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3495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180016878.9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4/525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用表面形成有包含由正极活性物质(包含以通式LiaNixM(1-x)O2表示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导电性的炭材料混合而成的物质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1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在正极的表面中碳原子相对于所有原子的比例为80%以上,所述通式中,M为1种以上的元素,满足0<a≤1.2、0.4≤x≤1.0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770545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20090.9
申请日:2005-11-02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是具备具有负极活性物质(2)及负极集电体的负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1)及正极集电体(3)的正极、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是,作为负极活性物质(2),使用因在充电时与锂合金化而体积增加的材料,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1)按照直接接触于负极集电体之上的方式设置来构成负极,在放电结束状态下,在负极活性物质(2)内包含有负极活性物质(2)的不含有锂的状态下的总容量的8%以上的锂。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放电容量高并且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762066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480007289.4
申请日:2004-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0402 , H01M4/0421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性电解液二次电池,该电池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显示出了高充放电效率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性能。该二次电池包括集电器和通过CVD、溅射、蒸汽沉积、火焰喷镀或电镀沉积在集电器上的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活性物质薄膜。该活性物质被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的裂缝分割成柱状。该二次电池包括由底部附着在集电器上的柱状部分构成的负极、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正极和由非水性溶剂及溶解在该溶剂中的锂盐所构成的电解液。电解液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X代表具有1~3个氟原子的全氟烃基或碳原子,2n个X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03782423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80043469.2
申请日:2012-08-3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输出功率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的正极活性物质含有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对于第一正极活性物质而言,钴的含量按过渡金属中的原子百分率计为15%以上。对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而言,钴的含量按过渡金属中的原子百分率计为5%以下。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二次粒径r1小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二次粒径r2。
-
公开(公告)号:CN10341594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80069219.1
申请日:2011-12-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4/36 , H01M4/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使用初级颗粒聚集形成二次颗粒的结构的颗粒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通过改良该正极活性物质,使循环特性提高,可以适合用作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的电源等。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初级颗粒21聚集成的二次颗粒20,上述初级颗粒21的长宽比为2.0以上且10.0以下,且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中衍射角2θ为64.5°±1.0°的范围存在的110衍射峰的半值宽度设为FWHM110时,0.10°≤FWHM110≤0.30°。
-
公开(公告)号:CN100517854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510120090.9
申请日:2005-11-02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是具备具有负极活性物质(2)及负极集电体的负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1)及正极集电体(3)的正极、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是,作为负极活性物质(2),使用因在充电时与锂合金化而体积增加的材料,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1)按照直接接触于负极集电体之上的方式设置来构成负极,在放电结束状态下,在负极活性物质(2)内包含有负极活性物质(2)的不含有锂的状态下的总容量的8%以上的锂。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放电容量高并且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0468855C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410094927.2
申请日:2004-11-1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386 , H01M4/525 , H01M2004/021 , H01M2010/4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具备在负极集电体(3b)上设置负极活性物质薄膜(3a)的负极(3)、含有正极活性物质(1a)的正极(1)、非水电解质;负极活性物质(3a)是通过与锂合金化以吸藏锂的材料,负极(3)的单位面积放电容量相对于正极(1)单位面积放电容量的比为1.5以上而3以下,且负极活性物质(3a)的厚度相对于负极集电体(3b)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为50以下。根据本发明,在把通过与锂进行合金化而吸藏锂的材料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中,改善充放电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762067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480007613.2
申请日:2004-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5 , H01M4/134 , H01M4/52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性电解液二次电池,该电池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显示出了高充放电效率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性能。该二次电池包括集电器和通过CVD、溅射、蒸汽沉积、火焰喷镀或电镀沉积在集电器上的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活性物质薄膜。该活性物质薄膜被形成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裂缝分割成柱状物。该二次电池包括由底部附着在集电器上的柱状部分构成的负极、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正极和由非水性溶剂及溶解在该溶剂中的锂盐所构成的电解液。电解液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Rn-M=O (I);其中,R是选择性地具有取代基的烷基,n个R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可以是独立的取代基,也可以彼此键合成环;M是S或P;当M是S时n是2,当M是P时n是3。
-
公开(公告)号:CN1157491A
公开(公告)日:1997-08-20
申请号:CN96117400.5
申请日:1996-12-07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3 , Y10S420/90
Abstract: 一种包括合金的吸氢合金电极,该合金含有第一种吸氢合金的颗粒A和结合在该颗粒A上的成分不同于该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具有在所产生的结合界面处形成的结合层C,该结合层C具有含第一和第二种合金的组分元素的新成分。在特定实施例中,具有CaCu5型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CaCu5型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CaCu5型组织但成分不同于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在又一实施例中,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但成分不同于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39986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810130314.8
申请日:2008-07-0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H01M4/04 , H01M4/505 , H01M4/58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制造装置、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进行在合成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时成为问题的Fe杂质的除去,能够实现高品质。在利用磁力除去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中的Fe杂质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上使用磁力发生装置,能够高效地仅除去Fe杂质。结果,能够抑制电池内作为正极中的杂质的Fe化合物溶解并向负极移动而引起的电压降低,以及由于Li析出而引起的充放电效率的降低、电压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