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07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90464.5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热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光芯片,包括: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及热光调制电极,热光调制电极接收调制信号并实现对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中光信号相位的调制;热光调制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并联,并分别作用于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的第一调制臂波导及第二调制臂波导上;其中,第一调制臂波导与第二调制臂波导的热响应速率和/或去热响应速率不相同。本发明的差分热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光芯片兼顾调制效率和调制速度;一个周期可加载两次信息,调制速率高;且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542583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1112142.8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微腔光耦合装置及超导热电极;所述微腔光耦合装置包括微环谐振腔及波导,所述微环谐振腔与所述波导耦合;所述超导热电极覆盖于所述微环谐振腔的部分上方区域,接收直流偏置信号及射频调制信号,用于在所述超导热电极呈有阻态时将所述射频调制信号加载到所述微腔光耦合装置中的光信号中。本发明的电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系统适用于极低温的工作环境(低于超导热电极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通过将微弱高频电流信号加载到光信号上,实现高频微弱电流信号的电光转换;而且本发明叠加了微腔光耦合装置的高灵敏度和超导材料失超突变的高灵敏度优势,使得高频微弱电流信号的传输高效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87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89533.8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23C14/50 , C23C16/4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C型接头光纤端面镀膜夹具、系统及使用方法。该FC型接头光纤端面镀膜夹具包括夹具底座和光纤夹具,夹具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槽,各定位槽为台阶状通孔,定位槽的前半部分设置有用于固定光纤夹具的第一螺纹,光纤夹具的前部设置有与定位槽的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光纤夹具的后部设置有与FC光纤接头的螺纹相匹配的第三螺纹,用于固定FC接头光纤,且光纤夹具中间设置有与FC接头光纤陶瓷插芯相匹配的通孔。本发明可以控制光纤端面和监控片上表面完全处于同一水平面,有助于提高光纤端面镀膜的质量和效率;与常规光学镜片镀膜夹具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且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可以同时进行光纤端面和镜片镀膜,适用性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5671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37573.6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推挽式热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光芯片,包括: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及热光调制电极,热光调制电极接收调制信号并实现对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中光信号相位的调制;热光调制电极包括第一电极部及第二电极部,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形成回路;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的第一结合部形成加热点,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的第二结合部形成制冷点,加热点和制冷点分别作用于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的第一调制臂波导及第二调制臂波导上;其中,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的材质不同。本发明的推挽式热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光芯片利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同时构建加热点和制冷点,形成推挽式热光调制模式,有效加快调制速度、提升调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26332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474166.7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赫曾德尔电光调制器及调制方法,包括第一2×2MMI结构、第二2×2MMI结构及2个相位调制臂,其中,相位调制臂位于所述第一2×2MMI结构及第二2×2MMI结构之间,且相位调制臂的两侧具有DC电极及RF电极,以构成包括1个输入光波导及3个输出光波导的电光调制器;且电光调制器位于第一环境中,3个输出光波导分别与位于第二环境中的3个输出光纤耦合,且第一环境中的温度小于第二环境中的温度。本发明可减少光波在低温区域的耗散,从而可降低制冷能耗,同时,降低传输系统比特能耗;进一步的,电光调制器偏置在工作区域,使第一输出光波导输出最小光强,使得调制信号具有较高的消光比。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87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389533.8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23C14/50 , C23C16/4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C型接头光纤端面镀膜夹具、系统及使用方法。该FC型接头光纤端面镀膜夹具包括夹具底座和光纤夹具,夹具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槽,各定位槽为台阶状通孔,定位槽的前半部分设置有用于固定光纤夹具的第一螺纹,光纤夹具的前部设置有与定位槽的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光纤夹具的后部设置有与FC光纤接头的螺纹相匹配的第三螺纹,用于固定FC接头光纤,且光纤夹具中间设置有与FC接头光纤陶瓷插芯相匹配的通孔。本发明可以控制光纤端面和监控片上表面完全处于同一水平面,有助于提高光纤端面镀膜的质量和效率;与常规光学镜片镀膜夹具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且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325798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12916.5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表面结构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探测器包括:衬底;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形成于衬底的一面,包括形成于衬底上的超导纳米线层;超表面结构,形成于衬底的另一面,且通过刻蚀衬底的另一面形成,超表面结构由具有梯度相位分布的不同直径的圆柱体构成,超表面结构将垂直入射光聚焦至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上;除去超表面结构后衬底的厚度与超表面结构的焦距适配。该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整个系统简洁精巧;另外,由于超表面结构是由衬底直接刻蚀形成并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加工在一起,不需要装配且不需要外部对准辅助,方便集成,对准精度及安全性高,不受外界震动的影响,便于携带和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8687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85295.0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双端读出系统及读出方法,所述双端读出系统包括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马赫增德尔电光调制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用于在有光子照射时产生正向脉冲信号和负向脉冲信号;马赫增德尔电光调制器包括光分束器、光合束器、上波导臂及下波导臂,上波导臂用于传输第一光载波,并根据正向脉冲信号调制第一光载波的相位;下波导臂用于传输第二光载波,并根据负向脉冲信号调制第二光载波的相位。本发明提供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双端读出系统及读出方法能够解决现有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采用的双端读出结构,利用同轴线进行信号传输时,信号损耗大、衰减大、漏热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6932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0177412.1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6N3/063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神经网络及光神经网络芯片结构,所述光神经网络包括:光波导、光无源器件、光调制器及光探测器;其中,所述光波导用于传输光信号,所述光无源器件与所述光波导连接,共同构建光信号输入网络及光输出网络;所述光调制器用于改变在光波导中传输的光信号,所述光调制器的连接电路及调制电路采用超导材料;所述光探测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并输出为电信号。本发明提供的光神经网络及光神经网络芯片结构能够解决:现有光神经网络中采用的光调制器件中调制电路及连接电路的热量会造成信号串扰及能耗增加的问题及光输出端光强低导致光探测器无法读取光信号限制了光神经网络规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5290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467286.0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3/0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薄膜桥约瑟夫森结的SQUID探针及其使用方法,该结构包括:硅基底,硅基底的一端经过深硅刻蚀技术形成为针尖形状;器件探针端,包括形成在硅基底的针尖形状所在端上的一个第一SQUID;器件抵消端,包括形成在远离器件探针端的一个第二SQUID;第一反馈线圈及第二反馈线圈。SQUID探针结合深硅刻蚀技术将制备在硅基底上的器件探针端设置在硅基底的针尖形状所在端上,可精准控制第一SQUID与硅片尖端边缘的距离,从而提高SQUID与样品表面的磁耦合强度,并且在使用时可将SQUID探针结构与音叉共振结合实现精确的tip‑sample距离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硅基底上SQUID探针的空间分辨率;另外结合硅基底上集成的第一及第二反馈线圈可以实现探针的多功能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