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泵用辅助吸入管路结构及立式泵辅助启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9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81017.0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泵用辅助吸入管路结构,包括立式离心泵,还包括液体吸入装置,液体吸入装置包括真空抽取装置,真空抽取装置的吸入端连接有吸气主管,吸气主管上安装有主管阀门,位于主管阀门入口一侧的吸气主管上分别连接有上部吸气支管和下部吸气支管,上部吸气支管和下部吸气支管各自远离吸气主管的一端分别与立式离心泵的泵腔连通,下部吸气支管与立式离心泵的连接位置位于立式离心泵的泵腔底部,立式离心泵的出口端处安装有液位检测装置,上部吸气支管与立式离心泵的泵腔的连接位置位于液位检测装置在立式离心泵上的检测位置的上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结构辅助立式泵启动的方法,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

    超高压增压离心泵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5346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193827.0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压增压离心泵,其泵体装有内芯组件,内芯组件包括泵轴,泵轴上设有叶轮部件和泵盖,叶轮部件位于泵体内并包括进水段、高压进水段,泵盖扣设于泵体的一端且朝向高压进水段的面与高压进水段密封相贴;泵轴穿出高压进水段后依次穿过泵盖上设有的第一、第二低压腔;泵轴的另一端穿出进水段后依次穿过泵体上设有第三、第四低压腔,第三低压腔与进水段的进水流道之间通过第三螺旋密封件相连;第四低压腔与第三低压腔之间通过第四螺旋密封件相连;第一、第三低压腔分别连通平衡管道,第二、第四低压腔分别连通排液孔。本泵在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对称设置密封结构,均采用多级螺旋密封依次减压泄流,有效保证两端运行状态密封无泄漏。

    一种不对称双吸叶轮及双吸离心泵

    公开(公告)号:CN11432100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61745.3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对称双吸叶轮及双吸离心泵,包括轮毂,轮毂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叶片连接轮毂两侧的盖板,盖板与轮毂之间形成流道;轮毂两侧的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轮毂之间形成的流道为第一流道,第二盖板与轮毂之间形成的流道为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流道的过流面积以及使用该双吸叶轮的立式长轴泵和卧式泵。本发明相较于将两个盖板对称设置以使两个流道的宽度相等的传统常规双吸叶轮,本不对称双吸叶轮中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宽度存在差异,从而可以输送不同的流量,使其汽蚀余量不同,以达到特定的设计要求来满足用于双吸叶轮两侧吸入条件存在差异的特殊场合。

    一种轴承冷却润滑系统与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3667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93649.9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冷却润滑系统与方法,包括设置在轴承箱内的轴承室与油室;甩油环安装在伸入油室内的轴端上,甩油环能够随着轴端旋转将储油腔内的油液甩至集油槽内;集油槽通过轴承室内的进油通道与轴承上部连通,轴承箱内设有过油通道以连通轴承上部与轴承下部,轴承下部通过回油通道与储油腔连通;过油通道用于汇集从所述外环回油通道与所述上半环腔流出的油液并分流;储油腔的底面包括导流斜面,使得热油回流至储油腔的低洼处,形成对流。本发明通过特殊的油路结构,实现对轴承上部、下部,轴承内环腔与轴承外圈进行全局冷却,并通过对流加速热油降温,大大提高轴承冷却效率,能够更快更好的冷却轴承。

    超高压增压离心泵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5346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93827.0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压增压离心泵,其泵体装有内芯组件,内芯组件包括泵轴,泵轴上设有叶轮部件和泵盖,叶轮部件位于泵体内并包括进水段、高压进水段,泵盖扣设于泵体的一端且朝向高压进水段的面与高压进水段密封相贴;泵轴穿出高压进水段后依次穿过泵盖上设有的第一、第二低压腔;泵轴的另一端穿出进水段后依次穿过泵体上设有第三、第四低压腔,第三低压腔与进水段的进水流道之间通过第三螺旋密封件相连;第四低压腔与第三低压腔之间通过第四螺旋密封件相连;第一、第三低压腔分别连通平衡管道,第二、第四低压腔分别连通排液孔。本泵在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对称设置密封结构,均采用多级螺旋密封依次减压泄流,有效保证两端运行状态密封无泄漏。

