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黏密度传感器、润滑油寿命在线监测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40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225611.0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一种黏密度传感器、润滑油寿命在线监测系统与方法,黏密度传感器包括设置于外壳的中部且与外壳同轴连接的固定支座,黏密度敏感音叉与密度敏感音叉分别与固定支座的上下两侧表面连接固定。监测系统包括回转压缩机主机、油气分离筒、油冷却器、排气冷却器及黏密度传感器,回转压缩机主机上设置压缩机进气口,回转压缩机主机与油气分离筒之间连接油气混合排放管,油气分离筒的油液面以下通过热回油管连接油冷却器,油气分离筒的油液面以上通过热排气管连接排气冷却器,排气冷却器连接机组排气口,油冷却器通过冷回油管连接回转压缩机主机;黏密度传感器设置在油气分离筒或油液管道上。本发明通过黏度的变化反馈润滑油劣化过程,给出换油指标提示。

    一种同时测量流体音速与折射率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65719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730224.8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量流体音速与折射率的方法及装置,在探测光的法线方向和对称方向分别放置平面镜以调整散射光的接收角度,两束散射角度存在差异的散射光经聚焦透镜和两个光阑后分别进入带有函数发生器的Fabry‑Perot干涉仪进行滤波,之后由带有遮光筒的光电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TTL脉冲信号进行瑞利‑布里渊光谱的分析。利用不同角度下的瑞利‑布里渊散射光谱对折射率与散射角进行解耦,通过扫描式测量的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散射角及噪声干扰对音速及折射率测量的影响,具有非接触测量、与本体尺寸精度无关和易于实现高温测量等特点,在能源化工、国防军工、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一种适用于流体黏度和密度同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9330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610001.9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流体黏度和密度同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根据浸没于流体中的振动音叉的物理模型,建立了一组基于双音叉的黏度、密度测量方程;其中的密度测量式与以往采用的经验关联式相比,在不影响测量精度的同时,具有实际物理意义——式中各参数均由音叉的结构、尺寸、材质决定,对于音叉的设计和选型具有参考作用。基于所提出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流体黏度、密度同时测量的装置,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应用场景广等优点,可用于测量高温高压流体的黏度和密度。

    一种基于涡街效应的流量传感与能量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5150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202043.8

    申请日:2021-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涡街效应的流量传感与能量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待测流体在流经所述发生体时由于涡街效应的作用,固体摩擦介质依次与基板两侧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发生周期性的接触‑分离,在摩擦起电效应和静电感应的耦合作用下,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会产生与涡街频率相等的摩擦电信号,通过测量电信号的频率即可得到待测流体的流量。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涡街效应的流量传感与能量收集装置及其方法,解决了传统涡街流量计容易受到环境机械振动干扰的问题,具有成本低廉、不易受环境影响和无需外部电源供能等特点,在热力工程、能源输运、环境监测和医疗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一种黏密度传感器、润滑油寿命在线监测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402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25611.0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一种黏密度传感器、润滑油寿命在线监测系统与方法,黏密度传感器包括设置于外壳的中部且与外壳同轴连接的固定支座,黏密度敏感音叉与密度敏感音叉分别与固定支座的上下两侧表面连接固定。监测系统包括回转压缩机主机、油气分离筒、油冷却器、排气冷却器及黏密度传感器,回转压缩机主机上设置压缩机进气口,回转压缩机主机与油气分离筒之间连接油气混合排放管,油气分离筒的油液面以下通过热回油管连接油冷却器,油气分离筒的油液面以上通过热排气管连接排气冷却器,排气冷却器连接机组排气口,油冷却器通过冷回油管连接回转压缩机主机;黏密度传感器设置在油气分离筒或油液管道上。本发明通过黏度的变化反馈润滑油劣化过程,给出换油指标提示。

    一种量化液体摩擦静电序列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93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40717.9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化液体摩擦静电序列的实验方法及装置,利用气流周期性地驱动介电材料管内的待测液体以分段液柱的形式运动,在与管壁接触、分离的过程中实现稳定的液‑固摩擦起电;通过测量管外电极与大地间电荷转移的最大值作为待测液体的摩擦起电电荷,并将其电荷密度(单位面积)作为液体摩擦起电性能的量化指标、按照数值大小对液体的摩擦静电特性进行排序。本发明方便地对液体摩擦起电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研究。通过本发明获取的液体摩擦静电序列,不仅有助于理解液‑固摩擦起电的深层机理,还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液体材料选择提供指导,或按照需求灵活调控液体的摩擦起电效应。

    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密度传感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9450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202040.4

    申请日:2021-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密度传感装置及其方法,根据所述上浮子和下浮子在达到静止状态后所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的体积来反映待测液体密度。所述上浮子受重力、浮力和粘性阻力的作用与始终漂浮在待测液体液面上的浮台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摩擦起电效应和静电感应的耦合作用,与上浮子相连的固体摩擦介质和与浮台相连的第二电极层因存在相对位移而产生摩擦电信号,以此计算得到待测液体密度的测量值。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和无需外部电源供能等特点,在水产养殖、能源输运、食品检测、医疗保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一种同时测量流体音速与折射率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6571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30224.8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量流体音速与折射率的方法及装置,在探测光的法线方向和对称方向分别放置平面镜以调整散射光的接收角度,两束散射角度存在差异的散射光经聚焦透镜和两个光阑后分别进入带有函数发生器的Fabry‑Perot干涉仪进行滤波,之后由带有遮光筒的光电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TTL脉冲信号进行瑞利‑布里渊光谱的分析。利用不同角度下的瑞利‑布里渊散射光谱对折射率与散射角进行解耦,通过扫描式测量的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散射角及噪声干扰对音速及折射率测量的影响,具有非接触测量、与本体尺寸精度无关和易于实现高温测量等特点,在能源化工、国防军工、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涡街效应的流量传感与能量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5150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202043.8

    申请日:2021-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涡街效应的流量传感与能量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待测流体在流经所述发生体时由于涡街效应的作用,固体摩擦介质依次与基板两侧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发生周期性的接触‑分离,在摩擦起电效应和静电感应的耦合作用下,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会产生与涡街频率相等的摩擦电信号,通过测量电信号的频率即可得到待测流体的流量。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涡街效应的流量传感与能量收集装置及其方法,解决了传统涡街流量计容易受到环境机械振动干扰的问题,具有成本低廉、不易受环境影响和无需外部电源供能等特点,在热力工程、能源输运、环境监测和医疗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维尔茨泵的液-固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937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39323.6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维尔茨泵的液‑固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工作方法,涉及流体能量收集技术领域。包括:水轮机(1)、液体增压‑摩擦起电单元(2)、旋转接头(3)、液体输运‑摩擦起电单元(4)和电能管理单元(5);其中,液体增压‑摩擦起电单元(2)固定在水轮机上(1),通过旋转接头(3)与液体输运‑摩擦起电单元(4)连接,电能管理单元(5)与液体增压‑摩擦起电单元(2)、液体输运‑摩擦起电单元(4)通过导线并联连接。本发明利用气锁效应形成的气、液间隔输运模式,使得液体与已设置电极的介电管道周期性接触‑分离、摩擦起电,实现了从低速连续水流中收集能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