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464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88365.3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森林防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即时型应急林火阻隔系统的布设方法,布设方法为在林火的周围形成一圈应急隔离带,所述应急隔离带由高分子阻火灭火凝胶形成,阻隔林火效果显著,灵活方便利用率高,不破坏资源和景观,环境友好型的高分子材料,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20043750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177413.5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用于森林火灾的个体安全避险装备性能检测平台,属于防火装备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并没有一种针对避火罩等个体安全防护性能整体进行检测的检测平台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平台硬件和检测评价系统,硬件中,测试台中部设置试样安装台;试样安装台的上台面设置多个折叠支撑钢架;试样安装台上设置有检测器安装孔,检测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中心对称设置;测试台上设置多块安装板,多块安装板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热环境空间,每块安装板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燃烧热源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安装孔上;检测评价系统利用内部空间温度值与对应空间位置处个体安全避险装备外侧的温度的比值进行性能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4669715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93073.4
申请日:2015-03-02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15/14 , B32B7/12 , B32B15/20 , B32B17/02 , B32B17/061 , B32B33/00 , B32B38/164 , B32B2307/304 , B32B2307/3065 , B32B2437/00 , C09J4/00
Abstract: 一种森林消防避火罩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消防避火罩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消防避火罩材料成本昂贵、加工复杂、抗燃性低,而且在遇到高温或者明火,就会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安全性能低的问题。一种森林消防避火罩阻燃复合材料由外层、粘合层和内层组成。方法:在外层的上表面涂覆粘合层后进入烘箱,烘箱温度控制在70℃~120℃,加热25s~30s后取出,将内层覆盖在粘合层上,再进入烘箱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20℃,烘干时间为50s,最后收卷成型,得到森林消防避火罩阻燃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森林消防避火罩阻燃复合材料作为森林消防队员防护服等防护用途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61389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74927.2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IPC: A62B17/04 , C08F220/18 , C08F220/14 , C08F212/08 , C08F220/08 , C08F220/56 , C09J133/08 , C09J17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98
Abstract: 森林消防避火罩的制作方法,它涉及一种避火罩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避火罩的外层与内层之间采用溶剂型聚氨酯粘接在一起,复合加工时有毒性、易燃的问题。方法:一、制备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按重量份数比由23份丙烯酸丁酯、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份苯乙烯、2.5份丙烯酸、0.5份丙烯酰胺、0.5份过氧化苯甲酰、12份乙醇、45份水和0.5份氨水组成,按上述份数比例配制的混合料通过反应釜加温搅拌5~6小时;二、制作避火罩复合材料布:外层与内层之间采用聚氨酯粘合剂粘接在一起;三、裁剪避火罩复合材料布;四、缝制避火罩,缝纫线采用玻璃纤维线;五、缝制固定带,缝纫线采用玻璃纤维线。本发明方法用于制作避火罩。
-
公开(公告)号:CN102960870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25184.4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IPC: A41D13/00
Abstract: 风力灭火机手灭火时穿的复合式防护服,它涉及的一种阻燃服,以解决现有阻燃服不能阻隔火焰的辐射热,影响灭火机手的灭火效率的问题。左前衣片与右前衣片通过钮扣、粘扣或拉锁连接,衣领缝合在上衣的领口处,左前衣片与后衣片接缝处的下部、右前衣片与后衣片接缝处的下部各安装一个上衣收紧带,左裤腿和右裤腿的裤脚处各安装一个裤腿收紧带,每个裤腿收紧带的一端安装一个拉紧环,左前衣片、右前衣片、左衣袖的前片、右衣袖的前片、衣领、左裤腿的前片和右裤腿的前片均采用防辐射面料,左衣袖的后片、右衣袖的后片、后衣片、裤腰、左裤腿的后片和右裤腿的后片均采用阻燃薄面料。本发明用于风力灭火机手灭火时穿在身上隔热防火。
-
公开(公告)号:CN209732703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515799.6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森林防火人员的防刺靴,包括防护包头面和鞋底,所述防护包头面安装固定在鞋底的上端前方位置上,所述鞋底的内部设置有防穿刺中底,通过提手软带、刺毛粘连块和提手凹槽所组成的携带提手在携带拿取的时候更加便利,携带提手的提手软带缝合连接在鞋筒上,这样在提取移动的时候不容易发生脱落,而在提取的时候,通过提手软带中间的提手凹槽,使得人员手指可以很好的穿过,从而握住提手软带进行移动,这样避免通过绳带提取移动而造成后期穿戴的不便,而穿戴消防的时候,通过提手软带上的刺毛粘连块,从而可以很好的勾住鞋筒上的绒毛,使得在进行消防使用的时候不会发生阻碍,使得在使用的时候更加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736759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320894477.X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IPC: A62C3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管智能脉冲水雾灭火机,包括充气泵、水箱、喷射器,所述的充气泵出气端与高压储气瓶连接,高压储气瓶通过减压器接入水箱中,水分配器进水端通过水管接入水箱底部,另一端通过供水电磁阀与喷射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的充气泵还与另一高压储气泵连接,高压储气泵通过减压器连接到气分配器上,气分配器通过气分配阀连接到喷射器的进气端,所述的喷射器固定安装在智能云台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灭火效率高,可安装在多种机车上,将机动车反应速度快、可携带更多水的优势与脉冲喷雾水枪用水少、灭火效率高的优势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减小了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适用于林区灭火。
-
公开(公告)号:CN202508457U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20175272.1
申请日:2012-04-23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IPC: B65D77/30
Abstract: 一种用于包装避火罩的拉环速开式包装袋,它涉及一种包装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避火罩的包装袋存在打开时间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袋体(1)、撕带(2)和两个拉环(3),撕带(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拉环(3),且拉环(3)与撕带(2)制成一体,撕带(2)热压粘合在袋体(1)的两个端面上,拉环(3)上设有直径为25mm-30mm的圆口(3-1),袋体(1)平铺后的整体厚度是0.8mm-1.2mm。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将手指穿过拉环就能将撕带很容易并可靠地扯开。实际使用表明,森林消防人员在不用脱下防护手套的情况下,1~2秒内就能快速打开包装袋,节省了宝贵的自救时间,避免了过去几分钟都打不开包装袋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避火罩的包装。
-
公开(公告)号:CN204273966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818904.0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IPC: A47G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98
Abstract: 一种森林消防睡袋,本实用新型涉及睡袋。森林消防睡袋包括:背包外层、睡袋、隔潮层、睡袋侧拉链、保暖层、绳索、担架杆和拉链构成,其中,睡袋通过睡袋侧拉链固定在保暖层的一面,保暖层的另一面与背包外层固定,在保暖层与背包外层之间设有隔潮层,在保暖层的宽边设置绳索固定套,在保暖层的长边设置担架杆固定套,拉链设置在背包外层的侧面。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作为吊床悬挂使用,也可作为救援担架使用,平铺可作睡袋,折叠后拉上拉链又可作背包使用。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309096133S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30297101.4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森林草原特种灭火服(带铝箔)。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安全防护。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图案与色彩的结合。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组合状态参考图1。
5.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彩。
6.本外观设计产品为薄型产品,省略套件1和套件2的左、右、俯、仰视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