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2043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011317791.2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三峡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支撑的双闭锁装置及大容量开关设备,该双闭锁装置包括支座,连板,动触头,静触头,拐臂,以及设置在支座上的第一绝缘支撑和第二绝缘支撑;其中,动触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第一绝缘支撑上,动触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第二绝缘支撑上,拐臂的底部与支座铰接,顶部与连板的一端铰接,连板的另一端与动触头铰接,当拐臂进行分闸运动方向或合闸运动方向动作时,能够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分闸或合闸;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合闸处设置有第一闭锁单元,拐臂的底部与支座铰接处设置有第二闭锁单元。该大容量开关设备采用了所述的双闭锁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420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17791.2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三峡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支撑的双闭锁装置及大容量开关设备,该双闭锁装置包括支座,连板,动触头,静触头,拐臂,以及设置在支座上的第一绝缘支撑和第二绝缘支撑;其中,动触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第一绝缘支撑上,动触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第二绝缘支撑上,拐臂的底部与支座铰接,顶部与连板的一端铰接,连板的另一端与动触头铰接,当拐臂进行分闸运动方向或合闸运动方向动作时,能够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分闸或合闸;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合闸处设置有第一闭锁单元,拐臂的底部与支座铰接处设置有第二闭锁单元。该大容量开关设备采用了所述的双闭锁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13400910U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22719258.0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三峡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H3/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沉头结构大容量开关设备,包括支座,动触头,静触头,以及设置在支座上的绝缘支撑等;其中,动触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第一绝缘支撑上,动触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第二绝缘支撑上,拐臂的底部与支座铰接,顶部与连板的一端铰接,连板的另一端与动触头铰接,当拐臂进行分闸运动方向或合闸运动方向动作时,能够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分闸或合闸。本实用新型创造性设计了触头传动系统装置,对传动连板和拐臂上销杆的运动轨迹的设计,对动触头前端有一个斜向上的辅助支撑力,用来克服动触头由于重力作用产生的沉头问题,同时配合防沉杆和防沉孔的结构设计,解决了长悬臂动触头的沉头问题,提高了产品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816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17937.1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开关用传动结构、接地开关及其工作方法,本传动结构包括采用变半径设计的扇形拐臂;扇形拐臂的边缘开设了用于插设与动触头相连的第一轴销;扇形拐臂的顶点处插设了第二轴销;在进行分合闸动作时,扇形拐臂能够以第二轴销为轴心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轴销到第二轴销的距离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进而使得轨道对第一轴销产生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带动动触头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可靠地分闸或合闸操作;扇形拐臂上的变半径设置保证了合分闸过程中所走的行程,不会因行程占用过多的空间;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不仅保证了直插式结构的高性能,而且还能缩小接地开关的尺寸空间,满足了工程应用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0125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94145.8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调节电气设备结构及方法,属于开关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在开关设备的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之间的主气室内部增加了一种压力调节气室,用于存储及释放主气室的气体。该压力调节气室布置在主气室的基座上。基座底面外侧安装端盖,压环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上侧表面,下套筒的两侧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基座的底面内侧,上套筒一端连接下套筒,上套筒另一端的端面中心设置中心孔,止位阀安装在中心孔中,基座、端盖和下套筒的相互接触面设置通孔,通孔依次贯穿下套筒、基座和端盖,单向阀安装在通孔中,弹簧设置在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外侧表面上。本发明能够解决主气室的压力调节问题,并提高开关设备的单次开断成功率和开断电流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031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78850.1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阀结构及断路器,单向阀结构包括腔体组件、连接件、单向阀片、保护罩及弹性元件。当辅助气室内的气体作用在单向阀片上的力大于热膨胀室内的气体作用在单向阀片上的力,且两者差值能够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时,单向阀片打开,使得辅助气室与热膨胀室通过连通通孔导通,辅助气室内的热气流在进入热膨胀室时,保护罩的第二端移动至第一限位凸起外,即保护罩与连接件形成了一个能够完全容纳弹性元件的防护腔体,避免了弹性元件被热气流灼烧。当辅助气室内的气体为冷态气体时,同理,保护罩与连接件形成了容纳弹性元件的防护腔体,避免了冷气流流经弹性元件后,再经过热膨胀室内的热气体接触后造成的弹性元件退火引起的失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0260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866044.8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设备及其灭弧室,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设置在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之间并形成电弧间隙的燃弧环以及在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之间沿轴向运动的第三触头,其还包括:用于收集周向电弧能量的周向热膨胀室,周向热膨胀室环向包围燃弧环之间的电弧间隙;用于收集轴向电弧能量的轴向热膨胀室,第三触头在分闸运动时,由第一触头向第二触头的方向移动,轴向热膨胀室布置在第一触头远离第二触头的一侧,轴向热膨胀室与电弧间隙连通。产生的电弧能量一部分由轴向气流的方式进入轴向热膨胀室,另一部分电弧能量由电弧间隙通过气体对流和辐射的方式进入周向热膨胀室,让所有的电弧能量都被利用了,避免了浪费,提高了电弧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389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64791.8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IPC: H02B13/035 , H02B13/055 , H01H33/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及其开关设备,用于大电流开断,包括热膨胀室、同向异步运动的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还包括:第一压气室,第一压气室与热膨胀室连通,第一压气室内的第一压气活塞与动主触头连接;第二压气室,第二压气室与热膨胀室连通,第二压气室内的第二压气活塞与动弧触头连接;第一压气活塞和第二压气活塞压缩气体的运行方向均与动主触头分闸运动方向相同。通过增加第二压气室,将第二压气室与动弧触头连接,将动弧触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缩气体输入热膨胀室。在第一压气室气体很少或几乎不进入热膨胀室的情况下,随着第二压气活塞的运动,仍可将第二压气室中的干净低温气体输入到热膨胀室中,有效地提升开关设备的灭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12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93632.6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气缸系统及其大容量开关设备,该压气缸系统,包括压气缸,套装在压气缸内的活塞杆,以及套装在活塞杆上的活塞;其中,活塞杆的一端伸出至压气缸外,另一端为动力输入端,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上连接有动弧触头,伸出端的周向上连接有支持件,支持件的一端与压气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喷口。该大容量开关设备包括动主触头系统、触头系统、静侧系统以及所述的压气缸系统。其中,动主触头系统在进行合闸时,压气缸系统中的动弧触头与静侧系统的静弧触头相连形成弧回路,满足其短路关合能力要求;在合闸时长期通流时,动主触头系统、静侧系统以及触头系统接触形成主回路导电,压气缸不导流。
-
公开(公告)号:CN11469498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378326.2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型换相开关。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箱体内移动,能够使集约型换相开关在所述发电状态、所述抽水状态和所述分闸状态之间切换,由于本申请的B相开关动触头和所述C相开关动触头均设置在第二固定件,因此,在第二固定件移动时,B相开关动触头和所述C相开关动触头会跟随第二固定件移动,B相开关动触头和所述C相开关动触头不会出现一个向上移动,一个向下移动的可能性,因此,不会产生V’出线侧端子同时与V进线侧端子和W进线侧端子导通,也不会产生W’出线侧端子同时与V进线侧端子和W进线侧端子导通,故而本申请相较于现有的三相集约型换相开关,不仅结构简单,传动效率更高,且更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