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761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19819.0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集成微带巴伦的紧耦合阵列天线,由若干极化单元构成,极化单元包括天线地板,天线地板上方设置有磁性吸波材料,磁性吸波材料上方设置有支撑材料,天线地板内部设置有射频接头,射频接头与同轴馈电线一端连接,同轴馈电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天线地板、磁性吸波材料和支撑材料;支撑材料上方设置有下层基板;上层基板的上表面印制有馈电巴伦,上层基板的下表面印制有复用振子臂;本发明采用多层板工艺,将天线辐射体、耦合体和馈电巴伦分别印制于多层板的不同铜层,实现空间优化,进一步优化天线阻抗匹配,具有性能优异,易于安装的特点;本发明采用多阶微带传输线形式的馈电巴伦,对各阶微带传输线模型进行优化,有效提升天线单元的紧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9689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1910223686.3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沈玉龙 , 陈俊峰 , 潘超杰 , 祝幸辉 , 郝飞扬 , 张立 , 常二慧 , 张欢 , 胡晓康 , 郑佳伟 , 于子勇 , 何明扬 , 绳金涛 , 张维尊 , 贺梦帅 , 彭环 , 杨凌霄
IPC: G06F21/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环境下服务共享的隐私信息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图谱的服务隐私泄露检测方法、物联网服务平台,从保密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为隐私信息制定基于使用目的的统一安全策略规约;根据服务业务执行过程中使用到的隐私信息,构建服务与隐私信息的依赖关系图;根据服务间的调用关系构建服务与服务的依赖关系图;将服务与隐私信息依赖图和服务间的依赖图构建跨服务的服务与隐私信息二维矩阵;通过广度优先遍历算法动态检测服务调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隐私信息泄露。本发明能很好的适应物联网环境下的服务跨域共享、协同开发,为服务共享过程的隐私信息保护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85184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1048156.3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功率的相控可变倾角CTS天线,主要用于解决现有CTS天线在高功率下相控扫描性能差的问题。方案包括:上层辐射金属层和下层金属馈电板,金属辐射层蚀刻有多个横向缝隙枝节,枝节中安装有滑动介质块,该介质块包括主体和阻抗匹配部分,阻抗匹配部分位于主体中间下端位置,其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金属馈电板包含厚度非线性增长的金属斜坡、斜坡上表面的齿状金属锯条及末端的吸波材料,其输入端宽边不小于十个波长、窄边不超过两个波长;改变滑动介质块在横向缝隙枝节中的深度可改变相邻辐射单元间的相位差,从而实现相位扫描。本发明在保证可变倾角相控扫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高功率性能及作用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30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588580.0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E面宽窄波束切换可重构天线。主要解决现有天线波束宽度不足、模式单一的问题。其包括上、下层介质基板(7)和(1),下层介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有印制地板(2)和馈线(9),印制地板与上层介质基板之间固定有两个平行的中间层介质基板(3)和(4),这两个中间层介质基板上分别印制有金属壁(5)和(6),上层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印制有微带辐射贴片(8),该微带辐射贴片和两个金属壁的中间均开有矩形缝隙,每条缝隙中均设有N个控制开关,通过改变这些控制开关的导通电压,控制微带辐射贴片和两个金属壁的导通或断开,实现天线宽窄波束两种状态的切换。本发明E面波束宽、尺寸小、剖面低,可用于成像搜索和通信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85184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048156.3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功率的相控可变倾角CTS天线,主要用于解决现有CTS天线在高功率下相控扫描性能差的问题。方案包括:上层辐射金属层和下层金属馈电板,金属辐射层蚀刻有多个横向缝隙枝节,枝节中安装有滑动介质块,该介质块包括主体和阻抗匹配部分,阻抗匹配部分位于主体中间下端位置,其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金属馈电板包含厚度非线性增长的金属斜坡、斜坡上表面的齿状金属锯条及末端的吸波材料,其输入端宽边不小于十个波长、窄边不超过两个波长;改变滑动介质块在横向缝隙枝节中的深度可改变相邻辐射单元间的相位差,从而实现相位扫描。