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57823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310482840.1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7/77 , A61P3/00 , A61P3/04 , A61P3/06 , A61P9/10
Abstract: 酸及其酯或盐。所述衍生物是以唇形科大青属植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松香烷型二萜衍生物及 物臭牡丹为原料,经溶剂提取、柱层析分离和纯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衍生物是具有通式I、Ⅱ 化制得。本发明在分离得到松香烷型二萜类衍生或Ⅲ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物的基础上,证实了这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的表达作用,为开发治疗脂代谢或其与药学上可 异常的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对开发天然产物和植物药的新用途具有重要意义。接受的酸或碱所形成的加成盐;其中,R1为氢、羟
-
公开(公告)号:CN104784193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410019869.0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704 , A61P9/10 , A61P9/14 , A61P7/02 , A23L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人参二醇型三七皂苷的制药用途,具体涉及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含原人参二醇型三七皂苷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口服、肌注、静脉、皮肤、呼吸道、舌下、尿道或阴道等途径给药;口服制剂包括片剂、缓释片剂、分散片、口含片、胶囊剂、软胶囊、缓释胶囊、滴丸、颗粒剂、口服液等;肌注或静脉给药制剂包括注射液、冻干粉等;皮肤给药制剂包括软膏剂、凝胶剂、温敏凝胶、涂膜剂等;呼吸道给药制剂包括气雾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0478419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10019869.0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704 , A61P9/10 , A61P9/14 , A61P7/02 , A23L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人参二醇型三七皂苷的制药用途,具体涉及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含原人参二醇型三七皂苷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口服、肌注、静脉、皮肤、呼吸道、舌下、尿道或阴道等途径给药;口服制剂包括片剂、缓释片剂、分散片、口含片、胶囊剂、软胶囊、缓释胶囊、滴丸、颗粒剂、口服液等;肌注或静脉给药制剂包括注射液、冻干粉等;皮肤给药制剂包括软膏剂、凝胶剂、温敏凝胶、涂膜剂等;呼吸道给药制剂包括气雾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012325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410171211.1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七皂苷ST‑4的医药用途。本发明经动物实验证明三七皂苷ST‑4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的伤口愈合,这对糖尿病坏疽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012325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10171211.1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七皂苷ST-4的医药用途。本发明经动物实验证明三七皂苷ST-4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的伤口愈合,这对糖尿病坏疽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012315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10171215.X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575 , A23L1/29 , A61K8/63 , A61Q11/00 , A61Q19/10 , A61P3/10 , A61P17/02 , A61P17/00 , A6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20(R)-原人参二醇的医药用途。本发明经动物实验证明20(R)-原人参二醇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的伤口愈合,这对糖尿病坏疽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55782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82840.1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7/77 , A61P3/00 , A61P3/04 , A61P3/06 , A61P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7/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松香烷型二萜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衍生物是具有通式I、Ⅱ或Ⅲ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酸或碱所形成的加成盐;其中,R1为氢、羟基或C1~C3的烷氧基或酰氧基;R2为C1~C3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C1~C3的含氧烷基或C1~C3的酸及其酯或盐。所述衍生物是以唇形科大青属植物臭牡丹为原料,经溶剂提取、柱层析分离和纯化制得。本发明在分离得到松香烷型二萜类衍生物的基础上,证实了这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的表达作用,为开发治疗脂代谢异常的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对开发天然产物和植物药的新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