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1630397U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20336686.2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采用公钥保护可变机械认证密码的无线加密装置,数据接口区用于开放给其他设备进行写入操作;认证密码设置端子用于通过机械方式设置认证密码;算法加密模块通过硬件保存不可导出的私钥,还用于向客户端分发公钥、对认证密码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计算模块用于客户端的认证、各模块调度、数据加密传输及通信进程管理;客户端用于向无线加密通信装置发送申请连接消息,申请连接消息通过从无线加密通信装置获取的公钥进行加密,通信连接后使用获取的密钥通过对称加密算法进行数据通信。本实用新型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业现场的密钥交换不易实现的问题,实现采用公钥体系保护可变机械认证密码,最终通过对称加密算法进行通信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676494U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20994733.X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成都天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付文彬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通信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射频信号收发器;与射频信号收发器连接的基带信号处理器;与基带信号处理器连接的安全芯片;安全芯片为传输的数据提供密码服务;密码服务包括密钥生成、数字签名、签名验证、数据加解密中的至少一种;基带信号处理器为安全芯片中传输的信号生成密钥保护和签名或者对射频信号收发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密处理;射频信号收发器用于向基带信号处理器发送解调处理后的数字信号或者对基带信号处理器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调频、锁相处理,转换成高频模拟信号;通过设置安全芯片、基带信号处理器等硬件结构进行加密,避免了单独使用软件代码算法进行加密容易被窃听和拦截的问题,增加了通信的安全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135116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0817543.1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浙江神州量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真随机数密钥的无线投屏接收装置以及无线投屏系统,用于与屏幕发射、接收终端相匹配,包括核心处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核心处理器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屏幕发射终端通信连接;存储器,用以存储真随机数密钥;安全加密芯片,用于与屏幕发射终端相互认证,以及利用存储器的真随机数密钥对来自屏幕发射终端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数据;解码器,用以对来自安全加密芯片的解密后数据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数据;媒体数据接口,用于与屏幕接收终端通信连接,向屏幕接收终端发送所述解码后数据进行投屏显示。本实用新型可使基于量子通信网络的多媒体设备可以通过该装置与其他设备完成屏幕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207135115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0817675.4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浙江神州量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真随机数密钥的无线投屏发射装置及系统。其中无线投屏发射装置,用于与屏幕发射、接收终端相匹配,包括核心处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核心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媒体数据接口,用于与屏幕发射终端通信连接;存储器,用以存储真随机数密钥;编码器,用以对来自屏幕发射终端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数据;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屏幕接收终端通信连接;安全加密芯片,用于接收屏幕接收终端的认证信息,以及利用存储器的真随机数密钥对所述编码后数据进行加密以发送至屏幕接收终端。本实用新型无线投屏发射装置为屏幕发射终端提供投屏功能,使得屏幕接收终端通过连接其Wi-Fi实现与屏幕发射终端的屏幕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206851039U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20784724.9
申请日:2017-07-01
Applicant: 鼎讯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可信手机盾系统,智能移动终端由基带处理器及与其相连接的SIM卡座、液晶显示屏、存储器和电源管理模块组成,特征在于:安全可信保护系统由安全微处理器和安全储存芯片组成,安全微处理器与基带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安全可信保护系统与智能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存储芯片用于存储个人的私钥、证书和保密数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可信保护系统,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个人的私钥、证书和保密数据与智能移动终端的内部系统隔离开来,只有经过授权的APP应用才能读取安全存储芯片中的数据,确保了个人数据的保密性,实现了以安全的途径提供服务,达到保护手机数据和传输安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6472309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20003233.6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上海诚天智能卡有限公司
Inventor: 冯学裕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机支付密钥的远程真空灌封装置,包括中转机,所述中转机的正面设有散热口,所述中转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表面紧贴中转机的侧面,所述伸缩筒的内部滑动套接有伸缩杆,所述底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所述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条。在客户服务器与客户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增加一个中转机,通过将数据存储在保密硬盘内,通过权限协处理器验证用户访问保密硬盘的权限,能有效防止越权访问造成保密硬盘数据外泄,有效防止内部盗窃数据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03708493U9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20143754.9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终端银行业务安全认证系统,其中,终端包括通信部分、IC卡插口槽、IC卡读卡器、SIM卡读卡器、IC卡安全信息验证芯片、数据发射器、数据接收器、以及微控制器,其中,IC卡插口槽,设置于移动终端侧面,用于插入银行IC卡;IC卡读卡器,用于读取插入手机的银行IC卡的IC卡安全信息;SIM卡读卡器,用于读取手机的SIM卡信息;IC卡安全信息验证芯片,用于对IC卡安全信息进行验证;数据发射器,用于在对IC卡安全信息验证成功后,根据选择的手机银行业务将IC卡安全信息以及SIM卡信息发送至后台;数据接收器,用于接收后台发送的与手机银行业务相应的安全信息和业务信息,以根据与手机银行业务相应的安全信息和业务信息完成手机银行业务。
-
公开(公告)号:CN202197405U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20284506.1
申请日:2011-08-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安全密钥设备和电子商务业务系统,该无线安全密钥设备包括存储模块、业务请求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公钥和私钥。业务请求模块与存储模块相连,业务请求模块用于根据私钥对接收到的业务信息进行签名,生成业务请求信息并发送。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与业务请求模块相连,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将无线接收到的业务信息发送给业务请求模块,以及将从业务请求模块接收到的业务请求信息无线发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安全密钥设备和电子商务业务系统,对业务信息的签名加密过程在无线安全密钥设备中完成,实现了可以防止签名加密过程被木马程序破解,大大提高了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466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96534.4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澳门科技大学
IPC: H04W12/106 , H04W12/04 , H04W4/06 , H04L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边缘数据完整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确定方法包括:边缘服务器根据其系统中其他边缘服务器的缓存数据状态,自适应确定验证者中的目标数据项;该边缘服务器通过该验证者对该目标数据项进行批量验证;以及该边缘服务器根据该批量验证的结果,确定该目标数据项的完整性。本发明提出的高效的去中心化边缘数据完整性方案AccEDI,能够通过利用RSA累加器实现批量数据验证,显著降低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中的计算、通信和存储成本,同时确保数据的高完整性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94578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7368.4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系统,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车载终端设备通过真随机数作为密钥派生函数的随机盐,并通过密钥派生函数对地面终端设备分发的密钥进行密钥再生,使车载终端设备和地面终端设备同步更新再生后的第二密钥作为新预置密钥,从而进行加密通信。同步更新密钥需要车载终端设备将随机盐加密后发送至地面终端设备。由于随机盐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置密钥的长度,且从剩余的预置密钥中选取第三密钥对随机盐加密后立即销毁,并将随机盐的密文发送到地面终端设备。因此,基于香农完美安全定理,随机盐的密文可以达到完美的保密性,增强了轨道交通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