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30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404039.X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32 , H02J3/38 ,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4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3/092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优化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碳交易的虚拟电厂低碳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虚拟电厂框架设计与建模:设计低碳虚拟电厂的运行交易框架,并对虚拟电厂中的各单元进行建模;S2,风光出力不确定性刻画:通过场景的生成和削减刻画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S3,收益与碳排放优化目标:构建以收益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目标函数;S4,DQN优化出力方案:利用DQN算法优化次日出力方案;S5,偏差惩罚机制实施:当风光实际出力与预测存在偏差时,实施偏差惩罚机制;本发明,提高了虚拟电厂的次日出力预测和调度优化能力,确保了收益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的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28194.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Q30/0201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场在日前市场中的报量报价预测方法。其中,报量报价预测方法包括,首先获取风电场历史预测偏差信息和偏差考核信息;然后将历史预测偏差信息输入至预先构建的上层模型中,得到各时刻风电场在日前市场中的报价值;最后将偏差考核信息和各时刻风电场在日前市场中的报价值输入至预先构建的下层模型中,得到风电场在日前市场中最优的报量报价曲线。可见,本发明采用构建好的上层模型和下层模型可以准确的得到风电场在日前市场中最优的报量报价曲线,有效控制了风电场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对电力市场的发电调配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51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71686.9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分时电价和需求响应的电力用户购电行为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电力用户用电需求历史数据和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数据,依据电力价格弹性模型计算电力用户电力需求弹性系数。依据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电力用户依据分时电价调整用电行为后的用电负荷。依据分时电价得到电力用户调整用电行为的电力需求量后,结合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得到用户响应之后在i时段电力负荷。根据在时段i的电力用户电力负荷数据,计算电力用户依据分时电价调整用电行为后在时刻i的用电负荷变化率。基于用户响应度,以用户在在一个时段中的削减或者增加和转移的负荷建立电力用户的响应模型,得到电力用户在各个时段的电力负荷需求总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66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390771.7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30/0203 , G06Q4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对新型储能技术和传统储能技术进行科学分析评价,该方法不仅针对已有的储能技术,也可以对未来新的储能技术进入市场得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科学评价和规划,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通过全方位指标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对储能技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效果科学有效的评价,达到引导储能设备合理投资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4773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44692.9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WOA‑BCSVM的局部市场力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数据;步骤二,指标选择与提取;步骤三,BCSVM模型训练;步骤四,基于IWOA的超参数优化;步骤五,获取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识别局部市场力,避免市场主体滥用市场力抬高电价,从而降低负荷侧的购电成本,以此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用电经济性,有助于稳定电力市场的价格水平,避免电价的大幅波动,确保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避免因市场力滥用导致的供电紧张或中断;同时,能够提升市场公平性,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以此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