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3324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73113.7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 武汉珈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形自动化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滑坡监测预警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及终端,基于立体相机拍摄的实时影像,获取滑坡体上待监测标记的特征图像,并根据得到的特征图像获取图像中心点;获取多个测量相机坐标系下的图像中心点的不同坐标,根据多个测量相机在全局坐标系下的不同坐标和所述多个测量相机坐标系下的图像中心点的不同坐标确定图像中心点在全局坐标系下的目标坐标;根据图像中心点的目标坐标的变化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滑坡预警。本发明通过实时影像识别获取滑坡体上待监测标记的图像中心点的坐标,根据所述图像中心点坐标的变化,实现对滑坡的动态监测,提高滑坡监测的实时性,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36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76313.X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振动式贯入取样检测设备,包括托板、振动器、提升齿轮箱、圆柱齿条、取样管和刀头,振动器与提升齿轮箱固定安装于托板的上表面,圆柱齿条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托板的下表面,取样管与圆柱齿条的下端连接,刀头安装于取样管的下端;提升齿轮箱内设有提升齿轮与顶紧轮,提升齿轮与顶紧轮之间留有用于圆柱齿条穿过的间隙,圆柱齿条的一侧面设有齿条,用于与提升齿轮啮合,圆柱齿条的另一侧面为圆柱面,与顶紧轮紧密配合。本发明主要用于覆盖层及软岩强风化层的取芯、岩(土)体力学参数试验,并通过力学参数差异对土层进行精细化分层,还可以获取河湖底部流塑状淤泥原状样。
-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1910376313.X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振动式贯入取样检测设备,包括托板、振动器、提升齿轮箱、圆柱齿条、取样管和刀头,振动器与提升齿轮箱固定安装于托板的上表面,圆柱齿条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托板的下表面,取样管与圆柱齿条的下端连接,刀头安装于取样管的下端;提升齿轮箱内设有提升齿轮与顶紧轮,提升齿轮与顶紧轮之间留有用于圆柱齿条穿过的间隙,圆柱齿条的一侧面设有齿条,用于与提升齿轮啮合,圆柱齿条的另一侧面为圆柱面,与顶紧轮紧密配合。本发明主要用于覆盖层及软岩强风化层的取芯、岩(土)体力学参数试验,并通过力学参数差异对土层进行精细化分层,还可以获取河湖底部流塑状淤泥原状样。
-
公开(公告)号:CN1135878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01308.6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控摄影测量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无人机获取覆盖监测对象的影像数据作为首期影像;根据采集的影像,生成监测对象的三维实景模型、正射影像、三维点云;选取监测对象外围的若干特征点并提取坐标,作为后期数据处理的控制点;选取监测对象内部的n个特征点并提取坐标,作为后期变形量分析的基准点;生成T0期DEM高程数据,作为后期DEM分析的基准数据;后期影像获取及后期相同特征点与首期的分析对比。本方法无需埋设仪器及布置相控点,只需通过对比不同期次的影像特征,即可进行变形监测分析、获得相应数据,可有效解决传统灾害体应急抢险过程中无实时数据支撑、或变形数据获取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210090219U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20649686.5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振动式贯入取样检测设备,包括托板、振动器、提升齿轮箱、圆柱齿条、取样管和刀头,振动器与提升齿轮箱固定安装于托板的上表面,圆柱齿条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托板的下表面,取样管与圆柱齿条的下端连接,刀头安装于取样管的下端;提升齿轮箱内设有提升齿轮与顶紧轮,提升齿轮与顶紧轮之间留有用于圆柱齿条穿过的间隙,圆柱齿条的一侧面设有齿条,用于与提升齿轮啮合,圆柱齿条的另一侧面为圆柱面,与顶紧轮紧密配合。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覆盖层及软岩强风化层的取芯、岩(土)体力学参数试验,并通过力学参数差异对土层进行精细化分层,还可以获取河湖底部流塑状淤泥原状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