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099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11000.0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包头稀土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与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稀土冶炼含镁废水钙、镁连续分离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反应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底液,将含镁废水与沉淀剂浆液并流加入一级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浆液溢流至2~(n‑1)级反应器中,同时向2~(n‑1)级反应器中加入沉淀剂浆液,与上一级溢流浆液反应,(n‑1)级浆液进入n级反应器中反应后,部分浆液由反应器溢流口回流至一级反应器,剩余浆液由反应器底部放料,进行晶体分离、固液分离,得到硫酸钙晶体、氢氧化镁沉淀和处理液,2≤n≤10。本发明方法实现了连续化、资源化处理稀土冶炼含镁废水,工艺流程简单且易于实现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8602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1041573.X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茎瘤芥根肿病Mg(OH)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称量0.4M MgNO3·6H2O、5mL 0.023M EDTA‑2Na溶解于70mL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移入不锈钢反应釜中,移入烘箱,加热至200℃反应20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白色悬浮液;离心处理,得到剩余产物;将剩余产物于60℃过夜干燥后,得到Mg(OH)2纳米材料,且于20℃室温下保存。本发明中的对茎瘤芥根肿病的防效约为41.25%‑75.68%,且Mg(OH)2纳米材料的浓度为2500mg/L时,保持一定根肿病防治效果的同时,对茎瘤芥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8095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71898.0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在制备抑制肿瘤生物材料中的应用,将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应用于在肿瘤微环境中变为微米级颗粒,进行响应性栓塞,应用于将免疫抑制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为抗肿瘤的M1型,应用于抑制兔肝VX2肿瘤生长;所述的肿瘤微环境的pH=6~7,所述的氢氧化镁纳米颗粒的制备步骤为:将硝酸镁溶液、尿素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加入聚乙二醇溶液作为表面活性剂,得到纳米氧化镁;将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水合反应,得到氢氧化镁纳米颗粒。本发明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可以调节免疫抑制细胞,进而逆转免疫抑制,增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抑制肿瘤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558373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110764487.0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1F5/14 , C01F11/18 , C02F101/30 , C02F1/469 , C02F1/52 , C02F1/44 , C02F1/72 , C02F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渗透浓水预处理和浓缩的方法及装置,反渗透浓水先经一级电渗析将有机物从反渗透浓水中分离,得到的透过液再经钙镁沉淀段将反渗透浓水中的硬度去除;将去除硬度后的浓水经二级电渗析器在透过侧得到氯化钠浓溶液,将二级电渗析器截留侧得到硫酸钠稀溶液经三级电渗析器处理在透过侧得到硫酸钠浓溶液;将三级电渗析器截留侧的截留液经二级反渗透处理在透过侧得到回用水,截留测的截留液返回混合器循环利用。本发明将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钙镁离子、氯化钠、硫酸钠逐一分离并得高纯度的氯化钠浓溶液和硫酸钠浓溶液,同时为钙和镁全部资源化回收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反渗透浓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4795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50933.1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青阳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湿法研磨的氢氧化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氢氧化镁粉体、水性分散剂与水混合,得到待磨浆料;将待磨浆料与第一助磨剂混合,进行立式湿法研磨,得到一次研磨浆料;将一次研磨浆料与第二助磨剂混合,进行卧式湿法研磨,得到二次研磨浆料;将二次研磨浆料顺次进行超声分散、粘合、包装,得到氢氧化镁浆料。本发明采用立式湿法研磨+卧式湿法研磨的方案,实现了氢氧化镁粉体的超细化研磨,氢氧化镁涂覆在无卤阻燃带的表面均匀平整,解决了由于氢氧化镁粗细不均一导致无卤阻燃带表面不平整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26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05424.0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青岛农业大学
IPC: C01F5/14 , B01J20/0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B82Y40/00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S1将镁盐充分溶解于有机醇中,得到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有机胺试剂,搅拌均匀后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并静止老化,得到含第一凝胶状氢氧化镁前驱体的溶液b;S2对溶液b中的第一凝胶状氢氧化镁前驱体进行富集浓缩,分离第一凝胶状氢氧化镁前驱物,采用有机醇对第一凝胶状氢氧化镁前驱物进行两次分散和离心富集,得到第二凝胶状氢氧化镁前驱体;S3对第二凝胶状氢氧化镁前驱体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处理,得到多孔纳米氢氧化镁。该方法制备的多孔纳米氢氧化镁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隙度,其比表面积可高达550m2/g,可用作重金属和/或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剂。
-
公开(公告)号:CN11034245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596881.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黑龙江兰德超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富氢水生产工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纳米富氢水制备原料耦合震荡添加装置,包括密封氢气回收筒、氢气回收管、原料添加管、密封端盖、反应密封箱、震荡驱动器和废料回收器,所述的氢气回收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并连通在密封氢气回收筒的下端和反应密封箱的上端,原料添加管固定连接并连通在反应密封箱的上端,密封端盖通过密封螺纹配合连接在原料添加管的上端,震荡驱动器转动连接在反应密封箱的右端,废料回收器滑动连接在反应密封箱的下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密封环境下通过震荡的运动形式促进镁和水的充分反应,进而将产生的氢气用于富氢水的投料,同时将反应剩余的颗粒状的氢氧化镁排出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94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22679.1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固碳蛋白纤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蛋白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二氧化碳固定及利用领域。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加热β‑乳球蛋白制备淀粉样纤维,在一定质量浓度的β‑乳球蛋白纤维溶液中加入氧化镁纳米颗粒,交联纤维形成水凝胶。二氧化碳与该水凝胶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镁,从而达到被固定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蛋白纤维水凝胶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且在消耗二氧化碳的同时提高了蛋白凝胶的机械强度,改善了蛋白质凝胶机械强度差应用受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原料便宜易得,得到的水凝胶生物相容性好,在新型二氧化碳吸收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8003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1487927.3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大连亚泰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忠祥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氧化镁阻燃剂技术领域,公开了带有加热系统、控压系统的卧式湿法球磨机及其生产六角片状氢氧化镁的方法,通过对传统的卧式湿法球磨机增加加热系统、控压系统,使球磨主机内可同时完成细磨、助磨、表面改性以及生产六角片状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加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粒径为2500目的水镁石粉、助磨剂、表面改性剂,连续加入到球磨主机中,在80‑200℃条件下,进行细磨、助磨、表面改性、晶形控制处理,然后经过滤、干燥、包装,生产8000‑10000目的六角片状氢氧化镁阻燃剂产品,与传统的生产氢氧化镁粗粉产品相比,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而且粒度超细、分散性好、分布窄、包覆率高、晶形可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化各相关领域生产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62122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78772.2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1G45/12 , H01M4/04 , C01G49/00 , C01G53/00 , C01F5/14 , C01F7/021 , C01G23/047 , C01F11/18 , C01F17/10 , C01F17/229 , C01G2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改性的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钠离子正极材料包覆量、包覆均匀性不易控制等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基体材料采用Na、Cu、M,按照摩尔比,0.65≤Na≤1,0≤Cu≤0.35,M=z,且Cu的摩尔比与M的摩尔比z之和为1,包覆层采用R1、R2、R3三种价态的包覆剂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固相包覆得到多元素协同改性的钠离子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在表面生成的包覆层材料中至少包括主元素铜、锰以及至少三种价态包覆元素,累计至少五种多价态元素的均相高熵包覆层(Na/Cu/Mn/R1/R2/R3),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界面稳定性,优化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