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62163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80084733.1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电池容量的降低且改善了快速充放电循环特性及高温保存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设置于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第一负极合剂层、以及设置于第一负极合剂层的表面的第二负极合剂层,第一负极合剂层及第二负极合剂层包含石墨粒子,第二负极合剂层中的石墨粒子间的空隙率(S2)相对于第一负极合剂层中的石墨粒子间的空隙率(S1)的比率(S2/S1)为1.1~2.0,第二负极合剂层的填充密度(D2)相对于第一负极合剂层的填充密度(D1)的比率(D2/D1)为0.9~1.1,间隔件具有与正极相接的第一表面和与负极相接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相对于碳酸亚乙酯的接触角小于第二表面相对于碳酸亚乙酯的接触角。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3086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80081687.X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容量、并且抑制了快速充电循环特性的降低的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负极,所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设置于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第一负极合剂层、以及设置于第一负极合剂层的表面的第二负极合剂层,第一负极合剂层及第二负极合剂层包含石墨粒子,第二负极合剂层中的石墨粒子间的空隙率(S2)相对于第一负极合剂层中的石墨粒子间的空隙率(S1)的比率(S2/S1)为1.1~2.0,第二负极合剂层的填充密度(D2)相对于第一负极合剂层的填充密度(D1)的比率(D2/D1)为0.9~1.1。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7112499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680004690.5

    申请日:2016-02-15

    Abstract: 提供:使用SiOx的负极、即、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负极(10)具备:负极集电体(11)、和形成于该集电体上的负极复合材料层(12)。负极复合材料层(12)包含:颗粒表面形成有碳覆膜(22)的SiOx(0.5≤x≤1.5)颗粒(21);碳系活性物质颗粒;和,具有羧基和羟基中至少一者、且每单位分子所含的醚化剂的平均个数为0.8以下的化合物。碳覆膜(22)具有第1覆膜(23)和第2覆膜(24),所述第1覆膜(23)形成于SiOx(21)的表面,所述第2覆膜(24)由结晶性比构成第1覆膜(23)的碳高的碳构成,且形成于第1覆膜(23)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