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0948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26550.5

    申请日:2020-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净化系统,包括混合室和水箱,水箱内设置有毛细吸水柱,水箱侧壁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毛细吸水柱与超声波雾化器的进水端相连;混合室的侧壁设置有导管,导管内腔中设置有针状电极;在混合室外壁设置有电极板,针状电极与电极板分别与高压电源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混合室的底部设置带有抽风机和空气监测仪的进风管;混合室的顶盖上设置有带有气雾分离机构的排风管。本发明通过超声波雾化产生水雾,并对水雾施加电场使水雾带电,与进入混合室内的空气快速高效的混合,最后经气雾分离机构分离得到洁净的空气,净化效率高;且带电的水雾对颗粒或悬浮物上携带的微生物产生一定的消杀作用。

    一种干作业旋挖桩孔底沉渣清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674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85911.4

    申请日:2018-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作业旋挖桩孔底沉渣清理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导管向旋挖桩孔底注入砂浆以使砂浆覆盖沉渣;(2)向旋挖桩孔底吊放吸渣器,所述吸渣器的吸渣管插入砂浆底部用以吸取沉渣,部分砂浆随沉渣一起被吸出,所述吸渣器尺寸小于旋挖桩孔直径以使吸渣器在旋挖桩孔底能够灵活移动,保证桩底不同位置的沉渣都能被吸取;(3)采用插入法检测孔底沉渣厚度,当沉渣厚度满足要求,则沉渣清理结束,若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则重复(1)、(2)、(3)步骤;(4)放下钢筋笼,钢筋笼与孔壁碰撞,孔壁松散土体掉入孔底形成新的沉渣,重复(2)、(3)步骤。本发明清渣效率高、清渣彻底、能够有效清理掉落的新增渣土,确保旋挖桩质量。

    摩擦静电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9897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610093531.9

    申请日:2016-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静电式除尘装置及方法,其中的装置包括扇盘、顶盖、装水容器、转盘、与转盘相连的转轴、固定在转盘上的极板;在扇盘上分布有多个风扇,并固定有电刷,在装水容器的顶端固定有电刷;顶盖的前端固定在扇盘上,顶盖的后端固定在装水容器上,转盘与装水容器固定连接;在风扇的扇页上伸出的导电片,与固定在扇盘上的电刷滑动接触;极板的内部的电极片伸出的导电片,与固定在装水容器的顶端的电刷滑动接触;固定在扇盘的电刷与固定在装水容器的电刷相连。利用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除尘装置中的能耗高、易堵塞、除尘不彻底的问题。

    一种空气净化调节器、系统及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903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66357.2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调节器、系统及调节方法,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换热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以及控制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进口均设有进口过滤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出口均设有出口过滤器;进口过滤器、出口过滤器均包括静电过滤筒和过滤网组件,过滤网组件布设在静电过滤筒的两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均设有第一风量传感器,进口过滤器的静电过滤筒内均设有第二风量传感器;第一风量传感器、第二风量传感器、过滤网组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既可以有效降低静电过滤的使用电压,又可以自行清理介质过滤材料上附着的污物,在保证过滤效率的情况下降低了风阻,同时降低了过滤器的更换频率。

    一种场所内受灾人群聚集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389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278875.8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所内受灾人群聚集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具有可获得的参数,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可操作性强,分析结果更加精确。建立DICE模型,RISK=f(人群密度D,人员特性C,人与人的相互关系I,人群聚集环境E);对于已知确切面积并且可以通过进出口统计获得准确人数的场所,根据人数和面积计算出人群密度;对于其他场所,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进行人群密度实时监测;人员特性C的值取1;通过人群压力监测来度量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强度;使用综合扰动强度IDI表征人群聚集环境对“人群聚集风险”影响;综合扰动强度IDI=心理扰动因素M+物理扰动因素P。

    一种受灾人群行为动力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10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78935.6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灾人群行为动力学分析方法,本发明引进了“拥挤力”的概念解释拥挤踩踏事故致因,并对其进行建模分析,此力同样也属于外部作用力的范畴。本发明可以通过设备采集公共区域人群运动的各种参数,通过建模分析得到人群之间的受力情况,为公共安全领域提供依据。具体可以为公共区域设施的布置、强度,以及消防工程等和公共安全有关的工程领域提供依据。

    一种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新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2912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47856.3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新风系统,包括主箱体,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一对管口,分别为室内新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主箱体在远离室内新风口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室外排风口,且在远离室内回风口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室外进风口,主箱体的内部中心固定安装有热交换芯,热交换芯设置有四个连接口,且四个连接口上均连接有连接风管,连接风管分别与室内新风口、室内回风口、室外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相互连通。该种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新风系统,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具有较高的气体交换效率,并且能够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及消菌灭毒处理,有效确保通入的新风洁净安全,便于用户使用。

    一种室内空间释放负氧离子移动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162343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26581.0

    申请日:2020-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空间释放负氧离子移动机器人,包括带有驱动轮的机箱,机箱内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分为区域一和区域二;上腔室内设置有由活性炭制得具有蜂窝状孔的转盘;区域一、区域二分别设带风扇的进风管,区域一和区域二分别设有排风管一和排风管二,区域二对应的排风管二的进口端设置有针状电极,排风管二的出口端设置有环形电极。本发明通过带蜂窝状孔的活性炭转盘对空气吸附净化,转盘会在区域一和区域二之间循环地吸附和排出水分,降低电离后的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被空气携带的大颗粒物质、杂质尤其是水分中和的几率,使负氧离子在室内的存留时间较长,可以提高负氧离子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