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35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80085881.4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质电池用负极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为AaEbGcXd……(1),所述第二化合物与所述第一化合物不同,为LiX……(2)和LiaEbFgXd……(3)中的至少一方,式(1)~(3)中,A为Li、Li和Na、或Li和Ca,E为选自Al、Sc、Y、Zr、Hf、镧系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G为规定的基团,X为选自F、Cl、Br、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且满足0.5≤a<6、0<b<2、0.1<c≤6、0<d≤6.1、0.5≤e<6、0<f<2、1.3≤g≤6.1、0≤h≤6.1。
-
公开(公告)号:CN105359310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480037909.2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48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48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622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高速率下也具有充分高的放电容量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其的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所涉及的负极活性物质是包含硅和氧化硅的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表层部是密度比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芯部低的层。利用这样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能够在高速率下得到充分高的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069622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80038874.0
申请日:2011-07-21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1391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68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7 , C01G45/1228 , C01G51/50 , C01G53/50 , C01P2002/52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容量并且在高电位下的充放电循环耐久性优异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具有层状结构并由以下所述组成式(1)表示。LiyNiaCobMncMdOxFz1Pz2 (1)[在上述式(1)中,元素M是选自Al、Si、Zr、Ti、Fe、Mg、Nb、Ba以及V中的至少一种元素,1.9≤(a+b+c+d+y)≤2.1;1.0≤y≤1.3;0<a≤0.3;0≤b≤0.25;0.3≤c≤0.7;0≤d≤0.1;0.07≤z1≤0.15;0.01≤z2≤0.1;1.9≤(x+z1)≤2.1]。
-
公开(公告)号:CN10869555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810263286.0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10/617 , H01M10/654 , H01M10/65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从层叠体向第一方向延伸出来,并且分别设置在夹着中心线的位置,该中心线在俯视所述层叠体时通过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层叠体的两端的中点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中排热效率较高的第一端子设置在比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中排热效率较低的第二端子更靠所述中心线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518910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480047363.9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134 , H01M4/34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足够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在含有硅和氧化硅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在其一次颗粒内部具有组成不同的2个相,一个相比另一个相的硅的元素浓度低,上述一个相为在上述一次颗粒的截面中形成网状结构的纤维状的相。通过使用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从而可以充分提高高倍率下的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493319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80047364.3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初期充放电效率足够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在含有硅和氧化硅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在其内部具有组成不同的2个相,一个相比另一个相的硅的元素浓度低,上述一个相为在上述负极活性物质的一次颗粒的截面中形成网状结构的纤维状的相。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特征的负极活性物质,从而可以充分提高初期充放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93262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280016818.1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5/45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485 , H01M4/5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加压下将包含锂源、磷酸源、钒源和水的混合液加热至150~190℃,在混合液中生成前体,并且将包含前体的混合液的pH调节为6~8的第一工序;在第一工序之后,将前体加热至425~650℃使活性物质生成的第二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3493262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80016818.1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5/45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485 , H01M4/5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加压下将包含锂源、磷酸源、钒源和水的混合液加热至150~190℃,在混合液中生成前体,并且将包含前体的混合液的pH调节为6~8的第一工序;在第一工序之后,将前体加热至425~650℃使活性物质生成的第二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05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8649.7
申请日:2011-07-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5 , C01G45/1228 , C01G51/50 , C01G53/50 , C01P2002/50 , C01P2002/72 , C01P2002/88 , C01P2004/03 , C01P2004/04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H01M4/0471 , H01M4/1391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容量并且在高电位下的充放电循环耐久性优异的活性物质的前体。在大气中对前体进行烧成而获得的活性物质具有层状结构并由以下所述组成式(1)表示。在大气中对前体进行烧成的时候,前体成为层状结构化合物的时候的温度为450℃以下。或者,在大气中的前体的差热分析中,在使前体的温度从300℃向800℃升温的时候,前体所显示的吸热峰值温度为550℃以下。LiyNiaCobMncMdOxFz (1)[在上述式(1)中,元素M是选自Al、Si、Zr、Ti、Fe、Mg、Nb、Ba以及V中的至少一种元素,1.9≤(a+b+c+d+y)≤2.1;1.0≤y≤1.3;0<a≤0.3;0≤b≤0.25;0.3≤c≤0.7;0≤d≤0.1;1.9≤(x+z)≤2.0;0≤z≤0.15]。
-
公开(公告)号:CN11519105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80097707.2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nventor: 野岛昭信
IPC: H01M10/058 , H01M4/66
Abstract: 该电极体具有:集电体,其具有第一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其层叠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活性物质层,其层叠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隔膜或固体电解质层,其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者接触,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一面具有:层叠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层叠方向观察从所述第一金属层露出的第二区域;和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层叠方向观察从所述第一金属层露出且与第二区域一同夹着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