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云杉遗传转化方法及其种子筛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403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53414.7

    申请日:2024-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沙地云杉遗传转化方法及其种子筛分系统。本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筛分设备分离原始材料中的沙地云杉种子和大颗粒杂质;步骤S2,沙地云杉诱导愈伤,浸泡法选种,再对沉底的种子消毒,切开消毒后的种子,取出沙地云杉成熟胚,以沙地云杉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接种在培养基中;步骤S3,沙地云杉遗传转化,冻融法质粒转农杆菌,培养农杆菌,暗培养2d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抗性培养基上培养并观察。本发明以沙地云杉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筛选出适宜的报告基因GUS的遗传转化条件,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愈伤组织PmLEA25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建立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

    一种发根根瘤菌介导的油松不定根遗传转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1529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18122.8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根根瘤菌介导的油松不定根遗传转化方法,将带有RUBY报告基因的载体转化到发根根瘤菌中;当油松种子苗的茎长距根部超过3cm时,切掉根部,将伤口处浸没在发根根瘤菌重悬液中,并进行抽真空;将植株根部伤口处裹满发根根瘤菌菌体后,移栽至土培基质中培养30~45d,当愈伤组织分化为再生不定根时,观察再生不定根的颜色,判断是否为植物阳性转化不定根。本发明所述构建的体系突破了油松遗传转化困难的技术屏障,为油松重要基因的功能以及根茎之间信号转导等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操作手段,并且为后续油松乃至其他针叶树种的关键功能基因功能鉴定以及遗传修饰种质创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指导。

    一种日本落叶松LkbZIP4基因及其应用和抗干旱杂种落叶松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1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09331.9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本落叶松LkbZIP4基因及其应用和抗干旱杂种落叶松的获取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日本落叶松LkbZIP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日5×兴9杂种落叶松中过表达该基因,获得的杂种落叶松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有效地提高了落叶松对干旱胁迫下的耐受性的特征。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相较于野生型生长状态明显较好,初步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过表达LkbZIP4转基因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受到的损伤相对较轻,其具有较优的抗旱性。

    一种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银杏基因敲除载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37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574414.4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银杏基因敲除载体及其应用,所述银杏基因敲除载体为CRISPR/Cas9敲除载体pYLCRISPR‑AtU3d‑AtU3b‑AtU6‑1‑Cas9载体,该载体以多元载体pYLCRISPR/Cas9Pubi‑N为骨架,同时连入了sgRNA元件和Cas9元件,其中sgRNA元件包括sgRNA启动子和靶位点序列。本发明构建银杏基因敲除载体,首次突破了银杏无法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瓶颈,利用该技术获得了黄酮含量提高3倍以上的银杏植株,银杏通过该技术可以培育出符合人类期望的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银杏长链非编码RNA Lnc2L和Lnc2S及其载体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3678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94993.1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银杏长链非编码RNA Lnc2L和Lnc2S及其载体和应用,所述银杏长链非编码RNA Lnc2L或者Lnc2S,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非编码RNA在银杏中过量表达后,可以用于调控银杏类黄酮合成,过量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Lnc2L后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而过量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Lnc2S后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这表明Lnc2L和Lnc2S是调控银杏类黄酮合成的关键lncRNA,通过Lnc2L和Lnc2S的过量表达或敲除来调控银杏类黄酮的含量,能够按照需求培育出类黄酮含量高的银杏,因此在银杏分子育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银杏GbEAG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5238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68891.5

    申请日:2020-12-15

    Inventor: 陆续 李萍 杜金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GbEAG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GbEAG蛋白是如下(a1)或(a2)的蛋白质:(a1)由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编码的蛋白;(a2)将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银杏内酯生物合成相关的由SEQ ID NO.2衍生的蛋白质;同时本发明还涉及编码该银杏GbEAG蛋白的基因序列。本发明通过VIGS沉默和酵母单杂交实验证明了GbEAG能够调控银杏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表达。本发明是首次克隆到调控银杏内酯生物合成的AP2/ERF类转录因子并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为筛选银杏内酯合成途径相关功能基因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同时对调控银杏内酯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前红松的速繁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6654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410011398.5

    申请日:2004-12-29

    Applicant: 陆静梅

    Inventor: 陆静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红松的速繁方法,首先建立双层棚结构的前红松培育床,并配制生长激素对前红松薄壁组织进行诱导生根;经处理后的枝条插入培育床,打足底水浸泡培育床,用塑料薄膜扣上进行保湿,并保持18-25℃温度,当室外温度达25℃除去塑膜和遮荫棚,前红松嫩枝生根后,注意实验床边围上土,过冬之前注意盖土防寒,实现前红松的速繁。双层棚培育床可有效的防止和控制阳光辐射的强弱;生根素的选配更有利于诱导幼茎薄壁组织细胞反分化形成次生分生组织,易于移栽和管理,其植株较顶芽粗,使前红松扦插成活率达85%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