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采集的电缆深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6001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09184.0

    申请日:2025-0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地震资料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采集的电缆深度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设计首浮漂系统、中间浮漂系统和尾浮漂系统,结合首浮漂、中间浮漂和尾浮漂系统中浮漂与铅皮卷配重的组合的定深控制系统设计,并通过相应的定深控制方法,实现削弱外力波动对电缆深度的影响,从而实现电缆深度的精准控制的目的。具体实施时,施工方便、便于操作,且成本低,能够将小多道地震采集电缆稳定在特定水深位置处,获得最佳的采集成果剖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

    用于屏蔽法去除多次波的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93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0412.0

    申请日:2024-07-04

    Inventor: 潘军 梅西 尚鲁宁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用于屏蔽法去除多次波的装置,提出在野外采集过程中直接屏蔽掉多次波的解决方案,以期彻底消除多次波且无需再经过地震数据处理环节,由此可节省地震数据处理中最耗时的多次波去除环节、实现明显加快项目进程和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用于屏蔽法去除多次波的装置包括用于起到支撑与载具作用的钢架框架,在钢架框架上安装有至少一组提供浮力的浮球,浮球完全沉没于水中时提供的浮力大于整个装置组装完成后的重力;用于屏蔽多次波的铁板通过角度可变的转换环悬挂连接于钢架框架,转换环用以调节铁板相对于钢架框架垂向中心线的倾斜夹角,该倾斜夹角在0至45°之间。

    基于海底反射与其电缆虚反射校正地震不平电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1859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219027.4

    申请日:2022-03-08

    Inventor: 徐承芬 潘军 吴晓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海底反射与其电缆虚反射校正地震不平电缆的方法,首先对数据道集排列和数据优化,然后拾取海底反射和海底反射的电缆虚反射,拾取结束后,分别对海底反射和海底反射的电缆虚反射进行插值,如果插值后T2 T1;如果T2>T1,则计算校正量ΔT=(T2‑T1)/2,实现对深水区不平电缆的校正,T1为电缆沉在海面之下海底反射的传播路径的旅行时,T2为电缆沉在海面之下海底反射的电缆虚反射的传播路径的旅行时,最后实现对电缆不平校正后的质量控制与修正,本方案可实现更加准确的速度拾取,获得更好的叠加成像效果。

    一种确定高分辨率拖拽式浅剖多次波起跳时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1186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110054039.1

    申请日:20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确定高分辨率拖拽式浅剖多次波起跳时间的方法,包括:引入系统延迟,确定多次波起跳时间表达式;设定系统延迟时间范围,比较根据不同系统延迟得到的多次波是否与实际地震数据相匹配,通过缩小系统延迟范围并细化系统延迟时间间隔,直至判定多次波吻合,进而确定目标系统延迟,实现对其余测线进行批量化处理。本方案通过设定不同的系统延迟时间获得多次波起跳时间的解析解,通过验证是否匹配多次波反射时间来确定精确的系统延迟时间,该方法操作性强、效率较高,可实现工业化流程化生产,避免了手工拾取的费时费力以及传统多次波起跳时间预测的不准确性,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确定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767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10137.2

    申请日:2020-04-20

    Inventor: 潘军 梅西 张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确定高分辨率小多道地震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分析方法,包括:1)获得直达波起跳时间,确定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之间的关系;2)得到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3)建立观测系统,针对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进行观测系统的设定,然后进行动校正和叠加,形成CMP道集和叠加剖面;4)对得到的CMP道集和叠加剖面进行质量控制;5)经过4)的质量控制判断过程,质控满足条件后即可获得偏移距和系统延迟对,如果不满足,则寻找系统延迟最接近的两组参数值,由此确定系统延迟的边界范围,做进一步细化后重复3)和4)的验证直到获得满意结果为止;本方案设计思路清晰、原理可靠、操作性强,且效率较高,对于未知最小偏移距和系统延迟的观测系统确立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275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10424120.3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浅剖井震联合的地层结构识别分析方法,包括步骤:加载浅剖数据;确定钻孔位置并获得海底深度;确定钻孔数据类型,对钻孔数据进行格式整理以使钻孔数据的起始深度与海底深度相一致;钻孔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测年数据、粒度数据、有孔虫数据和古地磁极性数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将钻孔数据由深度转换为时间实现钻孔数据与浅剖的标定;实现测年数据粒度有孔虫丰度以及古地磁与浅剖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与对比验证。本方案改变传统浅剖与钻井数据分开分析的方法,而是将两者联合起来,将多种钻井指标(粒度、有孔虫、测年和古地磁)与浅剖相互验证,以最大程度降低多解性,提高浅剖地层解释的可靠性。

    一种去除海洋地震勘探过船干扰噪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7931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118800.9

    申请日:2020-02-26

    Inventor: 潘军 张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去除海洋地震勘探过船干扰噪音的方法,包括1)首先对去除异常噪音后的炮集数据进行动校正,2)将炮集时空域数据进行TAUP变换,3)将TAUP变换后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列,采用P‑炮‑TAU的排列方式,4)采用异常振幅噪音去除的方法有效去除过船干扰;去除过船干扰后,再分别进行与3)、2)、1)相反的操作,5)P道反排列,将P‑炮‑TAU的排列方式反变换回为炮‑P‑TAU的排列形式,6)TAUP反变换为TX域,7)反动校正,消除动校正的影响,恢复正常炮集数据,完成对过船干扰噪音的消除。本方案采用TAUP域P道重排列异常振幅去除过船干扰,可以一次性实现线性干扰、双曲和反双曲形态过船干扰的压制,且对有效信号保护效果更佳,能够实现批量化处理,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声学地层数据融合解译的海域活动断裂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9177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07948.8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地层数据融合解译的海域活动断裂分析方法,涉及海域数据分析技术领域,采集包括海底及浅地层剖面数据和多道地震数据的声学数据,并对采集的声学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声学数据进行数据配准,并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数据集中的层位,将数据对齐到相同的基准面上;应用数据融合策略,将海底及浅地层剖面数据和多道地震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本发明通过提取断裂带的活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信息,计算出地质风险系数,并据此划分不同的地质风险等级,不仅考虑了断裂带自身的活动性,还融入了区域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可靠,进而为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基于声学地层数据融合解译的海域活动断裂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91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07948.8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地层数据融合解译的海域活动断裂分析方法,涉及海域数据分析技术领域,采集包括海底及浅地层剖面数据和多道地震数据的声学数据,并对采集的声学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声学数据进行数据配准,并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数据集中的层位,将数据对齐到相同的基准面上;应用数据融合策略,将海底及浅地层剖面数据和多道地震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本发明通过提取断裂带的活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信息,计算出地质风险系数,并据此划分不同的地质风险等级,不仅考虑了断裂带自身的活动性,还融入了区域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可靠,进而为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