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70545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20090.9

    申请日:2005-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是具备具有负极活性物质(2)及负极集电体的负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1)及正极集电体(3)的正极、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是,作为负极活性物质(2),使用因在充电时与锂合金化而体积增加的材料,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1)按照直接接触于负极集电体之上的方式设置来构成负极,在放电结束状态下,在负极活性物质(2)内包含有负极活性物质(2)的不含有锂的状态下的总容量的8%以上的锂。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放电容量高并且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7854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510120090.9

    申请日:2005-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是具备具有负极活性物质(2)及负极集电体的负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1)及正极集电体(3)的正极、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是,作为负极活性物质(2),使用因在充电时与锂合金化而体积增加的材料,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1)按照直接接触于负极集电体之上的方式设置来构成负极,在放电结束状态下,在负极活性物质(2)内包含有负极活性物质(2)的不含有锂的状态下的总容量的8%以上的锂。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放电容量高并且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锂二次电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68855C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410094927.2

    申请日:2004-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具备在负极集电体(3b)上设置负极活性物质薄膜(3a)的负极(3)、含有正极活性物质(1a)的正极(1)、非水电解质;负极活性物质(3a)是通过与锂合金化以吸藏锂的材料,负极(3)的单位面积放电容量相对于正极(1)单位面积放电容量的比为1.5以上而3以下,且负极活性物质(3a)的厚度相对于负极集电体(3b)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为50以下。根据本发明,在把通过与锂进行合金化而吸藏锂的材料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中,改善充放电循环特性。

    吸氢合金电极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491A

    公开(公告)日:1997-08-20

    申请号:CN96117400.5

    申请日:1996-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3 Y10S420/90

    Abstract: 一种包括合金的吸氢合金电极,该合金含有第一种吸氢合金的颗粒A和结合在该颗粒A上的成分不同于该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具有在所产生的结合界面处形成的结合层C,该结合层C具有含第一和第二种合金的组分元素的新成分。在特定实施例中,具有CaCu5型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CaCu5型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CaCu5型组织但成分不同于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在又一实施例中,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但成分不同于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