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6726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04927.4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背包,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发电背包,包括安装在背包内部的能量转换模块,用于将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背包内部重物的振动能量,再将重物的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电力变换模块,与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相连,用于将能量转换模块收集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和调整;储能模块,与所述的电力变换模块输出端相连,用于储存经过变换和调整的电能;电力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还与用电设备连接,该用电设备与储能模块并联。本发明将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解决了在户外远离用电网络的时候电力供应的问题,使人们更加方便地进行户外运动;同时也可以计算户外运动中人行走的步数,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70390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10017975.X
申请日:2008-04-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酸检测方法,特别是公开了一种线粒体全部碱基序列分型及其测定方法,具体而言是线粒体测序用26对PCR引物及基于该引物的分型方法。本发明选用的26对PCR引物覆盖了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其中引物15-1、15-2、15-3、24-1、24-2针对中国人群重新设计,对中国人群的分型具有针对性;引物24-1对应的扩增片段最小,为420bp;引物22对应的扩增片段最大,为1162bp;所有PCR片段大小适中,均适宜PCR扩增。本发明的26对PCR引物已在申请人的实验室应用于中华民族群体遗传资料调查,已向GENEBANK数据库提交了中国人群线粒体全序列资料。结果表明,本发明完全可以应用在法医学、人类学、遗传学和疾病等领域的个体识别、亲子鉴定以及基因诊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225386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17379.1
申请日:2008-01-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10个Y染色体STR基因位点及其分型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结合银染显色方法筛选出可应用于法医学等领域的10个Y染色体STR位点,并制备了各位点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AllelicLadder),对Y染色体STR位点的PCR引物和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中对PCR引物和扩增条件的优化和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的制备,可以做到标准化和简单化并适合基层单位普及。可应用于法医学、人类学、遗传学和疾病等领域的个体识别、亲子鉴定以及基因诊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法医学实践中父方缺失(如去世或失踪)情况下的亲权鉴定和强(轮)奸案中混合斑的个体认定,对患有无精症或少精症的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更具独到之处。
-
公开(公告)号:CN104767266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104927.4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背包,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发电背包,包括安装在背包内部的能量转换模块,用于将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背包内部重物的振动能量,再将重物的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电力变换模块,与所述的能量转换模块相连,用于将能量转换模块收集到的电能进行变换和调整;储能模块,与所述的电力变换模块输出端相连,用于储存经过变换和调整的电能;电力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还与用电设备连接,该用电设备与储能模块并联。本发明将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解决了在户外远离用电网络的时候电力供应的问题,使人们更加方便地进行户外运动;同时也可以计算户外运动中人行走的步数,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70390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810017975.X
申请日:2008-04-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酸检测方法,特别是公开了一种线粒体全部碱基序列分型及其测定方法,具体而言是线粒体测序用26对PCR引物及基于该引物的分型方法。本发明选用的26对PCR引物覆盖了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其中引物15-1、15-2、15-3、24-1、24-2针对中国人群重新设计,对中国人群的分型具有针对性;引物24-1对应的扩增片段最小,为420bp;引物22对应的扩增片段最大,为1162bp;所有PCR片段大小适中,均适宜PCR扩增。本发明的26对PCR引物已在申请人的实验室应用于中华民族群体遗传资料调查,已向GENEBANK数据库提交了中国人群线粒体全序列资料。结果表明,本发明完全可以应用在法医学、人类学、遗传学和疾病等领域的个体识别、亲子鉴定以及基因诊断等领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