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以及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88587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0153812.9

    申请日:2016-03-17

    Inventor: 涌田宏 铃木素

    Abstract: 一种当操作者用手指接触操作操作体时能够获得清晰且明确的操作感触(触觉)的电子设备以及振动控制方法。本发明控制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该振动产生装置使被支承为向相反的第1方向与第2方向移动自如的操作体往复振动,向操作体移动时的加速度的振动频率不同的第1区间与第2区间发送驱动信号,第1区间是操作体朝向第1方向移动时的初始运动区间,第2区间是操作体朝向第2方向移动时的初始运动区间,第1区间的振动频率与第2区间的振动频率满足以下的式(1)、(2)中的某一个,第2区间的振动频率<第1区间的振动频率≤250Hz…(1)250Hz≤第1区间的振动频率<第2区间的振动频率…(2)。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5096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1783.5

    申请日:2016-05-23

    Inventor: 涌田宏

    Abstract: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抑制赋予了由振动产生的操作触感的平面型的输入器中的振动音。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特征为,具备:平面型的输入器(TP1),具有由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操作的操作面(TPp),且输出通过操作产生的输入信息;支承部件(2),支承为能够通过对输入器(TP1)的按压操作而使输入器(TP1)进行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以及振动产生器(VB3),与输入器(TP1)连接而赋予振动,振动产生器(VB3)具有:振动产生部件(3),具有能够沿振动方向(VD)动作的可动部(13J);振动传递部件(5),与可动部(13J)连接;以及基体(4),保持振动产生部件(3),在进行了对输入器(TP1)的操作时,对输入器(TP1)赋予振动,按压操作的按压方向(PD)与所被赋予的振动的振动方向(VD)交叉。

    电子设备以及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88587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153812.9

    申请日:2016-03-17

    Inventor: 涌田宏 铃木素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16 B06B1/0207 G06F3/0414 H02K33/02 G06F3/011

    Abstract: 一种当操作者用手指接触操作操作体时能够获得清晰且明确的操作感触(触觉)的电子设备以及振动控制方法。本发明控制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该振动产生装置使被支承为向相反的第1方向与第2方向移动自如的操作体往复振动,向操作体移动时的加速度的振动频率不同的第1区间与第2区间发送驱动信号,第1区间是操作体朝向第1方向移动时的初始运动区间,第2区间是操作体朝向第2方向移动时的初始运动区间,第1区间的振动频率与第2区间的振动频率满足以下的式(1)、(2)中的某一个,第2区间的振动频率<第1区间的振动频率≤250Hz…(1)250Hz≤第1区间的振动频率<第2区间的振动频率…(2)。

    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21757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255006.8

    申请日:2015-05-19

    Abstract: 提供一种有中断的操作感触的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100)具备:操作部(1),具备操作面(1a);检测部(2),检测对于操作面(1a)的操作;驱动部件(3),将操作部(1)驱动;弹性部件(4),将操作部(1)弹性支承;以及基台(5),将驱动部件(3)保持;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100)构成为,驱动部件(3)具备使连结于操作部(1)的致动器(3a)在上下方向上驱动的螺线管(3b)、和将螺线管(3b)及致动器(3a)保持的箱部件(3c);致动器(3a)将箱部件(3c)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而配置,具有能够与操作部(1)的下表面接触的第1阻尼部件(6)、和配置在箱部件(3c)的下表面与致动器(3a)的一部分之间的第2阻尼部件(7);随着致动器(3a)的驱动,第2阻尼部件(7)与致动器(3a)和箱部件(3c)接触。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4797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3420.5

    申请日:2016-06-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给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振动产生装置(VB3)具备在振动方向(VD)振动的振动产生部件(3)、振动传递部件和基体,其特征在于,振动产生部件(3)具有在振动方向(VD)分离对置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产生磁性的线圈(13C)、和支承第一磁轭(13A)的支承体(13S),在振动方向(VD)上对置的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P1),在与振动方向(VD)正交的正交方向(HD)上对置的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P2),第一间隙(GP1)比第二间隙GP2窄,并且适用于使用了该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98905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510092946.X

    申请日:2015-03-02

    Inventor: 涌田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探测靠近操作面的前方的手指的位置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将位于两端的电极部设定为探测电极部(S1、S2),在其内侧设定接地电极部(G1、G2),进而将中央的多个电极部设定为驱动探测部(D)。能够根据探测电极部(S1、S2)的输出差来求取手指(F)的坐标位置,并能够根据输出和来求取垂直距离(H)。在手指(F)的垂直距离变得比第1阈值短之后,切换为探测电极部(S1、S2)的间隔变短,如果手指(F)进一步靠近,则设定触摸探测模式。

    电磁式驱动器及使用其的曝光量调节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538603A

    公开(公告)日:2004-10-20

    申请号:CN200410033313.3

    申请日:2004-04-02

    Inventor: 涌田宏

    Abstract: 一种电磁式驱动器及使用其的曝光量调节构件,轴(7)的两端侧由轴承(6A)、(6B)可以自由滑动地支撑,在所述轴承(6A)、(6B)的周围,设有第1磁轭(4A)、(4B)、磁铁(3A)、(3B)及第2磁轭(5A)、(5B),构成第1磁回路和第2磁回路。另外,在轴(7)的周围,设有驱动线圈(9)。对驱动线圈(9)进行驱动时产生的磁回路与第1磁回路或第2磁回路重合部分的一方磁通变大,另一方磁通变小,使得轴(7)向磁通大的方向移动。因此,可动部质量低而且能够输出高转矩。

    操作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3981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1502.2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提供操作装置,不论按压操作体的哪个位置都能够获得相同的操作反力。当按压操作体(20)时,根据来自接近传感器(40a、40b、40c)的检测输出对操作体(20)的倾斜进行检测,并且利用接触式传感器对相对于操作体(20)的按压位置进行检测。在控制部中,根据操作体(20)的倾斜与按压位置使阈值变化,当由接近传感器(40a、40b、40c)检测到的操作体的按压距离超过上述阈值时,识别为进行了按压操作。

    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21757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255006.8

    申请日:2015-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3547 G06F3/016 G06F3/0338

    Abstract: 提供一种有中断的操作感触的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100)具备:操作部(1),具备操作面(1a);检测部(2),检测对于操作面(1a)的操作;驱动部件(3),将操作部(1)驱动;弹性部件(4),将操作部(1)弹性支承;以及基台(5),将驱动部件(3)保持;带有力反馈的输入装置(100)构成为,驱动部件(3)具备使连结于操作部(1)的致动器(3a)在上下方向上驱动的螺线管(3b)、和将螺线管(3b)及致动器(3a)保持的箱部件(3c);致动器(3a)将箱部件(3c)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而配置,具有能够与操作部(1)的下表面接触的第1阻尼部件(6)、和配置在箱部件(3c)的下表面与致动器(3a)的一部分之间的第2阻尼部件(7);随着致动器(3a)的驱动,第2阻尼部件(7)与致动器(3a)和箱部件(3c)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