电缆锁定销(40)的位移。

    模制装饰带附接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1606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317028.8

    申请日:2017-12-12

    Inventor: 伊藤大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6 B60J10/22 B60J10/32 B60R13/04

    Abstract: 一种模制装饰带附接结构,包括外面板和模制装饰带。该模制装饰带包括主体部、端构件和密封条。该主体部具有U形横截面。该端构件附接到主体部的端部,并且包括在下侧的锁定部。密封条从主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车辆宽度中央侧突出。外面板包括平坦部。锁定部包括末端部,构造成在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并且邻近平坦部在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锁定部的末端部抵接平坦部的下表面。

    悬架支撑罩板和悬架支撑罩

    公开(公告)号:CN105683029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80049383.X

    申请日:2014-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62D25/088

    Abstract: 在悬架支撑罩板(10)中,在由金属板制成且是悬架支撑罩的上壁部的一部分的板主体(40)中,布置有三个悬架固定部(56)。三个悬架固定部(56)固定至悬架的上端部。进一步地,在板主体(40)中,弯曲部(42)布置在三个悬架固定部(56)的外周侧上。在这样的悬架固定部(56)和弯曲部(42)中,通过从悬架输入的向上载荷,可能产生应变。然而,在悬架支撑罩板(10)的悬架固定部(56)和弯曲部(42)中,布置有厚部(64,68)。厚部(64,68)比板主体(40)厚。

    模制装饰带附接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1606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711317028.8

    申请日:2017-12-12

    Inventor: 伊藤大辅

    Abstract: 一种模制装饰带附接结构,包括外面板和模制装饰带。该模制装饰带包括主体部、端构件和密封条。该主体部具有U形横截面。该端构件附接到主体部的端部,并且包括在下侧的锁定部。密封条从主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车辆宽度中央侧突出。外面板包括平坦部。锁定部包括末端部,构造成在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并且邻近平坦部在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锁定部的末端部抵接平坦部的下表面。

    车辆
    6.
    发明公开
    车辆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970334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227974.8

    申请日:2018-10-22

    Inventor: 伊藤大辅

    Abstract: 车辆包括行驶用马达、电力控制装置、与所述电力控制装置的壳体的前表面连结的前托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力控制装置的所述壳体的所述前表面且所述前托架的上方的止动件。所述止动件的下表面设置成在与所述前托架的上端之间隔有第1间隙地与所述前托架的上端相对。所述止动件设置成,在所述前托架以向后方倒下的方式变形了时与所述前托架的所述上端抵接。所述止动件的所述下表面前高后低地倾斜。所述前托架的所述上端以与所述止动件的下表面相对的方式前高后低地倾斜。

    粘合凸缘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0336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80068774.2

    申请日:2011-0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11/00 B62D27/026 F16B5/08 F16B11/006 Y10T403/4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凸缘结构,其确保了弯曲部处的刚性。本发明的粘合凸缘结构(10)具备:第一凸缘(14),其沿着第一车身面板(32)的端部而延伸,并且经由弯曲部(12)而被形成在该车身面板(32)的端部处;第二凸缘(16),其以与弯曲部(12)及第一凸缘(14)对置的方式而被形成在第二车身面板(34)的端部处,其中,所述第二车身面板(34)与第一车身面板(32)一起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粘合剂(18),其将弯曲部(12)及第一凸缘(14)、与第二凸缘(16)进行粘合;突条部(24),其在第一凸缘(14)沿着第一车身面板(32)的端部而延伸的方向(即L方向)上延伸,并被形成在弯曲部(12)及第二凸缘(16)中的与弯曲部(12)对置的对置部(22)中的至少一方上,且所述突条部(24)朝向弯曲部(12)及对置部(22)中的对方侧形成凸起。

    悬架支撑罩板和悬架支撑罩

    公开(公告)号:CN10568302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480049383.X

    申请日:2014-09-09

    Abstract: 在悬架支撑罩板(10)中,在由金属板制成且是悬架支撑罩的上壁部的一部分的板主体(40)中,布置有三个悬架固定部(56)。三个悬架固定部(56)固定至悬架的上端部。进一步地,在板主体(40)中,弯曲部(42)布置在三个悬架固定部(56)的外周侧上。在这样的悬架固定部(56)和弯曲部(42)中,通过从悬架输入的向上载荷,可能产生应变。然而,在悬架支撑罩板(10)的悬架固定部(56)和弯曲部(42)中,布置有厚部(64,68)。厚部(64,68)比板主体(40)厚。

    粘合凸缘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03367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180068774.2

    申请日:2011-0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11/00 B62D27/026 F16B5/08 F16B11/006 Y10T403/4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凸缘结构,其确保了弯曲部处的刚性。本发明的粘合凸缘结构(10)具备:第一凸缘(14),其沿着第一车身面板(32)的端部而延伸,并且经由弯曲部(12)而被形成在该车身面板(32)的端部处;第二凸缘(16),其以与弯曲部(12)及第一凸缘(14)对置的方式而被形成在第二车身面板(34)的端部处,其中,所述第二车身面板(34)与第一车身面板(32)一起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粘合剂(18),其将弯曲部(12)及第一凸缘(14)、与第二凸缘(16)进行粘合;突条部(24),其在第一凸缘(14)沿着第一车身面板(32)的端部而延伸的方向(即L方向)上延伸,并被形成在弯曲部(12)及第二凸缘(16)中的与弯曲部(12)对置的对置部(22)中的至少一方上,且所述突条部(24)朝向弯曲部(12)及对置部(22)中的对方侧形成凸起。

    面板接合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28146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80002326.7

    申请日:2012-01-16

    Inventor: 伊藤大辅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抑制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的剥离。在面板接合结构(10)中,在第一面板(20)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接合部(23)以及第一载荷传递部(24、25),在第二面板(40)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接合部(43)以及第二载荷传递部(44、45)。第一接合部(23)的第一接合面(23A)与第二接合部(43)的第二接合面(43A)焊接并粘接,第一载荷传递部(24、25)的第一载荷传递面(24A、25A)与第二载荷传递部(44、45)第二载荷传递面(44A、45A)分别粘接。第一载荷传递面(24A、25A)收敛于构成第一面板(20)的本体部的第一面板本体部(22)的板厚的范围内,第二载荷传递面(44A、45A)收敛于构成第二面板(40)的本体部的第二面板本体部(42)的板厚的范围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