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设计的板式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241912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327739.X

    申请日:2011-08-25

    Inventor: M·奥斯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设计的板式热交换器(20),该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包括前侧端板和后侧端板(22,23)的堆叠配置(21),其中,至少一个端板构造成连接板;热交换板,被布置和堆叠在前侧端板和后侧端板(22,23)之间,以这样的方式在热交换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多种热交换介质的空腔;设置用于密封空腔的密封元件;夹紧装置(28,29,30),构造成在堆叠配置(21)上施加用以张紧的外部夹紧压力;其中,夹紧装置形成用于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至少在部分区域包围堆叠配置(21),即至少在堆叠配置(21)的角部区域包围堆叠配置。

    热交换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259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0980160139.X

    申请日:2009-11-24

    Inventor: 榎村薰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为提供小型且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容易更换可对应小流量处理特别是各种化学实验地流过被处理流体的传热管、比现有技术产品廉价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把制成螺旋状的传热管(1)组装在例如通过一体形式制作的下闭塞部(8)及内筒(5)上,其后把传热管(1)在U方向拉伸使螺旋状直径变小,从而与内筒(5)紧贴或压接,其后组装与传热管(1)的外径稍有间隙的外筒(6)及上闭塞部(9),在传热管(1)内流过被处理流体(2),在形成于内外筒(5、6)之间由上下闭塞部(8、9)关闭的空间(7)内、被配置成螺旋状的传热管(1)和传热管(1)夹着的螺旋状空间(4)中,使热介质流过,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可以容易按与上述组装方法相反的次序进行分解,容易更换传热管(1)。

    一种用于热交换器固定换热管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167022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89776.0

    申请日:2017-05-27

    Inventor: 程海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14 F28F2275/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固定换热管的工艺,在管板的孔内壁开设不少于一个的凹槽;将换热管插入孔内;换热管内插入膨胀装置,通过膨胀装置将处于管板孔部位的换热管扩胀后与管板紧固并嵌入凹槽内。有效地保证换热管与管板的结合处的密封性能,使用更持久安全。

    热交换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2594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80160139.X

    申请日:2009-11-24

    Inventor: 榎村薰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为提供小型且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容易更换可对应小流量处理特别是各种化学实验地流过被处理流体的传热管、比现有技术产品廉价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把制成螺旋状的传热管(1)组装在例如通过一体形式制作的下闭塞部(8)及内筒(5)上,其后把传热管(1)在U方向拉伸使螺旋状直径变小,从而与内筒(5)紧贴或压接,其后组装与传热管(1)的外径稍有间隙的外筒(6)及上闭塞部(9),在传热管(1)内流过被处理流体(2),在形成于内外筒(5、6)之间由上下闭塞部(8、9)关闭的空间(7)内、被配置成螺旋状的传热管(1)和传热管(1)夹着的螺旋状空间(4)中,使热介质流过,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可以容易按与上述组装方法相反的次序进行分解,容易更换传热管(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