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00289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80056040.5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因姆普朗伯德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流化床锅炉的床管理循环,包括以下步骤:a)向流化床锅炉提供新鲜的钛铁矿颗粒作为床材料;b)进行流化床燃烧过程;c)由流化床锅炉去除至少一种包含钛铁矿颗粒的灰分流;d)由至少一种灰分流分离钛铁矿颗粒;e)将分离的钛铁矿颗粒再循环至流化床锅炉的床中。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进行流化床燃烧的相应的装置,包括含有钛铁矿颗粒作为床材料的流化床锅炉;和用于从流化床锅炉去除灰分的系统;其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移除的灰分分离钛铁矿颗粒的分离器;和用于将分离的钛铁矿颗粒再循环至流化床锅炉的床中的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514380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22322.4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IHI
Inventor: 舩越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J3/726 , C10J3/466 , C10J3/482 , C10J3/485 , C10J3/723 , C10J2200/09 , C10J2200/152 , C10J2300/0916 , C10J2300/093 , C10J2300/0946 , C10J2300/0956 , C10J2300/0976 , C10J2300/0993 , C10J2300/1253 , C10J2300/1807 , F23C10/10 , F23C10/20 , F23C10/32 , F23C2206/103 , F27B15/02 , F27B15/10 , F27B15/18 , F27B15/20 , F27D19/00
Abstract: 一种流动层系统,具备:喷嘴群(144)(第1喷嘴群),其设置于流动层炉(130)内;辅助喷嘴群(154)(第2喷嘴群),其设置于流动层炉内;第1供应部(160),其通过第1喷嘴群向流动层炉内供应气体;第2供应部(180),其通过第1喷嘴群和第2喷嘴群双方向流动层炉内供应气体;控制部(190),其在启动运行时,控制第2供应部并向流动层炉内供应气体,从而在流动层炉内形成流动介质的流动层,在常规运行时,停止第2供应部导致的气体的供应并且控制第1供应部,向流动层炉内供应气体,从而在流动层炉内形成流动介质的流动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032558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10505853.2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巴布科克和威尔科克斯能量产生集团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10/14 , F23C2206/103 , F23L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该锅炉包括反应室,鼓泡流化床(BFB)位于罩壳内并位于反应室的下部内,且包含床内换热器(IBHX),该IBHX占据反应室的底板的一部分。多个炉内二次空气喷嘴包括多个管道,所述多个管道集合在一起并在BFB的罩壳壁与CFB的外壁之间横跨BFB的宽度而延伸。喷嘴定位成防止从CFB落到BFB上的固体由于二次空气射流而偏离,同时避免干涉炉内气体或固体运动的复杂结构。喷嘴的出口与BFB的罩壳壁平齐或几乎平齐。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39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2333.4
申请日:2010-05-11
Applicant: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乔治·D·迈克尔雷斯特 , 约翰·H·基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L7/007 , F23C10/10 , F23C2206/103 , Y02E20/344
Abstract: 在一种用于运行蒸汽发生器的方法中,提供输送式反应器。只有基本上纯氧原料流被引入输送式反应器中,其数量足以维持输送式反应器处于或高于特定的系统载荷。特定的载荷是指当单一的基本上纯氧原料流以用于运行所述输送式反应器的最小流速供应到输送式反应器时的系统载荷。在基本上纯氧原料流面前,燃料燃烧以产生包含固体物质的烟气。固体物质从烟气中被分离并且被传送到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可以是移动床热交换器或流化床热交换器中的一个。固体物质被引导到输送式反应器以帮助燃烧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929672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910087879.7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23C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10/22 , B01J8/1836 , B01J2208/00194 , F22B31/0084 , F23C10/26 , F23C2206/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形水冷返料器,涉及固体物料回送技术,由下降管、上升管和返料管依次相连而成;下降管与上升管之间设有中间隔板,二者下部相通;上升管与返料管之间设有返料隔板,二者上部相通;返料器外壳为膜式水冷壁,膜式水冷壁内侧敷设耐火防磨材料;其返料器外壳水冷壁的部分水冷管延伸进返料器内部,形成水冷的中间隔板和返料隔板;中间隔板和返料隔板均带有集箱,与返料器外壳水冷壁的部分水冷管形成的集箱通过集箱连接管相连。本发明的返料器,保证隔板与外壳之间无胀差,延长了隔板使用寿命,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922722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167370.6
