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302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1242005.6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3C22/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提高镁合金耐蚀和耐磨性能的方法,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镁合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通过调控前驱体的摩尔比、pH、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其表面原位生长LDH薄膜;经在带相反电荷的Mo2CTx分散液中交替沉积,得到所述镁合金表面LDH@Mo2CTx复合膜。本发明公开了制备复合膜的具体步骤,并进一步公开了各步骤所用前驱体的摩尔比、pH、处理时间及温度。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成本低廉,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为LDH@Mo2CTx复合膜的防腐耐磨应用拓展了新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70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0665967.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硫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以摩尔比为1:1:0.1:0.2的Ti粉、S粉、Si粉、Al粉组成的混合粉为原料,在激光线能量密度为0.8~1.0J/mm和选用栅格扫描方式的条件下,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坩埚装置中对所述原料进行处理,制备出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所述混合粉中:Ti粉和S粉的摩尔相同,均为0.2摩尔;Si粉为0.02摩尔;Al粉为0.04摩尔。本发明首次通过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方法合成出杂相一硫化钛粉体。通过球磨方式,可以去除含铝杂相和含硅杂相。此外,对材料进一步除硫,可成功获得纳米级的纯相一硫化钛粉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1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92593.X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B32/184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冷冻硅藻一步合成多层石墨烯的方法,将预处理后的镁粉与冷冻硅藻混合均匀后放置于管式炉内,为了确保管式炉中没有氧气,在注入CO2(99.99%)气氛之前进行了30~60分钟的抽真空,然后通过温度程序将管式炉加热到所需的反应温度,保温120min,反应结束,冷却管式炉至室温,整个反应过程中,在常压下提供恒定的CO2流量,反应结束后,去除氧化产物和未反应的剩余金属Mg,制得多层石墨烯。本发明首次利用生物质硅藻为原材料一步合成了多层石墨烯新型材料,可有效解决多层石墨烯材料制备工艺复杂、品质低、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87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330878.1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张育新 , 戴兴健 , 王易 , 李凯霖 , 刘晓英 , 张学雷 , 封丽 , 张益帆 , 饶劲松 , 段继周 , 李海燕 , 包志豪 , 杜玉成 , 吴俊书 , 吴一壮 , 赵晨皓 , 张嘉怡 , 晏鹏 , 董帆
IPC: C04B28/02 , C04B11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见光光催化复合透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混凝土内包含若干束光纤,所述光纤的外表面包裹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中包含可见光光催化剂,所述混凝土内具有若干个可透过气体的孔隙。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可见光光催化复合透光混凝土,将可见光光催化剂与透光胶水混合后涂覆在光纤表面形成保护层,然后将此光纤用于混凝土中,得到的混凝土具有透光性和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氧化气相污染物的双重性能。本发明显著突破了光催化混凝土在光源上的限制,使得该透光混凝土能在可见光下光催化去除气相污染物,对光纤经过涂覆处理,使得可见光光催化复合透光混凝土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和装饰性和功能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6348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43630.2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5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SiC负载LDH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吸波防腐材料的应用。SiC负载LDH纳米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其中核为碳化硅纳米线,壳为第三金属掺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基于SiCnw的质量,所述第三金属掺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负载量为43.1%‑168%。本发明通过调节复合材料中LDH壳的含量,以及在LDH中掺杂钴金属,形成三元LDH,来提高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此外,SiC负载LDH纳米复合材料的核壳结构,不仅能够为微波提供多重散射条件,还能作为物理屏障,延长腐蚀路径,作为迷宫效应,阻碍腐蚀介质的侵入。并且,LDH记忆效应和阴离子交换效应更能抵抗氯离子的侵入,实现轻质吸波防腐双功能一体化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080177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110009096.4
申请日:2011-01-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攀枝花市大西南实业有限公司
IPC: C22C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钛蠕墨铸铁。根据本发明的钒钛蠕墨铸铁按重量百分比计由如下成分组成:3.4~3.9%的碳、2.1~2.8%的硅、0.5~0.9%的锰、0.10~0.35%的钒、0.10~0.25%的钛、0.01~0.035%的残留镁、0.02~0.045%的残留稀土、不超过0.1%的磷、不超过0.07%的硫,余量为铁;其中,在钒钛蠕墨铸铁中珠光体的含量为>50%,蠕化率>60%。本发明所述钒钛蠕墨铸铁是一种用于汽车制动鼓的蠕墨铸铁,该蠕墨铸铁是利用钒钛生铁为原材料,在不单独加入其它合金元素的情况下获得的,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高温抗热疲劳性能、抗热裂性、耐磨性和导热性能,较小的壁厚敏感性和蠕化衰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213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55912.4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1/66 , C02F1/02 , C05F11/00 , C02F103/32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藻土矿物处理涪陵榨菜废水的方法,通过将碱处理后的硅藻土矿物加入涪陵榨菜废水中。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可以先将未经处理的硅藻土矿物加入涪陵榨菜废水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进行固液分离,滤除固体部分,再将碱处理后的硅藻土矿物加入液体部分。通过将碱处理后的硅藻土矿物加入涪陵榨菜废水中,可有效调节涪陵榨菜废水PH值,降低涪陵榨菜废水中氨态氮的含量,并且提升硅藻土矿物的纯度。本发明处理涪陵榨菜废水的方法不仅具有简单可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还不产生潜在的环境威胁,因此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方法,其可有效提高涪陵榨菜废水的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613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42005.6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3C22/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提高镁合金耐蚀和耐磨性能的方法,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镁合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通过调控前驱体的摩尔比、pH、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其表面原位生长LDH薄膜;经在带相反电荷的Mo2CTx分散液中交替沉积,得到所述镁合金表面LDH@Mo2CTx复合膜。本发明公开了制备复合膜的具体步骤,并进一步公开了各步骤所用前驱体的摩尔比、pH、处理时间及温度。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成本低廉,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为LDH@Mo2CTx复合膜的防腐耐磨应用拓展了新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7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65967.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硫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以摩尔比为1:1:0.1:0.2的Ti粉、S粉、Si粉、Al粉组成的混合粉为原料,在激光线能量密度为0.8~1.0J/mm和选用栅格扫描方式的条件下,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坩埚装置中对所述原料进行处理,制备出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所述混合粉中:Ti粉和S粉的摩尔相同,均为0.2摩尔;Si粉为0.02摩尔;Al粉为0.04摩尔。本发明首次通过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方法合成出杂相一硫化钛粉体。通过球磨方式,可以去除含铝杂相和含硅杂相。此外,对材料进一步除硫,可成功获得纳米级的纯相一硫化钛粉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19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93125.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液态硅肥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复合液态硅肥包含:硅藻土处理液40wt%、硅藻菌液30wt%、有机液肥30wt%。本发明设计出的复合液态硅肥发挥了单纯用硅藻土制造硅肥所达不到的效果。采用活性硅藻复合,不仅改善硅藻土的硅藻蛋白石表面原有的羟基等活性位点以及独特的生物微孔性能随沉积年限逐渐下降的问题,还能与水稻等作物形成共生的小型生态体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