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82909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210478683.2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安徽天星光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1B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3/10 , D07B2301/2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绞机收线张力控制装置,应用于包括前转轴、前端支架、后转轴、后端支架、弓带、摇架和收线盘的对绞机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弹性滑轮组,位于进料端和所述收线盘之间;所述弹性滑轮组包括: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和定滑轮;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弹性活动安装在所述摇架上,可相对位移,所述定滑轮固定安装在所述摇架上。本发明中,通过在导轮组中增加弹性位移部件,保持收线张力恒定,提高成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57262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347218.X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D07B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3/10 , D07B2301/254 , D07B2301/2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绞合线制造方法,其能够通过稳定的无线通信而制造出高品质的绞合线。作为该绞合线制造方法,其使飞轮(4)旋转,使沿着飞轮(4)的多根线条绞合而得到绞合线,在该绞合线制造方法中,在设置在飞轮(4)的旋转范围(A)内的无线子机(20)中,至少累积一定量的绞合线的长度的测量值和绞合线所承受的张力值,在无线子机(20)中存在来自设置在飞轮(4)的旋转范围(A)外的无线母机(30)的请求时,无线子机(20)将所累积的一定量的测量值和张力值集中无线发送至无线母机(30)。
-
公开(公告)号:CN102385961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110365137.3
申请日:2011-11-17
Applicant: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B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3/10 , D07B2207/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绞对机中,包括放线机构、收线机构以及牵引机构,收线机构也包括机架和机座,机架设置在机座上,机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入线主轴部件和出线主轴部件,在入线主轴部件和出线主轴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摇篮组件,第二摇篮组件包括有绞弓、绕线盘以及排线部件,经放线机构引出的成股线缆经第二摇篮组件中的绞弓进一步绞成具有四倍扭绞距的成股线缆,然后输送排线部件上将绞对好的成股线缆整齐地排布在绕线盘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线缆绞成具有四倍扭绞距的成股线缆,提高了加工工作效率,由于各个部件相互配合牵引线缆,传动稳定性好,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对线缆造成损伤,保证了加工产品的质量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60638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10275581.6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江苏汉鼎机械有限公司
Inventor: 肖小勤
IPC: H01B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行业中的一种束绞机及其工作方法,用于完成多根丝状缆线束绞和压紧,其包括:前、后支架上的前、后转轴,弓带,轴承连接于前、后转轴之间的摇架,摇架上设有绕线盘,邻近前转轴的后端和后转轴的前端分别设有前、后导向轮,在前转轴上且于前导向轮的后侧设有与前转轴的中心通孔相通的出线孔,在后转轴上且于后导向轮的后侧设有与后转轴的中心通孔相通的入线孔;摇架的一侧设有用于牵引丝状缆线的牵引轮;该牵引轮的一侧设有用于将从后转轴的中心通孔前端输出的缆线送至绕线盘上的导向轮组和排线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120126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680004697.3
申请日:2006-02-27
Applicant: 卡马逖克斯有限公司
Inventor: 道格拉斯·阿兰·沃基 , 思考特·思科然顿 , 大卫·菲尔普斯·斯特莱克
IPC: D01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金属丝加捻机上使用的锭翼凸绕辊(10),包括带有翼型形(70)横截面的主体、主体内部的一凹进通道(81)以及保持在凹进通道内的一系列的金属丝插入件(91)。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金属丝导丝器插入件,其包括一管状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一相应于通道的类似的非圆形状的外部非圆形以及所述金属丝导丝器插入件的排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120126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80004697.3
申请日:2006-02-27
Applicant: 卡马逖克斯有限公司
Inventor: 道格拉斯·阿兰·沃基 , 思考特·思科然顿 , 大卫·菲尔普斯·斯特莱克
IPC: D01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金属丝加捻机上使用的锭翼凸绕辊(10),包括带有翼型形(70)横截面的主体、主体内部的一凹进通道(81)以及保持在凹进通道内的一系列的金属丝插入件(91)。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金属丝导丝器插入件,其包括一管状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一相应于通道的类似的非圆形状的外部非圆形以及所述金属丝导丝器插入件的排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160790A
公开(公告)日:1997-10-01
申请号:CN96117926.0
申请日:1996-12-19
Applicant: 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
IPC: D07B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1/0646 , D07B1/062 , D07B3/00 , D07B3/10 , D07B7/022 , D07B7/025 , D07B2201/2006 , D07B2201/2022 , D07B2201/2025 , D07B2201/2029 , D07B2201/2037 , D07B2207/202 , D07B2207/4018 , D07B2207/409 , D07B2501/2046 , Y10S57/902
Abstract: 一种索,包括第一对和第二对线(2a,2b)。绞扭器(16)以与转轮(5)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以转轮转速的两倍的速度旋转,把转轮的双重绞合作用在线(2a,2b)中的内部扭曲应力中和掉。在每个绞合节距中,只有在负载不超过5公斤的牵引状态下,索(1)有至少一个正截面,在此截面中至少一股线(2a,2b)与相邻的线中至少一股分离开,从而使进行橡胶浸渍的步骤变得容易。该索最好被用作轮胎的带结构中的加强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57262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347218.X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D07B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3/10 , D07B2301/254 , D07B2301/2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绞合线制造方法,其能够通过稳定的无线通信而制造出高品质的绞合线。作为该绞合线制造方法,其使飞轮(4)旋转,使沿着飞轮(4)的多根线条绞合而得到绞合线,在该绞合线制造方法中,在设置在飞轮(4)的旋转范围(A)内的无线子机(20)中,至少累积一定量的绞合线的长度的测量值和绞合线所承受的张力值,在无线子机(20)中存在来自设置在飞轮(4)的旋转范围(A)外的无线母机(30)的请求时,无线子机(20)将所累积的一定量的测量值和张力值集中无线发送至无线母机(30)。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027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11780.5
申请日:2012-06-25
Applicant: 上海润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开勤
IPC: H01B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绞线机,包括固定在机壳内的绞线机构、收卷排线机构、驱动绞线机构的第一驱动单元和驱动收卷排线机构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主电机和主电机控制器,第二驱动单元包括收卷电机和收卷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置于机壳外的牵引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传动相连的牵引电机和牵引轮、以及与牵引电机相连的电机控制器,绞线单丝经牵引轮后进入所述绞线机构内绞合成型,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及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系统根据第一驱动单元内主电机的实际转速和设定好的绞距,自动计算牵引电机需要匹配的转速。本发明采用外置式牵引轮牵引绞合前的绞线单丝,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绞距的设定和无极调整,为生产自动化提供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65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14317.8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B1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绞对角度调整装置的绞对收线机,包括机架和机座,机架设置在机座上,机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主轴部件和右主轴部件,在左主轴部件和右主轴部件之间设置有摇篮组件,摇篮组件包括有对称分布在左主轴部件和右主轴部之间的绞弓、绕线盘固定架以及排线部件,左主轴部件以及右主轴部件输出端上均设置有第一线缆绞对角度调整机构,绞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线缆绞对角度调整机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线缆绞对角度调整机构,通过收线时就可以根据线缆的需要进行绞对角度调整,克服原有容易造成线缆断裂,绞对时稳定性差等缺点,不会在绞对的过程中对线缆造成损伤,保证了线缆绞对的加工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