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排出头的制造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5267C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01132867.3

    申请日:2001-07-31

    IPC分类号: B41J2/14 B41J2/16

    摘要: 在具有位于加热件对面的与加热件有一定距离的可移动件的液体排出头中,提高了可移动件的使用寿命并稳定了排出特性且提高了可靠性。在平行地安装有多个加热件的器件基片上,用照相平版印刷技术形成沉积薄膜以形成可移动件(6),在形成可移动件(6)以后通过将可移动件(6)浸泡在蚀刻液中,可除去形成在可移动件(6)侧面部分边缘上的直角部分、锐角部分和毛刺,以使可移动件(6)侧面部分的表面为曲面(11)。当可移动件(6)通过由加热件产生的气泡所产生的压力而进行位移以从排出口(5)排出墨水,且可移动件(6)被过量移动时,当根据可移动件(6)的位移所产生的应力作用在可移动件(6)上时,减小了在可移动件(6)侧面部分的应力集中且因此,可以避免产生可移动件(6)的裂纹和可移动件(6)的断裂。

    一种喷液方法和喷液头,以及喷液头盒,和喷液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5426C

    公开(公告)日:2004-09-08

    申请号:CN97118026.1

    申请日:1997-07-11

    IPC分类号: B41J2/07 B41J2/14

    CPC分类号: B41J2/14056 B41J2/14048

    摘要: 一种喷液方法,利用在可动件的自由端所面对的气泡生成区中生成气泡的方法移动可动件,以便喷液,该方法包括通过用于促进可动件自由端运动的方法来促进可动件自由端运动的步骤,其中,所述可动件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利用这种方法,作用于可动件自由端的气泡压力能够使可动件形成恰当的形状,以便将气泡发泡和扩展时形成的压力有效地导向喷口方向。与此同时,可动件平滑地运动,从而提高了可动件的耐用性。

    排液头,排液方法和排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373C

    公开(公告)日:2003-08-20

    申请号:CN99126314.6

    申请日:1999-08-20

    IPC分类号: B41J2/01 B41J2/14

    CPC分类号: B41J2/14129 B41J2/14048

    摘要: 一种排液头,包括:加热部件;排液口;液流通道;可移动件;和限制部件。对于这种排液头,产生气泡时每个液流通道包住所述气泡,同时液流通道中具有位于所述可移动件侧面的间隙,以便气泡消失时,位于可移动件上游侧的液体能流入气泡生成区域。利用上述结构,气泡消失过程开始后,半月形液面立即被迅速吸入液流通道中,此后,利用半月形液面的强大作用力,在所述排液口外侧截断与排出的液滴相连的液柱的尾部,从而减少卫星点的数量,以提高印品质量。

    液体排放头、元件基座、液体排放装置和液体排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45662A

    公开(公告)日:2002-04-24

    申请号:CN01137161.7

    申请日:2001-07-27

    IPC分类号: B41J2/05 B41J2/205

    摘要: 一种液体排放头包括:多个产热部件;每个所述产热部件有一个排放口;与排放口相连通且具有一个气泡产生区域以在液体中产生气泡的液流路径;布置在气泡产生区域中且随着气泡的成长而移动的可移动部件;用于将可移动部件的移动限制在所需范围内的限制部分;用于接收每个产热部件所用的预定位数数据的电路,所述电路根据所输入的数据产生驱动脉冲;产热部件和排放口为直线连通关系,所述限制部分与液流路径中的气泡产生区域相对布置,包括气泡产生区域的液流路径通过移动的可移动部件和限制部分之间的实际接触而形成一个除排放口之外的基本闭合的空间,通过施加驱动脉冲而在气泡产生的能量的作用下从所述排放口中排放液体。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83339C

    公开(公告)日:2002-04-24

    申请号:CN97117438.5

    申请日:1997-07-04

    IPC分类号: B41J2/14 B41J2/07

    CPC分类号: B41J2/14048

    摘要: 一种液体喷射头,它包括一喷口,用于喷射一液体,一起泡区,通过生热元件使热能应用在液体上,从而产生气泡,一可移动元件,面对起泡区设置,该可移动元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以移动,其特征在于生热元件中有一用于起泡的起泡区,生热元件宽度中央和相对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有效起泡区是相同的,起泡区的限条件为:有效起泡区的宽度≤起泡区的宽度≤生热元件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