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33312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306244.3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4/1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45/12 , C01G53/44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表面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将LiNixCoyMzO2(M=Mn、Al或Mg)、LiMn2O4或其复合正极材料与金属盐、碳源材料一起加入到溶剂中形成可流动浆料,在搅拌下调节pH值使金属化合物和碳源一起形成溶胶吸附在正极材料表面。将此混合物烘干后再经高温热处理,得到金属化合物和碳复合包覆的正极材料,其中包覆的金属化合物为金属的氧化物、氟化物或磷酸盐等。本发明的包覆方法可以克服现有的金属化合物包覆层由于自身电子电导率低而影响正极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从而提高其在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场合的应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57971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270494.6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8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空气电池用电解液及其包含该电解液构成的锂空气电池。该电解液由锂盐与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有机溶剂组成;锂空电池是由扣式电池壳,锂阳极、隔膜、电解液、防护性空气电极、密封圈组成。其中在扣式电池的正极壳上开一个或多个通气孔,以提供电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氧气;防护性空气电极由空气电极和防护膜组成,该防护膜能够抑制空气中水分的侵入,同时能够阻止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挥发;电池的密封性由密封圈来实现。由此制作的扣式锂空气电池环境适应性强,适合小电流、长时间工作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106205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045092.5
申请日:2007-08-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10/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极片的上侧和负极片的下侧沿卷绕方向预留一定宽度的集流体空白。将正、负极片沿宽度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后卷绕成电芯。将电芯两端露出的空白集流体抿倒成一个平面,再分别在其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或者将正、负极片预留的空白集流体折边后沿宽度方向错开露出折边空白卷绕成电芯,直接在电芯两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本发明的端面集流结构不仅增加了集流盘与极片的接触面积,而且保证了焊接强度,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产热量少且散热性能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适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384559A
公开(公告)日:2002-12-11
申请号:CN02111994.5
申请日:2002-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单体电池一致性的镍氢电池组/块,属于镍氢电池组领域。其特征在于电池组/块是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相邻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柱形成电子通路,并用导线跟整个电池组的正负极柱分别相连形成整个电池组块的正负极;单体电池上方安放有半透膜,电池组/块内各单体电池共用一个安全阀,半透膜由PTEE或PE或PP材料制成,其孔率为20-60vol%,厚度为0.01-0.5mm,其孔为直通孔或弯曲孔。本发明设计的电池组/块能够平衡电池组/块中各个单体电池内压,起到保护“落后”单体电池作用,改善了单体电池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26644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10082.7
申请日:2010-0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系统和使用方法。所述的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系统包括铅酸蓄电池组A和具有准电容特性的高功率电池组B。根据外接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将不同数量或特性的A与B通过一定的电路(含控制)组成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系统。本发明提供的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系统既能充分发挥B的功率与寿命优势,又能充分发挥A的价格与安全优势,从而有效提高A的功率特性与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079492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710042406.6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型燃料电池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是:(1)将阳极流场板组件、膜电极、阴极流场板按顺序依次放置于螺旋测微仪的底座上的平面支撑体上;(2)顺时针旋转测微仪至上、下底座平面支撑体分别接触阴、阳极流场板,同时使数显器读数归零;(3)顺时针旋转螺旋测微仪,在旋转遇阻时螺纹产生咬合力,即至一定刻度后固定;(4)在电池切面边缘注入环氧树脂,用环氧树脂密封、粘连电池切面边缘;(5)待环氧固化后松开螺旋测微仪,完成电池封装。使用螺旋侧微代遇阻时螺纹间产生的咬合力为电池封装所需的短期压力,使用各种环氧树脂固化作为封装电池所需的长程压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于以氢气、甲醇、甲酸等有机小分子及各种重整气为燃料的微小型燃料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933221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44644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0481.1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近充放电电压的铅酸蓄电池单体A和锂离子电池单体B,将单体A与单体B先并联;再根据负载要求确定各自的容量,必要时再串联组成复合电源系统。组成复合电源的单体A和单体B的容量比为0.05∶10-10∶0.05。当复合电源外接负载小电流输出时,由单体A、单体B单独或单体A与单体B一起供电;当复合电源外接负载大电流输出时,由单体B独立或与单体A一起供电。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电源系统既能充分发挥B的功率与寿命优势,又能充分发挥A的价格与安全优势;同时免去了因采用不同电池而增加的复杂的管理与控制部件;特别是,当多个这样的复合电源串联时,可免去在多个锂电单纯串联时必须的均衡电路。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175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23407.5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电源,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电源由铅酸蓄电池A和其他具有高功率体系B组成,其中B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电化学电容器或其他具有高功率特性的电池。根据实际情况,将B布置在A的周围,两者之间可直接接触,也可通过导热材料接触。对B进行适当的电气连接,然后再与A进行适当的电气连接,组合成复合电源。在复合电源的充放电过程中,由于A的热容大,B产生的热量能较快地散出,且各单体之间的温度分布较均匀,大大提高了B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同时,万一B出现安全隐患,A还可作为一个很好的防止复合电源燃烧或爆炸的屏障,使得整个复合电源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752627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1010023027.4
申请日:2010-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空气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池是由金属锂阳极复合体、电解液室、空气电极复合体三部分组成。其中金属锂阳极复合体由锂源提供体、锂离子选择性传导膜和弹性支撑体构成;电解液室由液体储存室和毛细微通道构成;空气电极复合体由空气电极和透气膜复合而成。由此制作的金属锂-空气电池环境适应性强,其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离子电池有2-10倍,适合小电流、长时间工作的应用场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