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754086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370058.4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F16B1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竹木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第一边框架梁,两根第一边框架梁之间正对设置有两根第二边框架梁,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依次首尾连接围成框体,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的连接节点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竖向支撑柱,第一竖向支撑柱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对应的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边框架梁和第一边框架梁之间以类似公母榫的形式实现了水平方向的插接固定,而下方的竖向支撑柱通过竖向插接榫对第二边框架梁和第一边框架梁之间进行竖向固定,这种结构搭接简单,拆卸组装方便,且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之间连接过渡平整,上色后色泽均匀、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205563070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20283821.5
申请日:2016-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交互式全息投影系统,包括框架、放置在框架上的全息投影成像装置、以及放置在框架内部的计算机、和红外体感设备;全息投影成像装置包括全息投影金字塔和投影仪;全息投影金字塔,用于全息投影成像;投影仪,用于将全息投影源图像投影在全息金字塔上;计算机,用于解析三维模型以及输出全息投影图像,并连接红外体感设备、全息投影模型,并控制全息投影模型;全息投影成像装置,用于全息投影成像,其中,通过计算机将所述全息投影模型投影在全息投影金字塔上;红外体感设备,用于控制全息投影模型。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目前交互式全息投影成本昂贵以及三维模型与全息投影衔接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4876362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81515.2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E04C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纵筋精确定位的井字形焊接箍筋;箍筋由四根直钢筋焊接成井字形状,井字形状的箍筋的八只脚的长度等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井字形状的箍筋内形成的方框四角分别与纵筋固定连接。焊接箍筋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能够充分实现工厂化生产,提高箍筋的尺寸精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加快现场施工速度。箍筋制作成井字形状,井字形状的箍筋的八只脚的长度等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每只脚直接撑住模板,既能够顺利实现精确的保护层厚度,又能够牢固定位,省却了垫块和马凳的使用,不会因为施工振动而发生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206802023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367463.0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F16B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竹木框架榫卯节点,包括由第一、二边框架梁围成的矩形框体,第二边框架梁之间连接有中间框架梁,中间框架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向支撑柱,第二边框架梁包括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根横向支梁,中间框架梁的一端与对应的横向支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柱通过第一连接端组连接,中间框架梁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横向支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柱通过第二连接端组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以类似公母榫的形式实现了水平方向的插接固定,而下方的竖向支撑柱通过竖向插接榫对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进行竖向固定,这种结构搭接简单,拆卸组装方便,且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连接过渡平整,上色后色泽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204876360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81508.2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简支梁的保护层厚度的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筋笼四角底部的支座,支座的内侧设置受力钢筋凹槽,受力钢筋凹槽由竖直面、内凹弧形面和水平面构成;内凹弧形面的内凹半径与钢筋笼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半径相适应;沿竖直面、内凹弧形面和水平面的横向设置箍筋凹槽,箍筋凹槽的半径与钢筋笼的箍筋的半径相适应。该保护装置能简便有效的精确固定简支梁内部钢筋位置以及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从而减小了简支梁钢筋移位及保护层不精确所引起的实验结果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204876359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81507.8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E04C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钢筋精确定位装置,包括竖向支撑板Ⅰ、竖向支撑板Ⅱ、横向支撑板、底部支撑板Ⅰ和底部支撑板Ⅱ;竖向支撑板Ⅰ和竖向支撑板Ⅱ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横向支撑板水平固定设置在竖向支撑板Ⅰ和竖向支撑板Ⅱ之间且靠近底部;底部支撑板Ⅰ水平固定设置在竖向支撑板Ⅰ的底部且伸向外侧,底部支撑板Ⅱ水平固定设置在竖向支撑板Ⅱ的底部且伸向外侧。该装置能简便有效的精确固定简支梁内部钢筋位置以及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从而减小了简支梁钢筋移位及保护层不精确所引起的实验结果误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