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546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200127.8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层建筑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高层建筑竖向压缩变形和水平侧移监测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竖向压缩变形和水平侧移监测的时候其观测点位容易被误触动导致点位变化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固定于边角支撑钢柱侧面靠近边缘处的固定焊块,固定焊块在底层基台以及高层基台上均焊接在边角支撑钢柱的同样位置,所述高层基台靠近所述边角支撑钢柱的位置预留有观测预留孔,用以测量水平侧移量。本发明可以在后期拆除的时候不仅不会伤到固定焊块本体,而且在焊接的时候若存在微小的偏差,还可以通过锤子敲击来使得固定焊块进行微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6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079713.2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利用安装在建筑塔体拟监测起始楼层上的激光发射设备,以塔体的控制点预留孔作为激光的传递路径,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激光传递至拟监测终止楼层激光接收设备的视频图像。将视频图像通过无线传输至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图像中的标志盘关键点进行检测,基于透视变换方法,对视频图像进行矫正,对矫正后的图像进行激光点自动检测,自动获取激光点的位置,计算激光点圆心和标志盘中心点之间的横向像素值和纵向像素值,根据标志盘的距离尺度进行实际距离换算,输出激光点的实时坐标值,并绘制激光点的运动轨迹,从而反映超高层建筑的动态特性,具有便捷高效、可靠性高、实时反应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9612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1392965.6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塔吊底部附着式液压自爬升硬防护平台、其安装工艺和爬升方法,该自爬升硬防护平台的附墙装置预埋在剪力墙内侧壁;附墙装置上安装导轨;架体包括上下架体分别设置在主平台层、操作层、挂架层之间,发挥支撑作用,在爬升过程中,架体带动主平台层、操作层、挂架层整体上升。液压油缸连接至所述的导轨、架体,为其提供爬升动力。爬升方法是:导轨在电控设备的作用下沿着附墙装置爬升;然后架体沿着导轨带着操作层、主平台层、挂架层整体爬升。本发明的封闭式自爬升平台通过附墙装置、导轨、架体、液压油箱等部件实现整体自爬升,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无需多次拆卸转运。具有安全防护、自爬操作、拆卸附墙装置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36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84275.6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井筒带模自爬升智能布料机器人及其施工工艺,该智能布料机器人的布料立柱保障机器人整体强度,同时为爬升系统提供支撑阶梯。布料立柱通过支撑系统与建筑结构形成刚性链接。液压油缸,通过油缸顶升座和支撑阶梯将机器人与支撑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带动机器人整体爬升。平台系统设置在支撑系统上,模板操作系统与布料立柱连接在一起,为模板提供挂点和后移轨道,实现井筒模板整体移动和提升。测温测压系统设置在布料机械臂末端,实时监控混凝土入模温度及压力,并将数据接驳位于布料立柱顶部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本发明实现布料机器人自动寻点布料、在规定时间浇筑,施工数据接驳整体智能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实时传输,实现无人化操作,远程操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0854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0127.8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层建筑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高层建筑竖向压缩变形和水平侧移监测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竖向压缩变形和水平侧移监测的时候其观测点位容易被误触动导致点位变化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固定于边角支撑钢柱侧面靠近边缘处的固定焊块,固定焊块在底层基台以及高层基台上均焊接在边角支撑钢柱的同样位置,所述高层基台靠近所述边角支撑钢柱的位置预留有观测预留孔,用以测量水平侧移量。本发明可以在后期拆除的时候不仅不会伤到固定焊块本体,而且在焊接的时候若存在微小的偏差,还可以通过锤子敲击来使得固定焊块进行微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89612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92965.6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塔吊底部附着式液压自爬升硬防护平台、其安装工艺和爬升方法,该自爬升硬防护平台的附墙装置预埋在剪力墙内侧壁;附墙装置上安装导轨;架体包括上下架体分别设置在主平台层、操作层、挂架层之间,发挥支撑作用,在爬升过程中,架体带动主平台层、操作层、挂架层整体上升。液压油缸连接至所述的导轨、架体,为其提供爬升动力。爬升方法是:导轨在电控设备的作用下沿着附墙装置爬升;然后架体沿着导轨带着操作层、主平台层、挂架层整体爬升。本发明的封闭式自爬升平台通过附墙装置、导轨、架体、液压油箱等部件实现整体自爬升,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无需多次拆卸转运。具有安全防护、自爬操作、拆卸附墙装置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8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18566.6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N29/04 , G01N29/22 , G01N29/2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混凝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操作台、驱动电机、检测箱、插杆、导向轨道和挤压罩。本发明需要进行检测的时候,启动驱动电机并且打开超声波检测探头,其中驱动电机带动摇臂旋转,摇臂带动摆臂位置发生变化,摆臂推动检测箱和同步轴滑动,其中同步轴在组合滑槽中滑动,随着摆臂的移动,最终带动同步轴沿着移位槽、换向槽和移位槽的路径进行移动,带动整个检测箱呈U形移动,进而对混凝土板左右两侧进行检测,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不需要重复的拆卸混凝土板,使得操作更加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8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18566.6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N29/04 , G01N29/22 , G01N29/2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混凝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操作台、驱动电机、检测箱、插杆、导向轨道和挤压罩。本发明需要进行检测的时候,启动驱动电机并且打开超声波检测探头,其中驱动电机带动摇臂旋转,摇臂带动摆臂位置发生变化,摆臂推动检测箱和同步轴滑动,其中同步轴在组合滑槽中滑动,随着摆臂的移动,最终带动同步轴沿着移位槽、换向槽和移位槽的路径进行移动,带动整个检测箱呈U形移动,进而对混凝土板左右两侧进行检测,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不需要重复的拆卸混凝土板,使得操作更加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64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79713.2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利用安装在建筑塔体拟监测起始楼层上的激光发射设备,以塔体的控制点预留孔作为激光的传递路径,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激光传递至拟监测终止楼层激光接收设备的视频图像。将视频图像通过无线传输至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图像中的标志盘关键点进行检测,基于透视变换方法,对视频图像进行矫正,对矫正后的图像进行激光点自动检测,自动获取激光点的位置,计算激光点圆心和标志盘中心点之间的横向像素值和纵向像素值,根据标志盘的距离尺度进行实际距离换算,输出激光点的实时坐标值,并绘制激光点的运动轨迹,从而反映超高层建筑的动态特性,具有便捷高效、可靠性高、实时反应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442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363259.7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标准节双塔机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和运行方法,该体系是先将大塔吊标准节与结构连接,贝雷架与大塔吊标准节连接,两个小塔吊与贝雷架连接,形成整体稳定结构,为上侧双塔提供底部支撑以及爬升动力。将需要吊升的标准节利用塔吊吊升至贝雷架滑动轨道下方;将标准节使用滑动轨道进行转运,将其挂在滑动轨道上的滑动滚吊上,通过调整滚吊的高度将标准节调整到合适高度;启动滑动滚吊,将标准节运输到位,进行加节工作。本发明在不改变塔吊下部的基础的同时,通过贝雷架的使用,实现由一塔向双塔的转换,通过大标准节的加节或由活动基础的转换,从而达到提升双塔。满足现场对于双塔吊的需求,现场改制次数减少,大大的缩短了工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