    一种不对称双吸叶轮及双吸离心泵

    公开(公告)号:CN114321000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061745.3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对称双吸叶轮及双吸离心泵,包括轮毂,轮毂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叶片连接轮毂两侧的盖板,盖板与轮毂之间形成流道;轮毂两侧的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轮毂之间形成的流道为第一流道,第二盖板与轮毂之间形成的流道为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流道的过流面积以及使用该双吸叶轮的立式长轴泵和卧式泵。本发明相较于将两个盖板对称设置以使两个流道的宽度相等的传统常规双吸叶轮,本不对称双吸叶轮中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宽度存在差异,从而可以输送不同的流量,使其汽蚀余量不同,以达到特定的设计要求来满足用于双吸叶轮两侧吸入条件存在差异的特殊场合。

    一种轴承冷却润滑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667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593649.9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冷却润滑系统与方法,包括设置在轴承箱内的轴承室与油室;甩油环安装在伸入油室内的轴端上,甩油环能够随着轴端旋转将储油腔内的油液甩至集油槽内;集油槽通过轴承室内的进油通道与轴承上部连通,轴承箱内设有过油通道以连通轴承上部与轴承下部,轴承下部通过回油通道与储油腔连通;过油通道用于汇集从所述外环回油通道与所述上半环腔流出的油液并分流;储油腔的底面包括导流斜面,使得热油回流至储油腔的低洼处,形成对流。本发明通过特殊的油路结构,实现对轴承上部、下部,轴承内环腔与轴承外圈进行全局冷却,并通过对流加速热油降温,大大提高轴承冷却效率,能够更快更好的冷却轴承。

    一种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

    公开(公告)号:CN10870886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795540.1

    申请日:2018-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3/08 F04D29/007 F04D29/426 F04D29/6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包括泵壳和竖直的泵轴,泵壳包括上下扣合的泵盖和泵体;泵轴的上端连接电动机,下端穿过泵盖并与泵壳内的叶轮连接,泵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入水口,入水口向上延伸并与泵壳内与叶轮对应的叶轮周向甩水空间连通,叶轮周向甩水空间的下表面为朝向入水口逐渐降低的倾斜面;泵盖的上表面为以泵轴穿过位置为中心向四周放坡而成的倾斜面;泵盖上供泵轴穿过的孔的内壁与孔内对应的转子之间具有间隙。本发明从多方面考虑了余留流质的自动排除并匹配了对应构造,泵从泵送流质中提出时,余留流质在重力作用下全部自动排除;无需专门进行排水操作,避免工序遗漏;保证了后续工作顺畅,保障了人身安全。

    一种增强导轴承冷却效果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698453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21176892.2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导轴承冷却效果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定子上的导轴承以及设置在动子上与导轴承对位配合的轴套,轴套与导轴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介质浸入第一间隙中以润滑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上段设有由螺旋凸台沿轴向螺旋形成的螺旋槽,螺旋槽的旋向与动子转动方向相适配,以使得轴套随动子转动时对介质进行增压,使介质能够沿间隙从上往下流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带走润滑导轴承的介质的热量,增强冷却效果。

    泵的轴承箱用冷却管结构及含该结构的轴承箱

    公开(公告)号:CN212177485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0811229.4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的轴承箱用冷却管结构及含该结构的轴承箱,冷却管结构包括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外壁上设有若干翘片凸环,不锈钢管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安装端,固定端固连有卡套式管接头,卡套式管接头的自由端通过卡套螺母连接延伸接管以便外接管道;卡套式管接头靠近不锈钢管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以便连接轴承箱,所有翘片凸环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外螺纹的小径;不锈钢管的安装端上可滑动套设有第一热电偶接头,第一热电偶接头朝向翘片凸环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以便连接轴承箱,安装端端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热电偶接头,第二热电偶接头的自由端为外接管口。本冷却管结构安装方便,装在轴承箱上后,连上泵水系统,可更好的冷却、控制轴承箱内的油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