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99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59987.0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酚A分子印迹零价铁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合物为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负载有零价铁。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合成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步骤2、合成双酚A分子印迹负载零价铁聚合物。其应用是去除水中双酚A,将双酚A分子印迹零价铁聚合物与过硫酸盐一起投放到含双酚A水中。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具有分子印迹技术良好的选择性,对双酚A具有识别能力,并且能够高效的活化过硫酸盐产生自由基从而实现对双酚A的降解。该聚合物具有降解快、去除率高、特异性强、适用水质范围广、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92849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308001.5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黑灰分流的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通过厌氧发酵池、甲烷气囊以及水箱;所述厌氧发酵池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轮设置在厌氧发酵池的内部,所述搅拌叶轮通过搅拌轴连接厌氧发酵池外部的动力机构,所述厌氧发酵池通过中水管道I接出;所述水箱位置高于厌氧发酵池,水箱底部设有动力管道,动力管道连接动力机构,通过动力管道内的水流推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带动搅拌叶轮工作;所述甲烷气囊内的甲烷用于燃气热水器,本发明的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系统中的厌氧发酵池还有效利用了灰水的重力势能,通过灰水的流动为厌氧发酵池的搅拌提供动能,该系统减少了外部能源的输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31483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20135.9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运行复合式动态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反应箱体,在反应箱体内有隔板分隔为厌氧/缺氧池和好氧曝气池、好氧反应池;所述厌氧/缺氧池内设置搅拌装置,厌氧/缺氧池壁开有进水口,厌氧/缺氧池通过厌氧/缺氧池出水管接入好氧曝气池下部;所述好氧曝气池底部布设进气管、曝气主管和好氧曝气头,好氧曝气池与好氧反应池之间经隔板上、下边相互连通;动态膜组件放置在厌氧/缺氧池或者好氧反应池内,反应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泥口。本发明的优点是:双模式运行,可满足农村在灌溉期与非灌溉期的不同出水要求,结构简单、占地少、投资省、处理效果好,造价及运行费用低,适用于分散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928498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910308001.5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黑灰分流的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通过厌氧发酵池、甲烷气囊以及水箱;所述厌氧发酵池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轮设置在厌氧发酵池的内部,所述搅拌叶轮通过搅拌轴连接厌氧发酵池外部的动力机构,所述厌氧发酵池通过中水管道I接出;所述水箱位置高于厌氧发酵池,水箱底部设有动力管道,动力管道连接动力机构,通过动力管道内的水流推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带动搅拌叶轮工作;所述甲烷气囊内的甲烷用于燃气热水器,本发明的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系统中的厌氧发酵池还有效利用了灰水的重力势能,通过灰水的流动为厌氧发酵池的搅拌提供动能,该系统减少了外部能源的输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25662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385155.4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8F222/14 , C08F220/06 , C08J9/28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菌清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百菌清为模板分子、油酸改性的四氧化三铁为载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得到百菌清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百菌清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吸附性,对百菌清的吸附量高达7.11mg/g,且在35min左右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速度快。磁敏感性好,外磁场作用下可很方便的实现固液分离。该聚合物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下降不超过5%,证明了该聚合物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