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多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137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44383.9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多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以及设置在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上表面两侧的发光面层,所述的发光面层呈栅格状分布在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上表面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不具有放射性的人工夜光石,由稀土元素激活的碱土长余辉材料组成,自发光且发光时间长;采用透明环氧树脂胶保证发光层和透水水泥混凝土结构的黏附性,不影响发光效果且粘结性好;发光结构层采用栅格化结构型式,在保证发光性能的同时保证了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

    一种混凝土路面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9660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330139.0

    申请日:2018-04-13

    Inventor: 马梅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7/14 E01C7/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直接由耐磨层涂覆的基层,其中所述基层为混凝土基层并且所述耐磨层为聚合物弹性体改性的可渗水混凝土层,其厚度低于4厘米,空隙含量为5%至20%体积,优选5%至10%体积,并且存在于所述弹性体改性的可渗透混凝土层中的弹性体聚集体的最大直径为10mm。良好的机械性能,弯曲/抗压强度比高,与传统透水混凝土相比,抗结垢性更好,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良好的防滑性,良好的排水能力,其多方面性能接近沥青路面但成本远低于沥青路面。

    无机系透水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27800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62121.4

    申请日:2016-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系透水混凝土,所述的混凝土包括粗集料、胶结料和水组成,所述的粗集料为骨材,所述的胶结料为结合材,所述的粗集料在每立方所述的混凝土中的质量为修正系数和所述的粗集料的堆积密度的乘积,所述的胶结料在每立方所述的混凝土中的质量为390kg~460kg,所述的水在每立方所述的混凝土中的质量为100kg~160kg。本发明还涉及该无机系透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本发明进一步涉及该无机系透水混凝土的应用。采用了本发明的无机系透水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和应用,可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具有高透水系数、高保水率、高强度、高耐久性,无环境污染。

    一种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1501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79906.2

    申请日:2015-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7/14 E01C7/1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路面成型,(2)喷洒露石剂,步骤(1)完成后待路面水膜消失后即刻喷露石剂,直到混凝土表面被药剂完全覆盖,所述露石剂的喷洒量为250g/m2~275g/m2、粘度为33~40s;且喷出的露石剂呈雾化,均匀分布于成型路面上;(3)覆膜养护,当露石剂均匀喷洒结束后一定时间,即可用塑料薄膜遮盖养护;(4)路面清理,将达到设定的养护时间后,将覆盖的塑料膜揭开,将路面尚未硬化的水泥砂浆剔除,再将粉状刷除物清理出路面;(5)冲水清理,步骤(4)完成后根据试验现象判断冲洗时间,待可冲洗时,冲洗路面表面砂浆,使集料露出;(6)养护。

    一种提高路用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和耐久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4850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58840.7

    申请日:2014-11-18

    Inventor: 蒋新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0 E01C7/14 E01C7/142

    Abstract: 一种提高路用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和耐久性的方法,结合浮力原理和骨架密实级配理论,在配合比设计中,增加粗集料用量,减少水泥胶砂用量,形成骨料框架,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粗集料下沉,砂浆上浮现象,减少泌水,提高界面过渡区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耐久性。提出了以抗弯拉强度和耐久性为主的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在确定碎石级配时,通过测得最大混凝土容重相对应的粗集料级配为选定的级配;砂率较规范可减少3-4%,降低了集料的比表面积和湿润用水,同时降低了水泥用量,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制备出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良好的路面混凝土,解决了以前路面混凝土水泥用量高、抗弯拉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