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62051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59237.0
申请日:2011-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 G01N21/45 , G01N2021/175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光学传感装置以及使用该光学传感装置检测目标样本的特性的方法。该光学传感装置包括光源单元,生成包含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的多色光束;干涉测量单元,将所述光束分割为通过第一通路的探测束和通过第二通道的参考束,并将从所述第一通路输出的所述探测束和从所述第二通路输出的所述参考束重新组合;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通路中,以将与目标样本相关联的第一SPR效应引入至所述探测束;以及检测单元,通过获得重新组合的光束的强度谱来检测所述目标样本的特性。通过在光学传感装置中引入多色光源,增大了检测动态范围和检测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021574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196717.2
申请日:2015-04-23
IPC: G01N21/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 G01N21/45 , G01N2201/06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样本特性的光学传感装置和方法。该光学传感装置包括:宽带光源,配置为生成包含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的第一光束;干涉仪,配置为将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分别导向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具有不同于第二路径的长度,以使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被反射并随后重组,从而提供具有干涉的第二光束;参考装置,配置为接收第二光束的一部分以提取由干涉引起的参考光学特性变化;SPR传感器,配置为接收第二光束的其他部分并将与样本相关的SPR效应引入至第二光束,从而生成带有探测光学特性变化的第三光束;以及检测器,配置为从第三光束提取探测光学特性变化并比较其与参考光学特性变化以确定样本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6205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110159237.0
申请日:2011-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 G01N21/45 , G01N2021/175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光学传感装置以及使用该光学传感装置检测目标样本的特性的方法。该光学传感装置包括光源单元,生成包含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的多色光束;干涉测量单元,将所述光束分割为通过第一通路的探测束和通过第二通道的参考束,并将从所述第一通路输出的所述探测束和从所述第二通路输出的所述参考束重新组合;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通路中,以将与目标样本相关联的第一SPR效应引入至所述探测束;以及检测单元,通过获得重新组合的光束的强度谱来检测所述目标样本的特性。通过在光学传感装置中引入多色光源,增大了检测动态范围和检测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021574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196717.2
申请日:2015-04-23
IPC: G01N21/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 G01N21/45 , G01N2201/06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样本特性的光学传感装置和方法。该光学传感装置包括:宽带光源,配置为生成包含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的第一光束;干涉仪,配置为将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分别导向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具有不同于第二路径的长度,以使p极化分量和s极化分量被反射并随后重组,从而提供具有干涉的第二光束;参考装置,配置为接收第二光束的一部分以提取由干涉引起的参考光学特性变化;SPR传感器,配置为接收第二光束的其他部分并将与样本相关的SPR效应引入至第二光束,从而生成带有探测光学特性变化的第三光束;以及检测器,配置为从第三光束提取探测光学特性变化并比较其与参考光学特性变化以确定样本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40958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225481.6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香港城市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72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G9/209 , H01L31/022466 , H01L31/02327 , Y02E10/542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增强的叠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系统。该系统具有与光阳极和光阴极两者一体化的等离子体纳米结构,以增强各自的电子和空穴载体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87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1910639618.5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香港城市大学 , 科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衬底上形成具有间隙等离子体纳米材料的方法、传感器,通过将金属纳米岛作为牺牲层,将晶格之间具有间隙的等离子体材料的纳米颗粒或者纳米结构形成在衬底上,进而制备出间歇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本申请一方面解决了目前尚未出现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具有间歇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方法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制作过程简单,并且采用的金属纳米岛可以在后期通过回收的方式循环利用,节约成本,此外即使用于非生物传感领域,本申请至少解决了目前等离子纳米结构需要采用金等贵重金属,成本过高,并且工艺复杂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8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639618.5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香港城市大学 , 科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衬底上形成具有间隙等离子体纳米材料的方法、传感器,通过将金属纳米岛作为牺牲层,将晶格之间具有间隙的等离子体材料的纳米颗粒或者纳米结构形成在衬底上,进而制备出间歇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本申请一方面解决了目前尚未出现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具有间歇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方法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制作过程简单,并且采用的金属纳米岛可以在后期通过回收的方式循环利用,节约成本,此外即使用于非生物传感领域,本申请至少解决了目前等离子纳米结构需要采用金等贵重金属,成本过高,并且工艺复杂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24095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410225481.6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香港城市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72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G9/209 , H01L31/022466 , H01L31/02327 , Y02E10/542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增强的叠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系统。该系统具有与光阳极和光阴极两者一体化的等离子体纳米结构,以增强各自的电子和空穴载体传递。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