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囱防护装置及紧固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3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9457.7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囱防护装置及紧固保护方法,包括烟囱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烟囱本体上的爬梯,所述烟囱本体上还设置有走形平台,沿着走形平台的圆周设置有防护栏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烟囱本体外围设置钢板拉条,所述钢板拉条设置若干个设置在烟囱本体的外围,所述钢板拉条与烟囱本体平行焊接,钢板拉条与烟囱本体垂直焊接,每个所述钢板拉条的接头部位预留余量安装松紧调节器,通过所述松紧调节器将每个钢板拉条通过松紧调节器紧固到合适的位置,所述钢板拉条包括纵向钢板拉条与环状钢板拉条,环状钢板拉条两端的的开口位置设置松紧调节器。

    一种铜金属冶炼用加热炉的尾气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734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41236.5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炉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铜金属冶炼用加热炉的尾气处理系统,包括:二次燃烧室,所述二次燃烧室用于对加热炉所产生烟气进行二次燃烧至1100℃及以上;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用于回收烟气热量产生高温蒸汽,降低烟气中热量方便后续处理排放,蒸汽输送至工业供热管道;急冷塔,所述急冷塔用于将烟气余热由500℃‑550℃骤降至200℃。本发明,结合物理与化学方式对铜金属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阶梯性温度变化,能够极大的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对烟气的处理效果,以保证所排放尾气中有害物质达到排放限度,同时能够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一种固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34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4438.X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尾气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固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固化炉的两端分别通过传送带连接有入料组件和出料组件,所述入料组件包括入料箱、传热管道和多个传热水管,传送带贯穿入料箱的两端且位于入料箱的中部,所述多个传热水管位于传送带的底端,多个传热水管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传热管道与固化炉的出气端连接,传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入料箱的底端连通,入料箱远离传热管道的一端连接有运输管道,运输管道与出料组件连通。本发明采用一路到底的尾气运行路径,将热气进行水加热的同时,对即将固化的产品进行预先加热,加热利用完的尾气通过运输抵达出料箱对加工完毕的物件进行降温处理,达到了一气三用。

    一种基于脉冲电流发生器的放电等离子烧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734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64685.4

    申请日:2024-12-18

    Inventor: 姚尚兵 张光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电流发生器的放电等离子烧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真空箱,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端上设置有对接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本发明通过需要将液压油缸与电极进行拆卸分离时,通过工作人员转动固定环带动推块进行圆周移动,使其插块脱离第二对接盘上的孔块,此时第一对接盘与第二对接盘实现分离,从而使其电极与液压油缸分离,方便电极的拆卸更换和安装。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机构的热处理工业炉

    公开(公告)号:CN1195734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4268.2

    申请日:2025-0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工业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快速降温机构的热处理工业炉,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炉体,还包括有水平放置的固定风筒和移动风筒;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位置设置有可竖直升降的顶盖,所述炉体顶部与顶盖对应的位置固定有降温箱;所述固定风筒固定于降温箱内的上方位置,所述移动风筒与顶盖之间连接,移动风筒随着顶盖竖直升降,所述移动风筒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固定风筒上连通有进风管和排风管,进风管和排风管的外壁均与降温箱顶部壳体固定。本发明通过移动风筒和顶盖的运动变化、固定风筒和移动风筒的距离变化、移动风筒的热量变化而快速引导炉体顶部热气的分散效果以及提高降温效率。

    矿热炉出炉机器人设备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34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73561.X

    申请日:2024-12-30

    Inventor: 卢顺魁 冯彩彩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热炉出炉机器人设备,涉及出炉设备领域。出炉机器人设备包括底盘、操作臂、拉眼装置和上钎机构,操作臂可移动地设置于底盘,操作臂适于在底盘上沿侧向移动;拉眼装置设置于操作臂并随操作臂移动,以在初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拉眼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上钎机构设置于拉眼装置的一侧且设置有可移动的传动部件,传动部件上形成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适于携带钎杆,传动部件在拉眼装置位于初始位置时带动第二安装部携带的钎杆落入至第一安装部内以自动上钎。根据本发明的矿热炉出炉机器人设备,实现了钎杆的高效自动化更换,显著提高了出炉作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一种高温合金真空冶炼浮渣去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73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98857.2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合金真空冶炼浮渣去除装置,具体涉及高温合金真空冶炼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高温合金冶炼坩埚,壳体上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用于带动壳体移动至高温合金冶炼坩埚的正上方,壳体的正下方设有位于同一高度的移动杆和固定杆,移动杆和固定杆上靠近高温合金冶炼坩埚内壁的端部设有与高温合金冶炼坩埚内壁相配合的弧面,壳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移动杆沿高温合金冶炼坩埚内壁转动的驱动机构,移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保持端部始终与固定杆的端部相抵触,移动杆未转动时与固定杆侧壁相抵触。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高温合金真空冶炼浮渣去除装置对于浮渣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浮渣的去除效率。

    一种隧道加热炉高稳定性陶瓷底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5733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68668.5

    申请日:2024-12-30

    Inventor: 金牛 傅传歆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加热炉高稳定性陶瓷底辊结构,属于炉底辊技术领域,包括底辊本体,所述底辊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底辊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散热机构,有效提高了底辊的散热性能,通过进水机构将冷却水输送到导热环内部的流通槽中,接着导热环对底辊的热量进行传导,并通过冷却水进行降温,再通过回流机构,即出水管、回水管和回收管将热量带走,使得陶瓷底辊保持稳定温度,延长使用寿命,采用分段式可回流的散热机构,并将进水机构和回流机构分开,进而可防止底辊的散热不均匀,进而导致温度不均匀,上述散热机构可有效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可对底辊进行有效防护,防止其发生断裂。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兼容性测试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733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78352.2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兼容性测试散热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兼容性测试散热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具有间隔,第二平台上设置有放置孔;反应釜,反应釜设置在放置孔位置,反应釜包括釜盖和釜体,釜体的顶部具有限位环,釜体穿过放置孔且限位环抵靠在第二平台上,以限制釜体向下脱离,釜盖可拆卸安装在釜体的进料口位置;交叉式升降机,交叉式升降机安装在第一平台上;加热炉,加热炉设置在交叉式升降机上部,通过交叉式升降机带动加热炉升降,其中,加热炉用于加热反应釜。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陶瓷烧制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3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44274.6

    申请日:2024-12-27

    Inventor: 杨中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烧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陶瓷烧制装置,包括加热炉体,加热炉体分为加热腔室和排出腔室,加热腔室和排出腔室连通,还包括分隔板和转动轴,加热腔室和排出腔室之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口,加热腔室内设置有多个陶瓷放置组件,转动轴的数量与陶瓷放置组件的数量一致,转动轴与对应陶瓷放置组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啮合连接组件,多个转动轴之间设置有转动驱动组件,转动驱动组件纵向移动设置在排出腔室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陶瓷烧制装置在对陶瓷烧制完毕后,工作人员将陶瓷从加热炉体内取出过程中,容易对工作人员烫伤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