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冷库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50691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80074201.9

    申请日:2015-05-19

    Inventor: 大泽邦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1/00 F25D17/00 F25D17/02 F25D23/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冷库,其能够以低于0℃且不冻结的方式容易保存被保冷物。本发明的保冷库(1)至少具备壳体,该壳体的内部具有被保冷物的收纳空间(S),其中,形成壳体的外形的壁的一部分(背面壁(2b))具备:外壁(3);面对收纳空间(S)并具有热传导性的内壁(4);以及,设置于外壁(3)及内壁(4)之间并具有热传导性的隔壁(5)。内壁(4)及隔壁(5)之间形成用于收容在0℃下不会冻结的盐水溶液(L1)的第一槽(T1);外壁(3)及隔壁(5)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液体(L2)的第二槽(T2);第二槽(T2)中设有用于使所收容的液体(L2)冷却至低于0℃的冷却单元(6)。

    冰箱的制冷循环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1370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410613065.3

    申请日:2014-11-04

    Abstract: 一种冰箱的制冷循环,包括:第一制冷循环,其中第一制冷剂沿着第一制冷管流动;以及第二制冷循环,其中第二制冷剂沿着第二制冷管流动,该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以及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组合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构成将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分别连接到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的第一制冷管和第二制冷管的一部分;以及热交换片,接触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的表面。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共用至少部分热交换片,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弯曲数次以形成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的每个第一制冷管和第二制冷管彼此平行地竖直布置的状态的曲折线,并且热交换片插在与其相邻的冷凝管之间。

    带有加温气系统的冷箱结构及加温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7055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95931.8

    申请日:2017-02-22

    Inventor: 刘昌全 张琼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1/00 F25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加温气系统的冷箱结构及加温工艺。现有冷箱里低温运行的管道及设备周围冷区的绝热材料在装置长时间运行过程温度降低,贮存了大量冷量,在管道及设备快速复温后,由于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很小(珠光砂为0.022~0.026w/(m.k)),冷区复温缓慢,本发明在所述的冷箱内还设有加温气系统,所述的加温气系统包括加温气管,所述的加温气管布置在冷箱的中下部,所述加温气管上设置多个加温气喷嘴。本发明是在同一冷箱原有密封供气系统外,增加一加温气供气系统,供冷箱复温过程使用。密封供气系统是冷箱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使用,保持冷箱内微正压,避免冷箱外湿气进入,影响绝热;加温气系统是冷箱在停止运行,设备及管系排完液后,冷箱复温过程时使用,有效提高了加温效率,降低了能耗。

    使用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工作流体产生加热

    公开(公告)号:CN103502380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280007242.2

    申请日:2012-01-31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在高温热泵中产生加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冷凝器中冷凝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蒸气工作流体,从而产生液体工作流体。本文还公开了提升高温热泵设备中的最高可行冷凝器操作温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高温热泵中装入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工作流体。本文还公开了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a)Z-1,1,1,4,4,4-六氟-2-丁烯;(b)2-氯丙烷;和(c)至少一种适于在至少约150℃的温度下使用的润滑剂;其中所述2-氯丙烷的含量能有效与所述Z-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共沸物或类共沸物组合。本文还公开了高温热泵设备,所述设备含有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工作流体。

    一种基于消除回水余压的低能耗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30779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54220.9

    申请日:2015-06-25

    Inventor: 梅保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02 F25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消除回水余压的低能耗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改造方法,包括用于传输循环水的连接管道及沿循环水流方向依次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的换热器、冷却塔及冷却水泵,本发明通过实现换热器出水端与冷却塔布水装置进水端之间在自然畅通条件下处于无回水余压运行状态,并配套与系统相适应的低能耗冷却水泵,达到提高循环冷却水系统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使用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工作流体产生加热

    公开(公告)号:CN10350238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80007242.2

    申请日:2012-01-31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在高温热泵中产生加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冷凝器中冷凝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蒸气工作流体,从而产生液体工作流体。本文还公开了提升高温热泵设备中的最高可行冷凝器操作温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高温热泵中装入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工作流体。本文还公开了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a)Z-1,1,1,4,4,4-六氟-2-丁烯;(b)2-氯丙烷;和(c)至少一种适于在至少约150℃的温度下使用的润滑剂;其中所述2-氯丙烷的含量能有效与所述Z-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共沸物或类共沸物组合。本文还公开了高温热泵设备,所述设备含有包含Z-1,1,1,4,4,4-六氟-2-丁烯的工作流体。

    一种纳米粉体的干燥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0146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65483.1

    申请日:2017-04-21

    Inventor: 曾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6B9/06 F25D17/00 F26B21/001 F26B21/004 F26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粉体的干燥系统,包括热风系统、物料供给系统、喷雾干燥系统、分离收集系统、排空系统:热风系统和喷雾干燥系统相连通,用于给喷雾干燥系统提供烘干物料的热风;物料供给系统和喷雾干燥系统相连通,用于给喷雾干燥系统提供原料;喷雾干燥系统和分离收集系统相连,用于将原料雾化烘干后得到的纳米颗粒输送到分离收集系统中;分离收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旋风分离器、物料冷却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物料冷却装置包括一容腔,容腔上设置有盖,容腔内设置有搅拌螺杆,容腔和收集装置相连通,容腔外围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设置有冷却介质。本发明能够防止纳米颗粒在收集过程中发生团聚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