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13175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177288.9
申请日:2009-09-29
申请人: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江恩慧 , 李军华 , 曹永涛 , 赵连军 , 张清 , 张林忠 , 刘燕 , 万强 , 夏修杰 , 董其华 , 顾霜妹 , 赵新建 , 黄鸿海 , 刘杰 , 卢冬梅 , 常华 , 荆凯 , 应一梅 , 王婷 , 范建强
IPC分类号: E02B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工模型,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 1/02,具体涉及一种高含沙洪水揭河底模拟试验方法。本发明利用专用试验装置,采用粉煤灰作为模型沙,其中采用中值粒径小于0.01mm的极细粉煤灰模拟淤积物的“胶泥层”,采用中值粒径0.03mm的细粉煤灰模拟悬沙,采用中值粒径0.05mm的粗颗粒粉煤灰模拟松散体床沙。本发明为研究黄河“揭河底”现象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为研究固结黏性土的起动这一水利行业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为认清“揭河底”现象发生机理、建立“揭河底”冲刷指标奠定了基础,对河流泥沙的学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175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77288.9
申请日:2009-09-29
申请人: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江恩慧 , 李军华 , 曹永涛 , 赵连军 , 张清 , 张林忠 , 刘燕 , 万强 , 夏修杰 , 董其华 , 顾霜妹 , 赵新建 , 黄鸿海 , 刘杰 , 卢冬梅 , 常华 , 荆凯 , 应一梅 , 王婷 , 范建强
IPC分类号: E02B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工模型,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 1/02,具体涉及一种高含沙洪水揭河底模拟试验方法。本发明利用专用试验装置,采用粉煤灰作为模型沙,其中采用中值粒径小于0.01mm的极细粉煤灰模拟淤积物的“胶泥层”,采用中值粒径0.03mm的细粉煤灰模拟悬沙,采用中值粒径0.05mm的粗颗粒粉煤灰模拟松散体床沙。本发明为研究黄河“揭河底”现象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为研究固结黏性土的起动这一水利行业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为认清“揭河底”现象发生机理、建立“揭河底”冲刷指标奠定了基础,对河流泥沙的学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176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77289.3
申请日:2009-09-29
申请人: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江恩慧 , 李军华 , 曹永涛 , 赵连军 , 张林忠 , 刘燕 , 夏修杰 , 张清 , 赵新建 , 万强 , 董其华 , 黄鸿海 , 顾霜妹 , 刘杰 , 卢冬梅 , 常华 , 荆凯 , 应一梅 , 王婷 , 范建强
IPC分类号: E02B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工模型,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 1/02,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冲积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包括河道的自然形成、演变过程的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包括模型水槽、大搅拌池、通过泵与大搅拌池相接通的小搅拌池,大搅拌池与孔口箱相接通,孔口箱与模型水槽相接通,模型水槽依次包括模型进口段、冲积性河流自塑沉积区、流场监测系统、水位测针、溢流堰、通过溢流堰水流流入的退水池,退水池经退水渠道与小搅拌池相接通。本发明综合河流自然模型与微尺度模型的优点,建立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可自动模拟河流的时空自然演化过程,可研究水沙过程对河流形态、河势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河道综合治理措施与技术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201610538U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920217654.4
申请日:2009-09-29
申请人: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江恩慧 , 李军华 , 曹永涛 , 赵连军 , 张清 , 张林忠 , 刘燕 , 万强 , 夏修杰 , 董其华 , 顾霜妹 , 赵新建 , 黄鸿海 , 刘杰 , 卢冬梅 , 常华 , 荆凯 , 应一梅 , 王婷 , 范建强
IPC分类号: E02B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含沙洪水揭河底模拟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水槽,在试验水槽上布置有模拟河床,所述模拟河床由两层组成:下层为采用中值粒径0.05mm的粗颗粒粉煤灰模拟的粗沙层,厚度为40~45cm,上层为采用中值粒径小于0.01mm的极细粉煤灰模拟的“胶泥层”,厚度为1~3cm,模拟河床的床面比降为4‰;试验水槽的左端为浑水进口段,右端为浑水出口段,并且浑水出口段与退水池相接通,退水池通过水槽循环管道与试验水槽相接通,在浑水出口段与试验水槽之间设有平板闸门。本实用新型为研究黄河“揭河底”现象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试验装置,为认清“揭河底”现象发生机理、建立“揭河底”冲刷指标奠定了基础,对河流泥沙的学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