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98707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174184.8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A40/83 , Y02A40/8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口潮间带水域以砂质滩涂为基础的人工鱼礁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直径5‑6cm的毛竹,切割成2.2m的统一竹段,作为一个礁体,其中1.7m的统一长度为入沙段;B)以粗端为入沙端,入沙段内每隔20cm打一孔,孔径0.5‑0.8cm,该孔穿透竹身,毛竹不能因为打孔而劈裂,劈裂即不用;C)以水枪垂直冲击沙地,冲出一个直径6‑7cm、深1.6‑1.8m的沙洞,立即将礁体自入沙端起插入沙洞内,在礁体被插入沙洞时,砂通过孔流入礁体内,与礁体外侧摩擦力一同抵消浮力,将礁体固定于沙滩上;保持礁体在沙地表面以上露出统一的45‑55cm,待砂回流并将礁体固定后,该单体鱼礁即安装完成;D)多个礁体集中安装后即形成礁阵,所述礁阵中相邻礁体的彼此间距2m。
-
公开(公告)号:CN10448877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732999.9
申请日:2014-12-07
Applicant: 浙江海洋大学
IPC: A01K61/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A40/8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式网箱,包括顶部设有具有充气浮框的重力网箱,其中:重力网箱底部具有上隔离网片;重力网箱经牵引绳连接无中心立柱的碟形网箱;碟形网箱顶部具有下隔离网片。充气浮框通过排气下潜,可有效躲避风浪袭击。下潜后,重力网箱的网衣收缩至收网器内或整理在下隔离网片外沿口附近。打开上述两个隔离网片,使鱼类潜入碟形网箱后可很好躲避风浪与水流的冲击。因而本发明有抗风浪流性能好、投饵便利、养殖跃层大、管理方便、锚定系统可靠性要求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025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64855.X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Inventor: 宋伟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A40/834 , Y02A40/88 , A01G33/00 , A01K6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下沉式人工鱼礁,旨在解决现有的人工鱼礁功能单一,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不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的不足。该发明包括海藻培养基体、鱼礁基体,鱼礁基体外壁上设有若干分隔片,相邻两分隔片之间的空间构成鱼群的开放式庇护区,海藻培养基体上连接用于撞击鱼礁基体的撞击球,鱼礁基体上设置用于冲洗庇鱼腔的高压气体,撞击球出发回弹机构,回弹机构割破气盖,高压气体跑出冲洗庇鱼腔,防止庇鱼腔堵塞。人工鱼礁不仅能为鱼群提供栖息、繁殖、庇敌场所,还能培养海藻,经济效益高;人工鱼礁投放使用后平稳性好,鱼礁基体内的庇鱼腔不易出现堵塞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661420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13557.9
申请日:2016-12-25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34 , Y02A40/8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浪能发电人工鱼礁,它是由礁体、发电装置和传动装置构成,它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聚集、索饵、繁殖、生长和避敌提供必要又安全的栖息场所,同时能够产生上升流,促进海底营养盐类的循环,增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滋生能力,形成极佳的饵料场,吸引洄游性鱼类的聚集和滞留,同时也能够利用波浪能环保发电,所连接的LED灯能够形成光环境对鱼类的诱集起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以达到保护、增值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53844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74526.9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浙江海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34 , Y02A40/838 , Y02A4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触发式礁体,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存放、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在海底构建较大体积的架构的压力触发式礁体。它包括上预制架、位于上预制架下方的下预制架、位于上预制架与下预制架之间的限位导杆、两个滑动设置在限位导杆上的滑动导套及位于两滑动导套之间的自动扩张装置。上预制架与滑动导套之间通过上连杆相连接,下预制架与滑动导套之间通过下连杆相连接。自动扩张装置包括主缸体、设置在主缸体内的主动活塞体及设置在主缸体下端的扩张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48877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32999.9
申请日:2014-12-07
Applicant: 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A40/834 , A01K61/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式网箱,包括顶部设有具有充气浮框的重力网箱,其中:重力网箱底部具有上隔离网片;重力网箱经牵引绳连接无中心立柱的碟形网箱;碟形网箱顶部具有下隔离网片。充气浮框通过排气下潜,可有效躲避风浪袭击。下潜后,重力网箱的网衣收缩至收网器内或整理在下隔离网片外沿口附近。打开上述两个隔离网片,使鱼类潜入碟形网箱后可很好躲避风浪与水流的冲击。因而本发明有抗风浪流性能好、投饵便利、养殖跃层大、管理方便、锚定系统可靠性要求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182880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0366851.1
申请日:2017-05-23
Applicant: 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IPC: A01K61/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3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所述渔礁包括1个以上的渔礁主体和自由插接在渔礁主体上的弧状翼,所述的渔礁主体为实心柱状,渔礁主体一端有圆柱形突出,另一端有与圆柱形突出相配合的圆柱形孔,渔礁主体侧面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的弧状翼分为根部和翼部,所述的根部为圆弧形,根部正好插入渔礁主体的半圆形凹槽中,翼部呈贝壳状展开,多个渔礁主体通过突出与圆柱形孔首尾插接相连形成人工渔礁。本发明渔礁为脊柱式结构,组装拆卸方便,便于在池塘中布置或移动,渔礁的翼部为三疣梭子蟹提供了隐蔽场所。
-
公开(公告)号:CN10737224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720290.0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22 , Y02A40/834 , A01K61/54 , A01K61/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制作附着基:在石膏模具中将竹签摆放成四横四纵垂直交叉形态作为水泥薄片的骨架,将水泥、砂子和水混匀后浇入模具中,待水泥薄片干后取出,进一步室温晾干硬化,将硬化后的水泥薄片采用醋酸溶液浸泡;(2)投放附着基:将1根聚氯乙烯绳分别从20个水泥薄片的两通孔中穿过形成1串附着基,然后以另1根聚氯乙烯绳串起3串附着基形成1吊附着基,按照附苗池中每平方米4吊附着基的密度,将附着基吊挂于附苗池内并保证附着基浸入附苗池的水中;(3)附苗培养:保持附苗池水温在25~30℃,盐度在20~25,遮阴附苗24~32h,然后加入小球藻培养70~80h。
-
公开(公告)号:CN10478253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136880.X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A40/8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拼装式子母牡蛎礁,包括母礁和子礁,所述母礁包括一个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多个百合条;所述子礁为正方体礁块,所述正方体礁块的中心嵌有螺钉;所述子礁通过所述螺钉固定在所述百合条上。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子母牡蛎礁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可以对退化的天然牡蛎礁海域和没有自然牡蛎生长的近海海域进行人工牡蛎移植,利用该牡蛎礁良好的防沉积物、礁体表面高利用率、功能多样化的特性,为牡蛎的固着、牡蛎礁生境的重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养护提供有利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97383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291405.9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K61/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迷宫形人工鱼礁,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台形结构的人工鱼礁,礁体顶部中心设有与外界通透的正方形庇护腔,礁体前部和后部侧面由平行于端面轴线方向的长方体切割成五份,礁体左部和右部侧面由平行于端面轴线方向的长方体切割成三份,礁体四周侧壁由垂直于端面轴线方向的长方体切割成六份,横向纵向的立体式构成类迷宫形状,提高礁体空间利用率与礁体表面积,适合多种鱼类汇聚其中,供鱼类栖息、繁殖、索饵、隐蔽,为鱼类增殖创造优越环境。所述礁体通透性良好,增加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贝类等附着生物的生长,同时分散水流,增加水质交换,减少沉积物埋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