申请日:2010-04-20
Applicant: 南方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6/30 , B01D46/4218 , F23C10/08 , F23C10/24 , F23C2206/103 , F23J15/022 , F23J15/06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于其中夹带有气体的、高压高温的固体微粒流流体进行降压和冷却的系统。在一个方面,该系统具有冷却装置和减压装置,该冷却装置用于冷却其中夹带有气体的、高压高温的固体微粒流,该减压装置用于通过从其中夹带有气体的、固体微粒流的一部分中分离冷却固体微粒来进行降压,从而使固体微粒以低温低压排出以便下游设备处置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4608C
公开(公告)日:2004-01-14
申请号:CN97195315.5
申请日:1997-06-04
Applicant: 福斯特韦勒能源股份公司
Inventor: T·许佩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388 , B01J8/26 , F22B31/0084 , F23C10/005 , F23C10/10 , F23C2206/103
Abstract: 一种用于减轻固体粒子悬浮物的有害组分对流化床反应器中传热室传热表面的腐蚀的方法与装置。按照本发明设置有稀释室(16),其具有在系统中循环的固体粒子床(16′),稀释室设置在传热室(18)上游的粒子流中以便钝化所述固体粒子流中有害于传热表面(46)的杂质和/或从中将杂质分离出去。固体粒子从反应器室经由稀释室排入传热室,以便从固体粒子流中清除有害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271413A
公开(公告)日:2000-10-25
申请号:CN98809408.8
申请日:1998-08-10
Applicant: ABB阿尔斯托姆能源公司
Inventor: P·J·帕诺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10/24 , F23C10/02 , F23C2206/103 , F23J2900/01002
Abstract: 腔室(34)具有底部(40),围着底部的多面壁和室顶。腔室(34)还具有入口(32)和出口(42)。出口(42)位于一个壁上并靠近底部(40),且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腔室(34)内的管道(50),其(50)与进入灰冷却器入口(32)的相应灰呈热交换关系。在本发明的某些实例中,底部(34)是一个平面且与水平呈倾斜状。出口(42)设置在靠近底部(40)最低高度的位置上,而腔室(34)通常是矩形的,并具有第一,第二相对的侧壁以及相对的第三,第四侧壁,而第一,第二侧壁比第三,第四侧壁长。在某些情况下,第一和第二侧壁的长度与第三及第四侧壁的长度之比为2或3比1。在某些实施例中,底部(40)在所述底部(40)与第一和第二侧壁相交而界定的相交线内从第三侧壁向下朝第四侧壁倾斜,其中的相交线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入口(32)靠近第三侧。灰冷却器还包括多个从底部伸出的喷管(44)。每根喷管(44)具有一位于底部上方的且引导流体流向第四侧壁的管口,因此,沉积在腔室内的灰被流过喷管的流体推向第四侧壁。
-
公开(公告)号:CN1051369C
公开(公告)日:2000-04-12
申请号:CN93104645.9
申请日:1993-04-23
Applicant: 斯坦工业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1/0084 , F23C10/10 , F23C10/12 , F23C2206/103
Abstract: 循环流态化床反应器包括一个装有流态化栅格(11)、一次和二次空气注入装置(12、13)和燃料进给装置(10)、一个上部区域(2),位于下部区域(3)顶部的内沸腾床(22、23),收集来自反应器内封闭循环的固态物质,并把一部分固态物质送往与反应器壁紧密连接的外部沸腾床热交换器,与内沸腾床(22,23)保持水平,外部热交换器,在与外部流体热交换后把固态物质放回下部区域(3)。这种反应器结构简单,在保持下部区域(3)常规设计的同时,因内沸腾床的优点而获益。
-
公开(公告)号:CN1221482A
公开(公告)日:1999-06-30
申请号:CN97195315.5
申请日:1997-06-04
Applicant: 福斯特韦勒能源股份公司
Inventor: T·许佩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388 , B01J8/26 , F22B31/0084 , F23C10/005 , F23C10/10 , F23C2206/103
Abstract: 一种用于减轻固体粒子悬浮物的有害组分对流化床反应器中传热室传热表面的腐蚀的方法与装置。按照本发明设置有稀释室(16),其具有在系统中循环的固体粒子床(16′),稀释室设置在传热室(18)上游的粒子流中以便钝化所述固体粒子流中有害于传热表面(46)的杂质和/或从中将杂质分离出去。固体粒子从反应器室经由稀释室排入传热室,以便从固体粒子流中清除有害组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