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频动的消锤控位阀及其安装方法、控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6683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0919344.5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频动的消锤控位阀及其安装方法、控位方法,属于供水管网水压控制领域。本发明的无频动的消锤控位阀,因控制端分别与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连通,保证水池内水位只有低于泄水导管时,阀体才开启向池内进水,只有当池内水位高于最高水位时,阀体才关闭停止进水,而水位位于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之间时,阀体不动作,从而能够防止水位控制过程中的频繁启闭,消除了阀门频繁动作对阀门结构的冲击,使用寿命更长,更不易损坏,同时,也避免产生管道水锤,有利于管道供水系统安全。

    一种空气阀用保温呼吸井盖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3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277245.5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空气阀用保温呼吸井盖及使用方法,井盖,井盖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井盖下方设有圆筒型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内部设有空腔,支撑结构内设有圆筒型的内筒,内筒筒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内筒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中心设有柱体,底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上方设有环型挡板,柱体上方设有上板,上板和底板之间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上设有若干第四通气孔,中间隔板和上板之间的柱体上设有弹簧。本发明通过使上板、柱体、底板以及环形盖板能够随着阀门井内压力的变化上下运动满足空气阀排气和吸气要求,避免排气或吸气过程缓慢导致出现生产事故。

    通气井呼吸保温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5735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610104923.7

    申请日:2006-11-17

    Inventor: 杨玉思 杨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气井呼吸保温器,它包括呼吸底座和放置在呼吸底座上端的上盖板,上盖板上开有双向呼吸通孔,上盖板的阀座密封口上安装有一套呼吸运动组件,该呼吸运动组件通过安装在上盖板内的导向杆的导向,由其自重压紧在上盖板的密封阀座上。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在其盖板上设置了双向呼吸通道,通过呼吸通道上的呼吸盖板,使正常情况下井内外空气分隔,雨水杂物等不进入井内,井内臭气也不进入大气污染环境,当管道需要排气或吸气时,呼吸盖板由于井内外压差作用而开启,保证所需要的进气排气量,并可在寒冷地区保护井内装置不被冻坏,保证有压输水管道安全运行。

    一种无频动的消锤控位阀及其安装方法、控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668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19344.5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频动的消锤控位阀及其安装方法、控位方法,属于供水管网水压控制领域。本发明的无频动的消锤控位阀,因控制端分别与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连通,保证水池内水位只有低于泄水导管时,阀体才开启向池内进水,只有当池内水位高于最高水位时,阀体才关闭停止进水,而水位位于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之间时,阀体不动作,从而能够防止水位控制过程中的频繁启闭,消除了阀门频繁动作对阀门结构的冲击,使用寿命更长,更不易损坏,同时,也避免产生管道水锤,有利于管道供水系统安全。

    一种空气阀用保温呼吸井盖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38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77245.5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空气阀用保温呼吸井盖及使用方法,井盖,井盖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井盖下方设有圆筒型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内部设有空腔,支撑结构内设有圆筒型的内筒,内筒筒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内筒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中心设有柱体,底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上方设有环型挡板,柱体上方设有上板,上板和底板之间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上设有若干第四通气孔,中间隔板和上板之间的柱体上设有弹簧。本发明通过使上板、柱体、底板以及环形盖板能够随着阀门井内压力的变化上下运动满足空气阀排气和吸气要求,避免排气或吸气过程缓慢导致出现生产事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