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977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64811.0

    申请日:2023-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的颅颌面外科修复手术中固定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该颅颌面修复组件包括第一紧固板、第二紧固板与缝线,其中,第一紧固板可穿过骨道并抵接于骨道的一侧,而缝线穿设于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之间,并且当牵拉缝线时,第二紧固板能够朝向第一紧固板移动。另外,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的材料均采用聚醚醚酮,不会在X射线或CT等成像时产生伪影而影响成像质量,还可因采取非金属固定方案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影响手术的恢复效果。

    一种带线锚钉中连接线环的打结方法及一种带线锚钉

    公开(公告)号:CN116269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734995.5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线锚钉中连接线环的打结方法及一种带线锚钉,一种带线锚钉中连接线环的打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长线两端分别为编织端A和编织端B,编织端A缠绕自身形成第一线圈,编织端B穿过第一线圈形成第二线圈;拉紧编织端A形成第一线结,第二线圈形成第一线环;第一线结穿过锚钉本体头部和尾部,缝线的一端穿过第一线环;编织端B缠绕第一线环再缠绕自身形成第三线圈;拉紧编织端B形成第二线结;沿背离第一线环的方向牵拉缝线,直至第一线结和第二线结位于卡线孔内并抵紧卡线孔的孔底。本申请通过第一线结和第二线结能悬吊在卡线孔内,使得第一线结和第二线结不会由于外力的作用脱离锚钉本体,满足了生物力学的要求。

    一种手持式张力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9776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668028.2

    申请日:2021-06-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张力器,包括固定杆、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杆一端的导向杆、固接在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固定杆一端的抵接件以及设置在固定杆远离导向杆一端的安装杆,固定杆朝向安装杆的一端开设有供安装杆插入的插孔,安装杆与插孔滑动配合,插孔内安装有弹性件,安装杆受弹性件驱动向远离导向杆的方向滑动,导向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供与移植物连接的安装绳穿入的第一穿线孔,安装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缠绕安装绳的绕线杆。本申请具有可以减少移植物初始张力与预设张力之间产生的偏差,降低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的效果。

    一种手持式张力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977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68028.2

    申请日:2021-06-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张力器,包括固定杆、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杆一端的导向杆、固接在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固定杆一端的抵接件以及设置在固定杆远离导向杆一端的安装杆,固定杆朝向安装杆的一端开设有供安装杆插入的插孔,安装杆与插孔滑动配合,插孔内安装有弹性件,安装杆受弹性件驱动向远离导向杆的方向滑动,导向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供与移植物连接的安装绳穿入的第一穿线孔,安装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缠绕安装绳的绕线杆。本申请具有可以减少移植物初始张力与预设张力之间产生的偏差,降低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的效果。

    一种手持式张力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136112U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21351463.4

    申请日:2021-06-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张力器,包括固定杆、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杆一端的导向杆以及设置在固定杆远离导向杆一端的安装杆,固定杆朝向安装杆的一端开设有供安装杆插入的插孔,安装杆与插孔滑动配合,插孔内安装有弹性件,安装杆受弹性件驱动向远离导向杆的方向滑动,导向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供与移植物连接的安装绳穿入的第一穿线孔,安装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缠绕安装绳的绕线杆。本申请具有可以减少移植物初始张力与预设张力之间产生的偏差,降低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