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3746604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320843036.7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3 , H01F17/045 , H01F27/29 , H01F2017/0093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
公开(公告)号:CN106920627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710166836.2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
公开(公告)号:CN107591233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0452443.8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在绕线(6a)的引线部(6b)从芯部(4)的外表面伸出且离开侧面(4c)的位置,形成有引线部(6b)和端子电极(8)的接合部(6c)。端子电极(8)具有沿着芯体(4)的侧面(4c1)安装的端子主体(80)、和在引线部(6b)从芯部(4)的侧面(4c2)伸出的位置的附近、朝向接合部(6c)从端子主体(80)被折弯的引线支撑部(85)。引线支撑部(85)相对于芯体(4)的侧面(4c2)的交叉角度(θ1)小于90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960715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710166554.2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
公开(公告)号:CN106960715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66554.2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3 , H01F17/045 , H01F27/29 , H01F2017/0093 , H01F27/292 , H01F27/306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
公开(公告)号:CN10388704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10704650.X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3 , H01F17/045 , H01F27/29 , H01F2017/0093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
公开(公告)号:CN118538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192819.6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在素体的内部实现磁通密度的分布的均匀化且提高磁特性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具有卷绕部(2)、沿第一方向从卷绕部(2)引出的引出部(3a)、以及将卷绕部(2)和引出部(3a)埋设的素体(8)。卷绕部(2)的卷轴相对于素体(8)的安装对置面垂直,并且相对于素体(8)的中心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位置偏移。卷绕部(2)的外周面(2e)在第一方向侧以朝向卷绕部(2)的外周面(2e)的外侧鼓出的方式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153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33216.8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短路不良的发生、并且有助于工序数削减和品质提高的线圈装置。电感器具有:线圈;端子,其包括与线圈的引出部连接的接线部、和位于与线圈的底面大致相同的高度的能够保持接线部的基底部;和芯,其覆盖线圈与接线部和基底部。基底部具有主分支部和副分支部,在主分支部的内缘,形成有在与线圈的外周面隔开间隔的位置沿着线圈的外周面弯曲的弯曲部。在副分支部的内缘,形成有在与线圈的外周面隔开间隔的位置沿着线圈的外周面弯曲的弯曲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92062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66836.2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
公开(公告)号:CN103887040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10704650.X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3 , H01F17/045 , H01F27/29 , H01F2017/0093
Abstract: 共模滤波器(1)具备以相同的匝数分别卷绕于卷芯部(11a)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绕线(W1,W2)分别以匝数(m1)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R1),以匝数(m2)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R2)。卷绕区域(AR1)内的绕线(W2)的第n1匝(1≤n1≤m1-1)与绕线(W1)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1)短于绕线(W1)的第n1匝与绕线(W2)的第n1+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2)。另外,卷绕区域(AR2)内的绕线(W1)的第n2匝(m1+1≤n2≤m1+m2-1)与绕线(W2)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3)短于绕线(W2)的第n2匝与绕线(W1)的第n2+1匝之间的线间距离(D4)。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