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进堆芯补水箱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6240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09165.7

    申请日:2018-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先进堆芯补水箱结构,它包括补水箱箱体,在所述补水箱箱体的上部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的中部连接有箱体内注射管,所述箱体内注射管下部设置有流水孔,所述水平隔板上设置有非能动浮子式流水孔开闭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堆芯补水箱处于水循环运行模式下,能有效减少用于自然循环的堆芯补水箱水装量,有效减少整个系统由于冷热水混合导致的体积膨胀,进一步防止稳压器满溢,同时这个水装量能满足化学容积控制系统故障时的补水要求以及主蒸汽管道破裂时的硼化要求;在堆芯补水箱处于排水运行模式下,不影响用于安全注射的堆芯补水箱水装量,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核电站事故后Ⅳ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0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7012.1

    申请日:2012-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9/016 G21C13/02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事故后IV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包括内墙、固定于内墙内侧的底部开口的蒸汽通道壁、置于蒸汽通道壁之内的压力容器,还包括围于内墙之外的外墙、固定于内墙底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以及与内墙、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保持一定间隙的导流板;外墙与导流板之间形成冷却剂下降通道,导流板底部设有冷却剂入口,内墙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之间设有冷却剂通道;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上设有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下表面为拱形;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由无机非金属耐火材料构成。本发明采用堆外的熔融物滞留设计,用不同的材料包容熔融物,应用冷却剂环路和导流板的结构对熔融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核电站的高全性。

    一种先进堆芯补水箱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6240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609165.7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先进堆芯补水箱结构,它包括补水箱箱体,在所述补水箱箱体的上部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的中部连接有箱体内注射管,所述箱体内注射管下部设置有流水孔,所述水平隔板上设置有非能动浮子式流水孔开闭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堆芯补水箱处于水循环运行模式下,能有效减少用于自然循环的堆芯补水箱水装量,有效减少整个系统由于冷热水混合导致的体积膨胀,进一步防止稳压器满溢,同时这个水装量能满足化学容积控制系统故障时的补水要求以及主蒸汽管道破裂时的硼化要求;在堆芯补水箱处于排水运行模式下,不影响用于安全注射的堆芯补水箱水装量,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节省旁流的控制棒和导向管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83783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24701.9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省旁流的控制棒和导向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管和控制棒由底端向顶端延伸方向的横截面棒径同步线性减小,所述控制棒全部插入时,导向管和所述控制棒之间环缝宽度保持恒定,所述导向管底端内径为最大值,所述导向管顶端内径为最小值,所述控制棒底端外径为最大值,所述控制棒顶端外径为最小值。当控制棒完全拔出时,对应环缝摩擦阻力系数达到最大,此时旁通流量达到可实现的最小值,从而达到了节省旁通流量的目的。

    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40886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310364934.9

    申请日:2013-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包覆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的保温层,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和保温层之间形成流道,流道的内部具有多个固定在保温层内壁面上的突起部,多个突起部之间互不接触、呈周向排列或错位排列。本发明通过突起部呈错位的排列设置,增强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搅浑,改变了压力容器外壁面中汽泡的积聚现象,增强流体的换热能力,提高流体在压力容器外壁面相应位置处的临界热流密度,从而有利于实施核电厂堆内熔融物滞留措施,提高核电厂在事故情况下的安全性。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引入阻力小、系统可靠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