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123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34431.5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淤浆法聚乙烯工艺中粉料输送氮气中蜡油的高效脱除装置,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深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通过管线连接有气液分离器且管线上设置有闸阀a,集油器底部设置有管线且管线上设置有排放阀,控制器上设置有高位液位计和低位液位计,高位液位计和低位液位计分别与集油器连接,集油器通过管线与闸阀b所在的管线连接,本发明在实现了集油器既能排放蜡油的同时,又能保证集油器内混入的氮气随着气液分离器上部分离出蜡油的氮气一起排入恒温加热器内,避免了集油器气压过大导致上游的气液分离器内的蜡油无法进入集油器内,同时又避免了集油器内的蜡油排出时携带氮气进入油桶内,对油桶的收集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93581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45424.5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IPC: G01N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淤浆密度在线监测装置,属于聚乙烯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聚合反应器以及安装于聚合反应器的第一压力表和第一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器中部接出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第一管线与闪蒸罐连通,第二管线与第一管线汇流,第一管线接出第三管线与聚合反应器顶部连通回流,第二管线接出第四管线与聚合反应器顶部连通回流,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的布置相同,其中;第一管线上依次布置电动阀、放射源密度传感器、第一球阀、第一离心泵、第二压力表、第二球阀和第三球阀,解决密度梯度法检测淤浆密度耗时长以及拆分式密度传感器辐射泄露的技术问题,主要应用于聚乙烯密度检测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92454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70837.5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烃裂解用急冷水塔填料抗堵塞装置,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急冷水塔通过管线连接有急冷水泵且管线上连接有透平凝液补入管线,急冷水一级冷却器通过管线与急冷水塔连接且管线上设置有急冷水二级冷却器,急冷水塔一侧设置有洗油槽车,洗油槽车通过管线连接有洗油隔膜计量泵,洗油隔膜计量泵通过管线与急冷水中部循环调节阀上的管线连接且管线上设置有洗油流量计、止逆阀和洗油闸阀,本发明采用在线冲洗的方式,在急冷水塔中部循环阀前注入洗油,操作时间为1‑2天,方法实施成本低;本发明将急冷水塔填料中的垢物洗下,疏通阻塞降低压差,避免了装置停车检修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对轻烃裂解制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9495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68870.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乙烯裂解炉废热锅炉水力清焦水中杂质的分离装置,属于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分离罐,其特征在于,分离罐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分离罐内部分为分杂仓和储杂仓,分杂仓位于储杂仓上部,分杂仓右部设置有出水口,分离机构内设置有封堵机构,封堵机构一部分位于分离机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封堵机构外部,封堵机构在分离机构内随着分离罐内的水压变化而上下移动,封堵机构位于分离机构上部时分离机构打开,封堵机构位于分离机构下部时分离机构关闭,本发明在排出清焦水中分离出的杂质时,只需排出储杂仓内的杂质及清焦水即可,无需连分杂仓内的清焦水也一起排出,大大减少了每次排杂时带出的清焦水,减少了后续杂质处理工序及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8315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93992.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细化工生产用连续反应装置和反应系统,涉及精细化工生产领域,该精细化工生产用连续反应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后两端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前后两侧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轴,前后两侧所述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外侧设置有反应单元,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多根反应管,多根所述反应管固定连接在转块的外侧。通过设置有转块、反应管、进料管一、进料管二、电机、控制杆、两个分流通道、粉碎刀片、搅拌板,便于两种物料进行混合反应时,通过分流通道中的粉碎刀片对物料进行粉碎,使两种物料混合在一起,增加混合反应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594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17381.9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IPC: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本体透视件,属于透视件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上盖,反应釜上盖上设置有透视件,透视件包括内嵌在反应釜上盖上的视镜基座,视镜基座内设置有上下通透的凹槽,视镜基座内设置有视镜压盖,视镜压盖内设置有视镜压环,视镜压环抵压在视镜玻璃上,视镜压盖上部设置有盲盖,盲盖上设置有导压管,导压管上设置有压力表,视镜基座与反应釜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件,视镜基座与视镜压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件,视镜压盖与盲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件,本发明在既可以通过透视件观察反应釜内物料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反应釜因视镜玻璃的破碎而导致物料喷涌到反应釜外部情况的发生,同时当视镜玻璃破碎后可灵活拆卸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38660.3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IPC: C08G6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2,8‑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50‑70份、硫代二丙酸二酯20‑40份,溶剂脱盐水10份,混合均匀至均一乳液;配置前加入抑制剂,降低反应速度,反应时间延长3‑4倍,控制反应釜温度40℃以下,在反应釜中加入甲基烯丙醇与金属钠催化剂反应配置链起始剂,对反应釜进行氮气置换,缓慢通入环氧乙烷,反应完毕后,将反应釜降温卸料得分子量为500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低聚物,将得到的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低聚物,加入环氧乙烷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稳定剂放入步骤c中混合并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卸料切片得到成品,主要应用于减水剂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76542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9037.7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环氧乙烷尾气回收食品级二氧化碳新工艺,包括步骤1、自环氧乙烷装置来的二氧化碳原料气经缓冲后进行压缩和再次缓冲;步骤2、经再次缓冲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步骤3、经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脱乙烯;步骤4、经脱乙烯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混合吸附;步骤5、经混合吸附的二氧化碳气体经冷却液化后进行精馏;步骤6、将合格的液体二氧化碳进行存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摒弃了常规的催化氧化工艺脱除乙烯,因此简化了工艺,缩短了工艺路线,降低了生产能耗,装置投资较低;相对于现有的全吸附脱除杂质的工艺流程,产品杂质含量少,产品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47905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344463.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IPC: C08G65/28
Abstract: 一种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工艺控制方法,属于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加入甲基烯丙醇为起始剂和催化剂进行反应,然后开始滴加环氧乙烷,控制反应釜温度稳定在135℃,反应完毕后,将反应釜降温至一定温度,出料得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低聚物;2)将步骤1得到的甲基烯丙醇低聚物中再次加入环氧乙烷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后,降温出料得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解决了现有工艺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控制稳定导致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分子量分布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主要应用于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生产技术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0852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86338.9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IPC: C08F4/26 , C08F4/08 , C08F283/06 , C08F228/02 , C08F220/56 , C08F220/06 , C04B24/16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减水剂用催化剂,属于减水剂技术领域,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亚铁盐100份、硫酸10~50份、盐酸10~50份、醋酸15~35份、磷酸20~45份、丙烯酸60~100份、柠檬酸60~100份、酒石酸5~25份、次亚磷酸钠500~3000份、甲基丙烯磺酸钠100~500份、丙烯酰胺10~50份、去离子水4000~24000份,解决了减水剂合成过程中因大单体与小单体的竞聚率不一致等因素导致合成产物中单体残留高,有效含量低、产物分布宽、分布形态不理想技术问题,主要应用于减水剂合成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