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92833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1286228.2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42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醚类准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述聚醚类准固态电解质包括醚类单体1,3‑二氧戊环、引发剂1,3,2‑二恶唑‑2,2‑二氧化物、碱金属盐和阻燃溶剂。利用原位聚合技术,通过引发剂在电池内部原位引发电解液中醚类单体的开环聚合,得到聚醚类准固态电解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得到的准固态电解质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与多种正极材料相匹配,在室温以及较高的温度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8472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35185.4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G65/22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C08G65/08 , C08G65/18 , C08G65/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聚合物、聚合物电解质及锂离子电池,聚合物包括聚合物主链和侧链,侧链含有共轭环基团和环氧多元环基团;共轭环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20共轭芳香基团;环氧多元环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氧多元环基团;聚合物主链选自聚烷氧基醚。本申请提供聚合物、聚合物电解质及锂离子电池,能够提高聚合物电解质能够与电极极片中的活性物质相互作用,增大聚合物电解质的粘结性,避免极片与电解质界面发生脱离,提高电池界面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59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19167.9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65 , C08G65/16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原位开环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液晶单体、环醚和锂盐混匀,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液晶/原位开环聚合物电解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液晶/原位开环聚合物电解质以原位开环聚合物为主要基质,液晶作为有机固态填充材料,使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10‑4S cm‑1以上,最终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02402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1273547.5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C08G65/16 , C08F12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聚合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固态聚合物锂电池。所述共聚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聚合物单体、共聚体混合均匀后,加入锂盐完全溶解后得到电解质前驱体,所述共聚体为氟化酰胺类化合物;(2)在电解质前驱体中加入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所述聚合物单体、共聚体发生共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固体电解质。本发明的固体电解质制备过程简单,适用性强,在室温/低温环境下都能够匹配较高电压正极材料,离子电导率明显提高。并且原位聚合技术改善电极/电解质的界面接触问题,界面电阻也得到较大改善,可实现优异的界面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9283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86228.2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42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醚类准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述聚醚类准固态电解质包括醚类单体1,3‑二氧戊环、引发剂1,3,2‑二恶唑‑2,2‑二氧化物、碱金属盐和阻燃溶剂。利用原位聚合技术,通过引发剂在电池内部原位引发电解液中醚类单体的开环聚合,得到聚醚类准固态电解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得到的准固态电解质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与多种正极材料相匹配,在室温以及较高的温度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43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488145.5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42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凝胶化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宽温金属锂电池中的应用,将1,3‑二氧戊环与丁二腈混合,加入二氟草酸硼酸锂与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搅拌,加热,实现高离子电导、宽电化学窗口,并实现宽温下及高电压态下的凝胶电解质。组装LFP/Li电池和LCO/Li电池实现30°C、‑10°C、‑20°C下的平稳运行,为固态电池在LMBs低温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635165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75084.6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5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开环聚合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凝胶态电池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氩气气氛下,将锂盐均匀分散在1,3二氧戊环(DOL)溶剂中,然后加入锂盐添加剂、塑化剂,均匀分散后制得前驱体溶液;(2)按照液态锂电池的组装方法,将前驱体溶液注入到玻璃纤维/聚丙烯隔膜中,并且装配纽扣电池;(3)长时间静置或者加热,待DOL原位开环聚合并在电池内部形成聚合态凝胶电解质(Poly-DOL),进而得到凝胶电解质电池。本发明通过二氟草酸硼酸锂成功诱导了环氧化物DOL溶剂的开环聚合反应,原位实现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凝胶态电池的制备,解决了凝胶电解质和电极材料之间物理接触不佳、界面阻抗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47423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44287.5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功能化/热可逆交联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聚醚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含呋喃或马来酰亚胺官能团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共聚物;官能化环氧乙烷衍生物质量百分含量为1%-30%;热可逆交联聚醚为含有呋喃官能团的功能化聚醚与多官能团马来酰亚胺试剂的反应交联产物,或含有马来酰亚胺官能团的功能化聚醚与多官能团呋喃试剂的反应交联产物,通过呋喃官能团与马来酰亚胺官能团之间的Diels-Alder反应制备。本发明公开的聚醚由于引入呋喃、马来酰亚胺官能团,实现聚醚的功能化,利用呋喃-马来酰亚胺的可逆热交联,获得一类可自修复、再加工循环使用的新型热可逆交联聚醚。
-
公开(公告)号:CN102887996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10333758.3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Inventor: 格伦·吉-朝·陈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回收纯化聚醚多元醇的过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从利用碱金属催化剂的酯交换方法形成的含有碱金属催化剂残留物的聚醚多元醇水溶液,将水溶液与化学计量过量的硫酸镁、亚硫酸镁或它们的组合接触以形成第二水溶液,其中所述化学计量过量基于所述碱金属催化剂残留物的量。在高于所述聚醚多元醇固化限的温度从第二水溶液除去水以产生脱水浆液,该脱水浆液含有基本上无残留碱金属的聚醚多元醇相和包含碱金属催化剂的硫酸盐和/或亚硫酸盐、氢氧化镁和过量硫酸镁和/或亚硫酸镁的沉淀固相,其中控制所述沉淀固相的粒度分布以使其中小于3微米的颗粒的量最小化。然后将脱水浆液经过过滤系统以使聚醚多元醇相与沉淀固相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100509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070148.2
申请日:2007-07-24
Applicant: 王伟松
IPC: C08G65/16
Abstract: 一种丙二醇聚氧丙烯醚的合成方法,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技术领域,以丙二醇聚氧丙烯醚低聚物为起始剂,环氧丙烷为增链剂,以含有Co,Zn,Pb等金属离子的多金属氰化物(MMC)为催化剂,在温度为90~160℃的条件下反应,制得丙二醇聚氧丙烯醚。本发明采用丙二醇聚氧丙烯醚低聚物为起始剂,含有Co、Zn、Pb等金属离子的多金属氰化物(MMC)为催化剂,能有效提高聚醚的分子量,降低不饱和度,缩短生产周期,制备出的丙二醇聚氧丙烯醚质量稳定,反应温和,可控粘度范围大,可控性好,色泽浅,外观透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