本发明在保证可变倾角相控扫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高功率性能及作用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54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748223.1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介质谐振器馈电的宽带超表面天线,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矩形介质板和第二矩形介质板,以及矩形介质谐振器;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上表面印制有4x3个周期性排布的矩形金属贴片,移除中心部位的两个矩形金属贴片,形成超表面辐射体;所述超表面辐射体四个角位置的矩形金属贴片蚀刻有线性缝隙,所述矩形通孔长边侧翼的矩形金属贴片蚀刻有开放式缝隙;所述第二矩形介质板的上表面印制有金属地板;矩形介质谐振器侧面印制有金属条带并在附近设置有馈电探针,所述馈电探针通过金属条带与矩形介质谐振器连接并差分馈电。本发明在保证超表面天线具有较小后向辐射的基础上,拓展天线的带宽。
-
公开(公告)号:CN108763289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810333797.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量异构传感器格式数据的解析方法,初始化C‑TF‑IDF测量器模块,使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模块,数据模板模块,利用规则模板解析传感器信息模块,根据数据集聚类准确度对脏数据进行清洗或回溯优化信息模板库模块。本发明可以满足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实时处理的需求,并且针对数据集动态变化的特点,融合自修正模块,自动过滤脏数据或者生成新的解析规则;实现解析传感器数据准确度大于95%;可以选择清洗数据集中的脏数据或回溯优化规则模板。本发明可以达到自动解析其信息的效果;对于不同的传感器环境,通过调节准确度和自修正参数来使系统在不同的环境下达到一个综合的最佳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5947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07057.X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金属腔体和寄生偶极子的宽频带宽波束双极化天线,包括带凹槽的腔体1、圆形介质基板2、梯形偶极子辐射单元3、寄生偶极子4、同轴电缆5、支撑柱61。带凹槽的腔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为梯形偶极子辐射单元3、圆形介质基板2、寄生偶极子4、同轴电缆5和支撑柱61。本发明天线中带凹槽腔体1的侧壁被耦合起垂直电流,显著的展宽了天线的方向图波束宽度,实现了宽波束覆盖。本发明天线中的寄生偶极子4被主要辐射单元耦合激励出新的谐振点,该谐振点的出现展宽了天线的阻抗带宽,使得本发明天线的阻抗带宽可完全覆盖5G的n77、n78、n79频段。上述两个优点使得本发明天线可用于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19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58730.0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剖面具有宽带外抑制的滤波天线,解决了贴片滤波天线没有好的带外抑制的技术问题,两块按上下顺序层叠的介质基板,第一介质基板上表面印制蚀刻有矩形双缝结构的矩形金属辐射贴片,形成高频处的辐射零;第二介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印制金属地板和十字交叉型金属微带馈线,金属地板上蚀刻有一通透的矩形缝隙和一个U型缝隙,U型缝隙处于金属地板中心位置,形成一个低频处的辐射零;第一和第二介质基板间存在空气层。本发明通过在上下介质基板上分设滤波结构,分别产生了高频和低频处的辐射零点,又增加了十字型馈线,增加了带外抑制范围,提高了通带选择性,降低了带外增益水平,可应用于无线通讯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22421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493950.5
申请日:2019-06-0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CRLH‑TL结构的MIMO阵列5G手机天线,包括第一矩形介质板、两块相同的第二矩形介质板和金属地板,第一矩形介质板由接地短接线、折叠馈电线、馈电端口和第一金属化过孔组成,第二矩形介质板包括多个相同的交指结构、矩形金属板和第二金属化过孔,多个相同的交指结构由两组相同的交指线、接地线和馈电线组成,多个相同的交指结构印刷在两块相同的第二矩形介质板的内侧,两组相同的交指线分别通过接地线和馈电线相连接,两块相同的第二矩形介质板的外侧分别印刷有相对应的矩形金属板,与交指结构构成了完整的辐射结构,以实现抑制地板共模电流的作用。本发明可应用于5G手机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