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电离室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3204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967938.5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电离室,包括外壳,外壳为圆管状;外壳前端设置有前端固定机构;外壳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收集极和高压极;收集极和高压极后端通过绝缘隔离机构支撑连接,绝缘隔离机构包括保护极,保护极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管和外管,外管与高压极后端固定连接,内管与收集极固定连接;高压极和收集极的后端均连接有导电弹簧;外壳的后端连接有后端固定机构,后端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连接线,连接线的两个不同接线头分别连接与高压极和收集极后端的导电弹簧连接;本发明通过设计独特的电离室内部结构,可以使得该电离室仅通过一根连接线即可同时连接收集极和高压极,以避免连接线在弧形通道中扭结缠绕,降低电离室的抽离难度。

    一种小型电离室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3204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67938.5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电离室,包括外壳,外壳为圆管状;外壳前端设置有前端固定机构;外壳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收集极和高压极;收集极和高压极后端通过绝缘隔离机构支撑连接,绝缘隔离机构包括保护极,保护极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管和外管,外管与高压极后端固定连接,内管与收集极固定连接;高压极和收集极的后端均连接有导电弹簧;外壳的后端连接有后端固定机构,后端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连接线,连接线的两个不同接线头分别连接与高压极和收集极后端的导电弹簧连接;本发明通过设计独特的电离室内部结构,可以使得该电离室仅通过一根连接线即可同时连接收集极和高压极,以避免连接线在弧形通道中扭结缠绕,降低电离室的抽离难度。

    一种耐辐照井型电离室探测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6313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77780.0

    申请日:2021-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辐照井型电离室探测器,属于核工业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样品架;所述壳体包括:外筒和设置在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底部均密封,外筒和内筒顶部均开口,且外筒和内筒顶部之间通过壳体顶盖连接;其中,所述样品架卡接在内筒上;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有收集极和两个高压极,其中,两个高压极分别位于收集极的两侧,且在高压极与收集极之间填充有惰性气体。本发明通过将样品置于井型电离室的电离井中样品架上,用电离室探测器测量样品的总γ放射性水平。测量信号先后经过转换、放大和收集步骤,并运用前置处理器中ARM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可得到样品中总γ放射性活度浓度。

    一种核临界事故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6814387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52785.0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临界事故探测器,包括塑料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电离室、高压电源、信号检测电路;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弱电流放大器、电流‑电压转换单元、ADC采集单元以及支持这些单元正常运行的电源电路;塑料闪烁晶体与光电倍增管相连,光电倍增管连接高压电源以及信号检测电路;电离室与高压电源以及信号检测单元相连。本发明有效提升了核临界事件的报警可靠性。

    一种核临界事故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681438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710052785.0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临界事故探测器,包括塑料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电离室、高压电源、信号检测电路;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弱电流放大器、电流‑电压转换单元、ADC采集单元以及支持这些单元正常运行的电源电路;塑料闪烁晶体与光电倍增管相连,光电倍增管连接高压电源以及信号检测电路;电离室与高压电源以及信号检测单元相连。本发明有效提升了核临界事件的报警可靠性。

    一种事故后高量程区域辐射监测电离室

    公开(公告)号:CN11014855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522219.0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故后高量程区域辐射监测电离室,该电离室包括保护壳套和置于保护壳套内的电离室本体,电离室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层高压电极、收集极以及中心高压电极,并且外层高压电极、收集极以及中心高压电极通过绝缘子固定,所述收集极延伸出绝缘子,并与电缆接头连接,沿收集极与电缆接头连接部分的外周设有收集极外套,所述中心高压电极的前端嵌入检查源;本发明的体积小、灵敏度高、量程范围宽、耐辐照、耐高温高湿,能够适应事故后安全壳内的恶劣环境。

    一种核临界事故的探测方法及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684227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4029.1

    申请日:2017-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T1/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界事故探测器,包括MCU控制单元,该MCU控制单元通过DA单元连接高压电源,该高压电源分别连接第一光电倍增管及第二光电倍增管,所述第一光电倍增管及第二光电倍增管分别经过I/V单元以及AD单元连接MCU控制单元,所述MCU控制单元与电离室通过I/V单元以及AD单元连接,所述MCU控制单元连接温度控制单元。一种核临界事故的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通电初始化;步骤S2:PTM1 PTM2;ION及温度控制单元的温度值的采集,步骤S3:判断是否进行温度补偿以及数值处理步骤S4:根据步骤S3中处理的数值,将PTM1、PTM2、ION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经RS485串口发送给探头处理板。

    安全壳高量程区域辐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3685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1910521615.1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辐射监测与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故后高量程区域辐射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安全壳内的γ灵敏电离室探测装置,以及通过硬电缆与γ灵敏电离室探测装置连接的硬电缆转接盒,该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外测量间与硬电缆转接盒通过硬电缆连接的前端处理单元,以及布置在安全壳外测量间的墙壁上的就地辐射处理单元,所述就地辐射处理单元通过RS485接口与前端处理单元进行通信,接线箱分别与电离室探测器和就地辐射处理单元连接,并提供电源,本发明的测量范围1×10‑2Gy/h~1×105Gy/h测量范围宽,量程宽度达到8个数量级,测量上限达到105Gy/h;且耐辐照、耐高温、耐高压、耐高湿等事故工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